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歐軍球
當今的時代,是個創造性的時代,是個以人才競爭為核心的時代,它呼吁大批具有高素質的人才,創新教育成為當前教育的核心,基礎教育這塊教育大基地應著力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作為教者的我們,必須從課堂教學新觀念入手,努力挖掘課堂教學的潛力,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這是當前落實雙基教學的重要課題之一。
那么,在農村小學落后的教學環境中如何使課堂教學有效呢?什么是有效性教學呢?用什么法子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特別是低年級穩定性不夠,又該如何去實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呢?這一連串的問題總圍繞著我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發現問題,圍繞重點展開課堂教學,則是體現學生參與教學的好辦法。
在我們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落實數學“四基”課堂教學是當前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落實四基教學,構建和諧課堂是首要的條件和前提,必不可少的階梯。在數學教學中落實“雙基”課堂教學,課改前陳舊的教學模式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應大膽地變“講”為“導”,使學生從“學會”向“會學”方面轉化,從而積極主動獲得知識。那么怎樣創設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使之充分落實“四基”教學的整體功能,成為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途徑呢?低年級應用題起步教學開展得是否成功,基礎打得是否扎實,對今后的應用題學習影響極大。低年級學生具有好奇天真、求知欲旺、模仿性強、好提問題、喜愛表達、思維形象具體的特點,教師應抓住這些特點,提倡低起點、早起步。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減輕學生對應用題的思維負擔和心理壓力,而且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循序漸進地提高思維能力很有益處。下面我以小學低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為例,談談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抓基礎、早起步
圖畫應用題是表格應用題、半圖畫半文應用題的基礎。如:我在學習完1~5的認識后,展示了這樣的兩幅圖:左邊的圖有2個小朋友在玩皮球,右邊又來了1個小朋友,這個加法算式是兩圖畫引出來的,這就是圖畫應用題的開始。它的意思是:第一幅圖是“有2個小朋友在玩皮球,又來了1個”。第二幅圖是第一幅圖的繼續,一共有3個小朋友在玩皮球。因此,得到一個算式“2+1=3”。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三個人親自到黑板前來反復表演,又如掃地的場景、跳繩等,使學生重新認識“3”以及復習“3”的組成。而且適當地滲透了簡單的結構的基本思路。具體做法是:讓學生看圖,說一句完整的具有兩個條件的話:如“有2個小朋友在折千紙鶴,又來了1個”。教師提出問題:“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因此,得到一個算式:“2+1=3”,引導學生計算出結果后,指導學生打開書本第23頁,讓學生再次領會題目,加深記憶。繼而又進入到第二幅圖中去,第二幅圖是:第一個雜技演員右手拿有3個氣球,左手有1個氣球,第二個雜技演員是第一個的繼續,雙手拿有4個氣球,最后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個氣球?”教學時,我以實物請一位學生在黑板前演示,我準備好4個氣球分別出示,引導學生說出:“右手有3個氣球”。接著說出:“左手有1個”。左右兩只手合并起來,最后說出:“一共有4個氣球”。因此,又得到一個算式:“3+1=4”,引導學生復習“4”的組成,在第24頁的“4+1=5”和“1+4=5”里,也同樣訓練學生說出這里表示應用題的意思。用同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重新認識“5”和復習“5”的組成以及使用“5”。這樣用圖畫和數學相結合去訓練學生,使學生認識加法的意義。同時認識了加法應用題。以后凡遇到圖畫應用題。我總抓住把圖畫按“一二一”的要求訓練學生,使應用題的教學與數學有機地相互結合,融為一體。既學新知識,又能夠復習所學過的舊知識,溫故而知新。
二、重結構、細觀察、明算理
表格應用題的教學是圖畫應用題的繼續。在圖畫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表格應用題的教學,表格中的第一行是圖畫和數量,表明的是一件什么事,也是第一條件,第二行是第二條件,第三行是所求的問題。在這個板塊上,我采用的方法是半扶半放。利用小學生好玩、對游戲情有獨鐘的特點,為學生提供自由探索、大膽想象的平臺,在游戲中將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動三者相結合,把重點放在看清表格中的兩個條件和問題,準確地定出計算方法,算出結果。如人教課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29頁練習五第3題中,第一行中的圖分別為游泳、跳高、跑步,第二行則是參加各項活動的人數。我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了解是什么事后,再仔細看表格理解,相機引導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發現問題,繼而解決問題。我的設計是這樣:讓學生走出教室,親自到操場上去感受,從而增加類似的游戲題目,進一步加深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對應用題的興趣,調動他們思考應用題的積極性。
三、抓過渡、促提高
半圖半文應用題是圖畫應用題、表格應用題的繼續,這是隨著學生識字的增加去安排的,是全文字應用題的過渡階段。它的教學重點是放在分析數量關系,列出正確的算式上,比表格應用題又提高了要求。在此處的教學我采取的是:動手動腦,模仿教學。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勇于探索,勇于實踐,最終一定會找到一條適合自己培養學生的路。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應用題的教學,教師必須采用綜合優化的策略,將聽、說、看、想、做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課內與課外、教學與生活融為一體,將理論與實踐、體驗與感化都整合起來,為學生進行高段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為落實“四基”教學鋪設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