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萬華
摘 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小學低年級必須要保障每周至少開設4節體育課(包含足球課),中高年級必須要保障每周至少開設3節體育課(包含足球課),但是因為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無法落實這些體育教學要求,足球活動的開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對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提出了相關看法。
關鍵詞: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活動;策略分析
體育雖然是小學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足球也是一種極其吸引人的運動,但由于環境、空間與條件等方面的限制,當前,大部分農村小學都沒有重視足球活動的組織,即使有次數也是越來越少,因此,要想進一步發展農村小學足球運動,還需要探索出更有效的策略與方法。
一、轉變農村對校園足球的認識
隨著社會對人才身心素養要求的不斷提升,傳統體育教學體制的種種弊端也逐漸凸顯出來,其中體育人才培養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小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不斷減少。簡單來講,就是農村其實可能擁有很多足球潛力較大的苗子,但由于設施條件、家庭等因素的限制,無法真正投入到足球運動中,學生自身潛能也難以得到全面開發。再加上農村家長越來越重視學生學習成績,且認為參加足球活動會對學習帶來很大影響,或者是處于安全方面的考慮,不愿意讓孩子參與其中,在重重的阻力之下,農村小學足球運動一直都難以取得理想的發展效果。因此,必須重視農村家長對足球認識上的轉變,通過不同渠道、采用不同方法來加強足球運動的宣傳力度。
二、真正實現校園足球活動推廣
校園足球活動應該是在學校范圍內開展的,參與主體應該是學生。對此,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在實際落實中應充分重視小學這一重要活動分支,也就是通過足球活動的組織來優化學生課外活動,使其身心素質得到更全面的鍛煉與提升。在具體推廣過程中要考慮到,校園足球訓練與業余體校足球訓練活動不同,業余體校的學生雖然大多都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但這些學校之所以能夠取得良好的運動成績,通常都是以犧牲大多數學生的文化課時間為代價的,所以,從教育體制層面來講,校園足球應注重系統活動體系的構建,并在不斷融合教育與體育過程中給予進一步優化。
但就目前來看,我國雖然一直都在完善運動員培養體系,卻一直一點點背離了初衷。就美國等一些在體育方面有較快發展的國家來講,大多都實施了體教合一的政策,所以很多學生從小就將體育視為自己學習、成長發展中的關鍵組成部分。但很多中國學生很多時候都僅僅是將其視為一個學業發展的跳板,在此背景下,一些憑借良好體育素養進入高校的學生,在擁有一系列學習特權之后,往往很難在畢業后適應非體育類的工作。因此,我國教育制度存在的一系列弊端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校園足球活動的推廣,也影響著學生的態度,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對此,在實施新型體教結合過程中,我們應充分重視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活動的推廣,但絕不能以犧牲文化課學習時間來實現,要努力實現中國教育體制與體育培養的有機融合,也只有這樣,農村體育教育才能夠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夠為足球運動的推廣創造良好條件。
三、優化農村小學校園足球發展的策略
首先,應注重良好校園足球活動氛圍的營造。良好活動氛圍對校園足球運動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對于農村小學來講。一方面,應增強學校領導重視,讓其真正認識到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重要意義,也只有在此基礎上,農村小學足球活動以及其他一系列體育活動才能夠順利開展;另一方面,應適當加大宣傳力度,讓農村家長對增強體育運動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學校也要注重一系列足球基本技能的有效傳授,讓小學生真正愛上校園足球活動,以此來為農村校園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其次,優化足球課程,做好足球隊的選拔。一方面,為了校園足球運動的進一步推廣,各農村小學要重視課堂教學訓練,通過教師積極主動地指導來進一步普及足球運動,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間存在的差異性,積極鼓勵天賦較好的學生,積極幫助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這樣不僅有助于校園足球活動的推廣,也有助于小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另一方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農村小學還應注重本校足球隊的組建,對于足球主力可以在足球教學中有突出表現的學生中選擇。具體來講,可以按照班級、年級等層次來進行選擇培養,但必須要注意的是打好課堂教學基礎。
綜上所述,各級政府、學校領導應適當加大對校園足球活動的支持與投入,注重足球運動積極意義的宣傳,引導家長正確認識足球運動,并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向學生提供一系列支持與幫助,并在保障學生學習質量的基礎上,加大青少年足球活動的組織與推廣工作,以此來增強農村小學生對足球的興趣,推動校園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桂英.農村小學開展校園足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上旬),2016(10):34-35.
[2]景建紅.寶雞市區周邊農村小學開展校園足球的可行性研究[J].現代交際,2014(6):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