劉啟樓
【摘 要】 社區教育是滿足社會發展、居民教育需求的重要教育體系,也是推進社區學校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服務社會成員的教育實踐活動。本文將著重探究社區教育的內涵,并就其提升路徑展開分析。
【關鍵詞】 社區教育;路徑;內涵提升
“十三五”規劃背景下,我國社區服務體系逐漸形成,但對于社區教育體系發展不平衡,教育資源、資金、師資隊伍還顯得滯后,難以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及社會力量的參與。那么,如何才能提升社區教育內涵,發揮顯性,隱性資源,推動社區教育良性發展呢?
一、強調組織結構建設,完善社區教育服務體系
社區教育要具有明確的組織主體,要立足社區,服務社會居民??紤]到一些社區大學僅僅設置牌子,并沒有辦學實體,也難以發揮社區大學的龍頭作用。因此,要加強社區教育組織機構建設,轉變過去管理觀念,以扁平化網狀結構人力組織,來相互制約,交叉管理。比如以社區政府為權力機關,通過設置社區教育中心,來實現統一管理;加強權力部門間協同作用,特別是在發揮社區大學自主性上,逐步建立社區教育、社區服務、社區企業的全面銜接,促進社區教育均等化、多元化發展。統一調配社區教育資源,面向社區居民開發社區教育服務,提升社區教育教學效率。
二、突出社區教育管理多樣化、信息化水平
社區教育管理需要與時俱進,要突出當前信息化教育優勢,實現社區教育管理多樣化。比如在社區教育發展問題上,引入談判、對話、協商、交流等形式,廣開言路,最大化促進社區教育發展的科學性,健康發展。在搭建社區教育信息化環境時,要立足學習者實際,認真考慮和改進教學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個性化、差異化,以現代教育技術來推進社區教育管理的靈活性、便捷性、適用性。比如在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建設上,以縣區社區大學、鄉鎮、街道社區教育中心,以及村民、社區學校為三級,逐漸涵蓋社區內各個受教育者,確保社區教育工作的整體、有序展開。
三、加強社區教育保障體系建設
社區教育的發展需要從完善的保障體系中來規范。比如社區教育的法律體系、動力機制、教育監督機制,這些都需要從社區教育資源整合,社會教育內容明確,以及社區教育財務管理上進行細化,提升社區教育的可操作性。同時,增強社區群眾的參與度,要從社區教育經費投入、資產購買,配套教材等方面來完善。比如各級政府要加強對社區教育建設,從活動經費上為社區教育提供條件;社區學院要積極拓寬社區教育實踐活動,從項目、教材、課程、師資等方面,整合社區教育資源,制定適合本地社區實際的教育模式。同時,在社區教育服務提供上,政府要吸引社會資本、民間資本的滲透,以多種形式來共建社區教育環境。比如委托企業、社會教育機構開展社區教育,引入市場機制來鼓勵和引導,促進社區教育公平有序競爭,提升社區公共服務質量。
四、做好社區教育宣傳與指導工作
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要加強宣傳與推介,要增強社區居民對社區教育的參與熱情,提升社區教育的影響力。一方面依托“互聯網+社區教育”模式,積極探索網絡教育宣傳渠道,發揮智慧社區信息系統優勢,為社區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另一方面,積極吸納社區組織、社區企業人員參與社區教育,以不同形式的社區服務方式來推廣社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比如開展社區教育便民服務、社區教育志愿者服務等等。同時,利用社區教育宣傳,讓更多的社區居民認識社區教育,關注社區教育,調動廣大社區居民參與到社區教育實踐中。比如利用微信公眾號、企業組織、社區宣傳海報、社區教育公告欄、宣傳手冊等,推進社區教育特色化發展。
五、著力構建社區教育師資隊伍體系
師資人才是社區教育發展的動力源,也是實現社區教育目標,構建和諧社區的基礎力量。從健全當前社區教育人才評價體系上,關注師資隊伍的選拔、引入、激勵和使用,特別是在提升社區教育師資專業化水平、職業化發展上,要積極嘗試專職、兼職、志愿者等多種形式,依照相應比例和合理調配,真正強化社區教育師資結構,增強社區教育職業培訓能力,提升社區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專業性。當然,真正社區教育工作者的管理,還要不斷引入培訓,借助于繼續教育等方式,來促進優秀師資隊伍的成長。另外,社區教育要不斷開發本土化教材,立足當地,開發深受群眾喜愛的本土課程,既有助于激發本土社區居民的參與熱情,還能整合社區教育學習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多樣化教育學習平臺,增進社區居民終身學習、全民學習氛圍的營造。
總之,社區教育內涵式提升,還要著力發揮顯性資源、隱性資源的整合價值,從1+1>2中,推動社區教育資源化、跨區域整合,充分發揮社區教育資源稟賦結構,實現社區教育公平性、高效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明釗.豐富社區教育內涵提升社區教育水平[J].科技展望,2015,25(06)
[2]金紅磊.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社區教育:內涵界定與建設路徑[J].湖湘論壇,2010,23(03)
[3]陶洪平,黃建明.豐富社區教育內涵 提升社區服務水平[J].中國農村教育,2008,(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