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梅
摘 要:旋律是音樂中最基本也是最具有表現力的一個因素。所以說,旋律可以決定一首音樂作品的好壞。了解了旋律,便是了解了這首音樂作品。同時在民族音樂中,旋律也有著深深地存在感。從音樂產生的那天起,旋律便以音樂中最重要的組成呈現在我們面前。本文分析旋律在音樂中的作用與重要性,并對旋律的各要素進行解析,闡述他們對音樂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音樂作品;旋律;旋律各要素
中圖分類號:D923.41;J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074-01
民族音樂當中,旋律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旋律本身就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甚至涉及到了民族的文化領域。再輔之以帶有濃重民族色彩的節奏,便誕生了一首具有獨特民族風采的曲調;旋律作為一個民族的獨特代表,它代表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和情懷。并且它早已深深的融入進了屬于自己民族的生活之中。旋律更是一個民族音樂風格的代表,它是區別本民族和其他民族音樂風格不同的重要因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旋律就是本民族語言特色的一種體現(包括速度的快慢、節奏節拍等因素)。所以說旋律在世界各個民族之中都是很重要的,它的地位不言而喻。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由我國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和陳剛共同完成的。《梁祝》以民間經典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為原型,通過優美的旋律,把中國古代封建教條主義的惡行與黑暗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也從側面表達了人們對于愛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渴望。
一、旋律的基本構成要素
(一)旋律各要素
旋律的組成要素有很多,其中象節奏、節拍、調式、調性及音色、力度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條旋律能否沁人心脾取決于以上諸多要素的有機結合,在加上作曲家內心的情感,嫻熟的技藝才能得到人們的青睞,甚至可以流芳百世。
(二)音高
音高是通過發聲單位的振動頻率決定的,而頻率的快慢決定了音高的高低。國際上對于不同發聲單位的振動頻率,所對應的高低音劃分是有所不同的;發音體振動頻率的差異也使音高產生了不同的表現形式。并且不同的音高樂符如果持續的處于進行狀態,那么就會形成旋律線。旋律線形成的基礎就是樂音進行的不間斷性。
(三)旋律線
旋律線有三種基本類型,分別是上行進行、下行進行、呈遷回曲折的波浪型進行等三種基本的類型。旋律線的進行并不是漫無目的隨便進行,它有它自己的方向性,而且旋律線的三種基本類型,各有不同的表情特征和表現性能。上行的旋律線,情緒高漲,聲響強勁有力并且逐步加強。下行的旋律線,情緒比較的平穩,而且音樂聲響也較弱并且還在逐漸的削弱,按照音高遼阿波折的幅度差異,其表現性能也各有差異。小幅度起伏的波狀旋律(由同音、級進以及狹音程的跳進構成),能突出音樂的歌唱牲和抒情性。大幅度起伏的波狀旋律(由延續級進和寬音程跳進形成),它可以表現出音樂帶給我們的獨特魅力。
(四)節奏
音樂旋律的基本要素之一節奏,節奏的作用,也就保證了旋律進行時的穩定。在大自然的音樂世界里,隨時都有節奏的起伏。可以說,哪里有音樂哪里就有節奏;在一定的時間中敲打出很多相同和不同的音值序列,然后把它們組織起來,那就是節奏。節奏是可以從音樂中分離出來獨立存在的,并且他比曲調的產生時間要早一些。對于音樂來說,節奏就像是人的骨架,它具有豐富而多樣的表現力,它能賦予旋律不一樣的體現形式。
二、旋律在音樂中的作用
在眾多音樂要素組成音樂的過程中,旋律是最為讓人期待的,也是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首好的音樂作品總是有一段令人難忘的旋律,就像我們去買一件衣服,用料好不好直接決定了這件衣服的價格;音樂也是一樣,想要讓人們喜歡并記住它,那旋律就顯得尤為重要。優美歡快的音樂旋律可以帶給人們歡樂,震撼人們的內心世界,使人深思。也能愉悅身心,釋放自己,給人們傳遞一種正能量。旋律更是拉近作曲家與人們交流的重要途徑。如果想讓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那就應該多注重作品中的旋律是否足夠優美,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
三、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一)《梁祝》的創作背景
《梁祝》這部音樂作品是一首中西結合的著作,它將西方的作曲技法與中國的民間音調相結合。采集于民間的題材,與西方交響樂的元素進行了有機結合,使它既有豐富的歐美音響效果,又有中國風的優美旋律,這才鑄就了《梁祝》這首享譽海內外的傳奇佳作。《梁祝》擁有令人陶醉的藝術感染力,而且它沒有過多繁雜的表現技巧,人人皆可演奏,這使得《梁祝》可以在世界范圍內被廣為流傳,同時這也是《梁祝》所獨有的藝術特點和魅力。
(二)《梁祝》的旋律及曲式分析
《梁祝》采用的是西方作曲技法與中國民間因素相結合的創作方式,因此,它采用的也是西方經典曲式結構——奏鳴曲式。該曲式由三部分構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它是西方常用的作曲曲式之一,常用于西方經典協奏曲的創作。
1.呈示部:先由小提琴優美的旋律吸引人們的關注,奏出《梁祝》愛情的主題,使它更具有吸引力。旋律處處抓人心弦,層層遞進,悠揚、抒情的感情基調令人難以忘懷,然后在輔之以大提琴淳厚的音色音調與小提琴形成鮮明的對比。強化了旋律音色的情感交流,使得兩種樂器就像《梁祝》中的主人公一樣產生了交流與溝通,令人回味,久久不能忘懷。
2.展開部:這一段以管弦樂器為主,管弦樂器用低沉的音調和嚴謹的節奏展示出了古代封建社會的殘暴惡行。小提琴在此時獨奏,抒發了該樂器所特有的強烈音樂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就好比祝英臺在面對人生的殘酷現實中,不斷掙扎、抗拒,不斷地向聽眾傳達祝英臺內心的強烈情感。而樂隊伴奏給予的快速遞進,也將音樂推向一個小高潮,這種快慢的對比越演越烈,最終表現出祝英臺抗婚的堅定決心。
3.再現部:這一段大致形容了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的片段,在用長笛演奏出的優美音符與豎琴的輕柔旋律相互映托,使人們仿佛置身于仙境。然后《梁祝》的愛情主旋律在次響起,表現出梁山伯與祝英臺死后,化作成一對蝴蝶在天地間自由歡快的飛舞,從此不再受到束縛。endprint
(三)《梁祝》的旋律及節奏
如果說旋律是音樂的外表,那么節奏就是音樂的內在,可見節奏對于音樂的重要性。不同的節奏能夠表達不同的情感,例如快板能夠起到遞進與加強的作用,慢板能夠增強旋律的律動感和情感表現,散板用來抒情和宣泄。一般來說,較為平均的節拍頻率是用來增強音樂的抒情性和節奏感,但不均衡的節奏頻率會增加音樂的緊張感和情感的宣泄度。
在《梁祝》中節拍的頻繁變換在中國近代音樂作品中是非常少見的。在這首作品中,因為感情的表達需要,《梁祝》從開始到結束的節拍一共變化了二十多處。它的速度表現為散-慢-快-慢-快-慢-快-慢-散的迂回發展。如此多的節拍變換能夠充分體現音樂的首尾呼應性和它的彈性力度,同時還體現了整首樂曲的穩定性,形成了我們國家獨有的中國式的音樂風采。
(四)《梁祝》中西結合
《梁祝》一個中國民間的凄美愛情故事,從體裁上說,它采用了西方的奏鳴曲式,但是卻用到了我們東方國家的音樂語言,整首曲子當中用到了大量的管弦樂器,其中以小提琴為主奏樂器,并且把這首曲子的內容用協奏曲的形式表現了出來。中國的民族音樂元素與西方的演奏方式完美結合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這部音樂作品完美的解釋了“中西并用”這個詞匯,在中國古典素材的基礎之上,加之西方多種現代化作曲技法。立足于民間故事,用西洋作曲手法與中國傳統手法相結合,為后世眾多音樂創作者樹立了一個榜樣。《梁祝》,它是中西方音樂文化藝術交流的一種代表,一種典范,更是中西方音樂交流的一種模式。在中國,它是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在西方它是中國“蝴蝶的愛情”,在我們眼里,它就是《梁祝》。
四、結語
許許多多的音樂元素組成了一首首優美的音樂作品,由于審美情感讓人對音樂的感觸不同,它與人此時此刻所處的環境以及心境有著密切關系,所以同一首作品在不同時代、不同時期、不同時間中的欣賞結果也不會一樣。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具有我國濃厚的民族色彩,同時也采用了西方的音樂體裁,充分的展現了旋律的各個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一首好的作品,離不開好的旋律,更離不開旋律各要素的完美搭配。《梁祝》這首作品距離我們的生活較近,研究它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所以,我們學習音樂,了解音樂一定要從各方面入手,仔細分析,面面俱到。我們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欣賞、理解作品,以及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參考文獻:
[1]張文龍.旋律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靈魂——音樂劇<貓>的主題旋律分析[J].大舞臺(雙月號),2008(08).
[2]B·H 霍洛波娃,戴明瑜.音樂旋律學(中)[J].西安交響音樂學院學報,1991(03).
[3]魏潔.談中國音樂作品中的音色表現——以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為例[J].樂器,2015(01).
[4]徐鵬飛.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音樂學分析[J].黃河之聲, 2013(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