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平平
摘 要:我國山東呂劇具有較長的歷史,最開始出現于清朝中期,與其他的劇種一樣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山東呂劇以當地人民實際生活和民間故事為主要內容,借助通俗易懂的地方方言和具有特色的琴弦音樂,刻畫了很多生動的形象,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呂劇的影響越來越廣泛,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具有較強的通俗性。
關鍵詞:山東;呂劇藝術;通俗性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151-01
我國的地方戲曲種類豐富,其中山東呂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流行的種類。呂劇發源于我國的魯西北地區,具有十分鮮明的地方特色。呂劇是齊魯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文化特色厚重、群眾基礎深厚的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呂劇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以其活潑簡單和通俗易懂的風格受到廣泛的歡迎,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呂劇藝術還具有十分明顯的通俗性。
一、呂劇藝術的通俗性
(一)呂劇創作具有通俗性
一方面,在我國魯西北地區的博興閻坊和東營廣饒等地,地理位置都比較偏僻,在呂劇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了廣戶劇團,這種劇團成為當地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組成劇團時往往是自己籌備資金,自己搭建戲臺的,表演所采用的道具也十分的簡單。在日常表演中往往會選擇《姊妹易嫁》、《小姑賢》等傳統劇目,隨著社會的發展,莊戶劇目的演員也自導自創了一些新劇,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董高村劇團演的《王婆勸賭》,該劇是當地人民根據真實事跡改編的,像這種類似的劇目還有很多,內容有歌頌政府的,也有反映社會丑陋現象的,很受人民群眾的歡迎。另一方面,呂劇在城市中也有劇團,這些城市中的劇團是在傳統劇目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的,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革命方面的題材。最具代表性的劇作有《苦菜花》、《石龍灣》等,這些都是新創作出來的新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由于各種外界因素,舞臺和說白等都不適合在農村演出,因此就使其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對發展十分不利。
(二)呂劇的唱腔十分優美
呂劇的唱腔不僅有曲牌體唱腔,還有板腔體唱腔,主要方式是以板腔體為主的,在節奏和板式方面都比較單調,這是呂劇的主要特點。事實上,呂劇的唱腔不僅有簡單自然的山東琴書,還有板腔的二簧和西皮等曲調。呂劇在曲調上是比較單一的,但是又有很明顯的靈活性。在唱詞上呂劇采用的是濟南方言,具有很強的濟南方言的特色。在樂器的選擇上呂劇最常見的伴奏樂器是墜琴和揚琴等,還有高胡、古箏和笛子等。除此之外,呂劇的表演演員具有群眾性的特點,其表現內容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和歡迎,呂劇的旋律飄揚在所有具有山東人的地方,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二、發展呂劇的相關舉措
(一)建立專業的呂劇學校
我國的京劇和黃梅戲等地方戲曲都有較為知名的演唱家,但是呂劇在發展過程中相應的知名演唱家十分少,對呂劇的發展十分不利。現階段,有許多學生根本就沒有聽說過呂劇,更沒有接受過呂劇表演這種藝術形式,對其缺乏正確的認識,這一發展現狀要求大學教學開設地方戲曲的相關課程,加深學生對地方戲曲的認識。
(二)農村呂劇與城市呂劇要共同發展
任何節目的存活都離不開觀眾,觀眾是節目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只有重視觀眾,才能使節目長久的存在下去。對于山東呂劇而言,其受眾群體大多是在農村。然而近幾年來它的創作逐漸偏離了方向,逐漸背離了戲劇創作的根本目的。在發展呂劇的過程中,農村市場非常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視城市市場,農村市場與城市市場相比,本身的效益比較低。在呂劇的發展過程中,選好題材十分重要,還必須重視媒體宣傳。創作出新的劇目是呂劇發展中必不可少的,是戲劇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呂劇在選材時必須謹慎,創作必須更加深入生活,這樣才能達到感染觀眾的目的。除此之外,加大宣傳也十分必要,加大宣傳才能擴大呂劇的影響力,增加呂劇的受眾群體,從而促進呂劇的發展。
(三)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要實現呂劇的發展目的,不僅要依靠自身的文化魅力,還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其中招商引資是重要的途徑。博興縣在這一方面起了很好的借鑒作用,在每年的九月份都會舉辦‘國際小戲藝術節暨董永文化旅游節,在這一活動舉辦的過程中,許多知名的演員都會參與到其中來。借助著名演員,能夠在節目的舉辦中實現招商引資的目的,從而將呂劇打造成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品牌。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山東呂劇也實現了不斷的發展,其不管在表現內容上,還是在表現形式上都具有較強的通俗性,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歡迎。但是,近幾年來,山東呂劇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相關發展工作人員需要結合新形勢,抓好時代發展的特點和要求,創新呂劇的表現內容和表演方式,將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曹旭超,周凌云.論山東呂劇藝術的通俗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06).
[2]劉洪艷,王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元價值探討——以山東呂劇藝術為例[J].山東社會科學,2010(07).
[3]任素芬.呂劇現狀引發的思考[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8(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