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朝英
摘要:在知識暴漲、經濟騰飛的當今社會需要創造性的創新人才。而創造性的創新人才的培養關鍵是對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本文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已粗淺看法。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二、在人文教育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三、在質疑教育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在知識暴漲、經濟騰飛的當今社會,對人才的標準和要求已不再是能寫會算、埋頭苦干、兢兢業業等素質的技術人員,而是具有前瞻性、進取性、創造性的創新人才。而創造性的創新人才的培養關鍵是對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下面我把在教學中的有些作法談一談,希望同仁批評指正,謀求共同進步。
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閱讀教學是我們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的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一種教學方式和途徑。在這里,我們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承,更要借此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為我們知道,高中生還未進入直接創造的黃金時期,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繼承前人的創造成果,在繼承學習中培養創造性思維。中學語文課本中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篇目很多,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利用這些篇目,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如:我們在學習《詩經.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時,讓學生想象詩句描繪的意境和抒發的老兵的內心的情感:想當年,老兵被征入伍時,年紀輕輕,家人尚在,雖有對家人的不舍,也可能會有保家衛國,建功立業,改變自己和家庭生活狀況的美好憧憬,加上有同鄉的陪伴,離鄉時,心情多少還是愉快的;經過無數的大小殘酷戰爭,很多戰友包括同鄉命喪戰場,而今老兵雖僥幸活命,但身心疲憊,垂垂老矣!家人在否?不得而知。何去何從?不得而知。老兵的內心是煎熬的,痛苦的!從對比中,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美,不僅在于韻律美、文字美,更在于欣賞者的創造性工作。
二、在人文教育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教育的真諦在于發揮人的價值,挖掘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以人為本是學校最重要的教學理念。無論多么先進的現代教育手段,都不能否定面對面的思想工作;無論現代傳媒如何發達,都不能忽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無論學校的規章制度何等周全,都不能替代人文關懷的巨大作用。但由于長期在應試教育的樊籠中,學生形成了學習和思維定勢,潛在的創新意識被緊緊地積壓著。這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新動機都是極大的阻力,因而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地減少這種阻力,以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一定要注重培養其創新人格,尤其在中學階段,培養創新人格比訓練創造技能更為重要。培養創新人格實質上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使他們具有進取心、責任心、獨立性、堅韌性、求異性。一句話,即培養學生日后成為創造型人才所必備的博大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性思維。
三、在質疑教育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質疑精神是創造性思維的特征之一。創造性思維的生命力在于質疑和批判。沒有質疑和批判就不會有創造。創造型人才就是質疑和批判精神、開拓和創新精神的人才。在中學語文教材中這樣的文章也不少見,如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中由“華山”實為“花山”的誤讀,質疑前人傳記里有不少以訛傳訛的驚人之語。這需何等的勇氣與魄力,這也是他們讀史書不為習俗之見所束縛、敢于以質疑的眼光去探索問題、不盲從、獨具冒險精神和質疑精神的魅力所在。學習前人是為了造就新人。教學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往往是多向思維,這種思維苗頭,雖然稚嫩,卻頗具生命力,不可輕易否認與扼殺,對其中蘊涵的質疑批判精神應予以指導和鼓勵。因此在作文評講課中,我經常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學生習作讓學生評賞,分析、比較,既發現別人的優點,也不忽視用批判的眼光指出習作中的缺點,提出改進意見,總結出教訓,擬定修改方案。然后,重點指導學生獨立分析自己的作文,綜合同學、老師意見,學習運用人家作文優點,改出高質量的作文來,也會使他們獲得耳目一新的愉悅,贏得刮目相看的贊賞。
創新是當代教育的核心。沒有創新,社會就難以持續發展。理解人類有獨特的個性和固有的潛能特質,相信人都有超越自我不斷進步的創造性思維,特別要看到中學生所具有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性、求異性等特性,對于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來說至關重要。因而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訓練與培養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我認為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語文教學不僅可以有機地結合,而且可以使傳統的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創新教學。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不要故步自封,而要兼收并蓄,努力尋求和借鑒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真正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祖國語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