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華
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我們種的常青樹就是搖錢樹。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要“兩座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座山”之間既有矛盾,又辯證統一。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現行中學生物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以現行中學生物教材為基礎,按照“滲于其內,寓于其中”的教學方法,把環境保護意識、環境科學基礎知識、環境保護技術基礎知識有機地滲透到生物教學過程中,利用課堂教學讓學生正確理解“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主動關心環境,具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
教師利用課堂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對資源的無節制掠奪開采;對環境的任意污染與破壞;任何通過破壞環境來獲取利益的做法,都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懲罰和社會的譴責。讓學生明確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樹立“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的觀念。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僅在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生物圈的物質循環如碳循環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含碳的有機物,使大氣中的碳進入生物體內。植物和動物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其遺體被微生物分解并釋放二氧化碳,一些植物的遺體在地層中形成了石油或炭,再經過燃燒產生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最終也釋放到大氣中,重新參與碳循環。通過學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在生物圈碳循環中的重要作用,學生懂得了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教師在講授時,突出生態效益,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如:1公頃柳杉林每個月可以吸收60千克二氧化硫;1公頃山毛櫸林一年阻滯和吸附的粉塵達到一個新的水平60噸;還有懸鈴木、圓柏等能分泌強大抗生素,有較強的殺菌力可以凈化空氣。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及涵養水源、減少噪音等方面的生態效益,遠遠超過了砍伐這些樹木后得到的木材的價值。如:1株50年齡的樹木,1年產生的氧氣價值3.2萬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3.25萬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萬美元,各種生態效益達19.695萬美元,而該樹被砍伐后的木材價值卻只有幾千元。
而我國目前的狀況是:森林覆蓋率僅12.7%,遠遠低于國際標準30%的要求。但我國毀林速度卻位于世界前列。這也是造成我國長江流域特大洪水災害的最重要的原因。昔日的青山綠水,變成了荒山禿嶺,水土流失、河床升高,給國家造成幾千億的經濟損失,生態損失則不可估量。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曾經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卻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一味向自然界索取資源的做法,損失慘重。這些事例更進一步說明“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課堂上的環境教育可以采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課前收集資料,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進行角色扮演等,讓學生明白我們的生活都是與其他生物息息相關的,保護好它們,自己才能更好地生活。
學習“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教師應強調人類活動對生物生存環境的破壞,是導致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因素。如:青藏鐵路的建成開通,盡管有著積極的作用,但也使藏羚羊棲息地遭到了破壞。學生認識到人類發展的同時也要兼顧生態環境,理解了“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熱情,使學生把愛護花草樹木、植樹種草,變成一種由衷的自覺行為。
學習“傳染病的流行與預防”,應介紹發生在學生身邊,并且深切感受到的問題。如:工廠污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糞便不經處理就排入黃河、長江、海洋等,污染了水源及生活在水中的動植物。1988年上海數十萬居民因食用了不潔毛蚶患病,導致甲肝流行,在國際上造成不良影響。由此,學生深刻體會到不保護環境就不可能有青山綠水,沒有青山綠水就沒有健康,也就沒有金山銀山。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人們已經意識到環境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沒柴燒”,也才能保住“金山銀山”。
環保教育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可以通過創辦以環保為主題的“校園環保之聲”廣播站、“廢舊回收”、垃圾處理等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關注大自然。結合國內外重大的環境污染問題及大型環?;顒樱瑖@“人與社會”“生物與環境”等主題,舉辦環境教育知識講座。例如“生物多樣性保護”“霧霾的形成與危害”“黃河水的污染問題”,使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環保就是一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事情。
讓學生認識到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種的花草樹木就是搖錢樹,讓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人類和自然和諧共處,才能繁榮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