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利君
摘 要:宜興紫砂由于它獨特的成型工藝,使它集陶的造型藝術、書畫和雕塑的裝飾藝術以及紫陶土自然天成的肌理美于一身,成為器型精美、文化內涵深厚的藝術陶瓷。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獨樹一幟的藝術品。
關鍵詞:紫砂壺;價值;藝術;實用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025-01
紫砂藝術是一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創作形式。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講究形式的完美與制作技巧的精湛,還要審視紋樣的適合、裝飾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說壺藝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較完美的作品必須能夠抒發藝術的語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夠陶冶性情、啟迪心靈,給人油然而生的藝術感受。
在陶瓷市場土,從價值幾元的粗貨到價值百萬、數千萬乃至上億元的藝術品,紫砂壺也有類似這樣的“金字塔”式的價格構成。作為藝術品的紫砂壺,我們應如何看待呢?顧景舟曾經這樣評價紫砂壺:“砂藝情形亦然,造型形態完美,裝飾紋樣適合,內容健康向上,使用功能理想,制作技巧精湛,且藝趣盎然,雅俗共賞,使人把玩不厭,怡養性靈的,才夠的上藝術層次的上乘,堪稱傳世杰作。”顧景舟先生正是本著這樣的原則從事紫砂壺創作活動的,他反對那些把紫砂壺把玩視作“貴族們的玩具”的思想;同時他更加反對一些藝術家單純地“為藝術而藝術”的行為和觀點,主張“為人生而藝術”。他堅持認為:“紫砂壺創作應該顧及一般民眾.使之成為人人必備的一種品茗養生之具”。
從存世的明清時代的壺藝作品到當下紫砂文化的繁榮中,我們不難發現紫砂壺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徐秀棠認為:“現在總是說一把紫砂壺值一輛小汽車,我覺得這是把紫砂藝術庸俗化了,紫砂變成追金手段,是一種淪落,它本應該是和藝術家相交融的、鮮活的生命。在現代社會,紫砂傳統的手工技術和藝術,很容易遭到沖擊,我們這些從業者,更應該坐得住冷板凳,把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繼承下來,發揚光大。”
當今時代,人們對物欲膨脹的追求有目共睹。在人們普遍缺乏紫砂壺鑒賞能力、對紫砂文化知識了解不夠的情況下,紫砂壺界出現了不和諧的亂象:如不守壺道的制作者,炒作名氣,虛夸職稱、以工代手,不守商業倫理,學術研究浮躁,不尊重知識產權等。非紫砂品、仿制品、普通粗貨冒充藝術品,讓愛壺者無從選擇,令上當者心痛。縈砂壺中還有沒有美,還有沒有藝術,壺還是不是藝術品?茶人壺友們發自內心的質疑.值得我們深思。
一把凝結了諸多智慧心血的紫砂壺藝術之作,我們應如何對待它?在和壺友茶友的交流中,發現沉迷其中的朋友“日日玩壺玩茶”而難以自拔,難以放下“貪慎癡”,他們有著極其可愛的一面,需要凈友的提醒。我們在對待紫砂壺藝術及其收藏態度,千萬不能走人“玩物喪志”的歧途。通過對紫砂壺藝術的解讀和研習,我們對紫砂壺藝術有一個理性的科學探索的態度,認清紫砂壺藝術其實就是生活的藝術,善于分辨目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以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水平,真正培養和提高鑒賞縈砂藝術審美的能力。
再回頭看看“價值”兩字。所謂“價值”應該不單是指市場價格的價值所在,對于許多陶藝家而言,更多的意義是其表現個人的藝術成就、創作理念、試圖表達美感的精神,而非價格高低。對于藏家或是鑒賞者而言,也許作品的市價會影響其觀點,單是作品本身所傳達的訊息就遠超過此項。譬如,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等等都會因為個人認知的差異而造成其經濟價值的變化。藝術無價,論其價位未免傷感,但是面臨當今社會的結構以經濟為主流意識的狀況之下,作品的價格問題當然也構成了紫砂陶藝作品存在的重要因素。
在我看來,一件佳美的作品,必須藝術性與實用性兼備,就實用性而論,自古已有多詞贊美紫砂,有語曰:“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說明紫砂性能的宜茶性,同時壺必須把手舒適、出水流暢、穩重得當,用之賞之兼備。紫砂壺是一件工藝美術的實用產品,要能夠使人們在日用中既達神意又獲美感,從而陶冶性情、操練情愫。
紫砂藝術是一種“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藝術創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壺, 除了講究形式的完美與制作技巧的精湛, 還要審視紋樣的適合, 裝飾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所以一件較完美的作品, 必須能夠抒發藝術的語言, 既要方便使用, 又要能夠陶冶性情, 啟迪心靈, 給人油然而生的藝術感受。
當下,愛壺之人最推崇,最易爭論的,莫過于壺是手工的,還是模具的,是原礦的,還是添加化工原料的,是原創的,還是以工代手的,是真品原作,還是仿冒品等等的話題。
細細審辯之,歸根結底,無不是愛壺之人對“人之智慧”的崇尚、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紫砂陶制作技藝”的愛,對人性中“真善美”的肯定與追求!
參考文獻:
[1]宜興陶瓷發展史.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
[2]楊永善計[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3]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藝美術辭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
[4]陳傳席.紫砂精壺品鑒[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