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珠
摘 要:古典舞融合了民族文化和舞蹈藝術的內涵,包括了古典的戲曲元素、武術元素以及當代的芭蕾舞元素,借助跳躍翻身、旋轉等有難度的動作以及身韻的配合,展示出不同于其他舞蹈形式的藝術美感。在古典舞教學中,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動作協調性和準確度,更好的展示古典舞作品的韻律,要求學生必須加強身體的柔韌性訓練。事實上,開展柔韌性訓練,關系到基本舞蹈動作的實現,也關系到舞蹈作品能否展示出應有的藝術感染力。
關鍵詞:柔韌度;古典舞;舞蹈教學
中圖分類號:J72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217-01
在古典舞教學中,柔韌性訓練是為了提高舞蹈演員身體柔韌度,同時培養其優美的體型,可以說是舞蹈表演的基礎,也是舞蹈演員應當掌握的基本功。而在對于古典舞,柔韌性更加重要,古典舞強調韻律美,如果舞蹈演員的身體條件不過關。柔韌性訓練不充分,就無法標準的完成舞蹈動作,更談不上韻律美。同時柔韌性還關系到古典舞演員的控制能力、身體協調能力以及學習模仿能力。由此可見,柔韌性訓練對于舞蹈演員學習古典舞至關重要。
一、柔韌性訓練對于中國古典舞學習的重要性
在舞蹈教學中,柔韌性直接影響舞蹈演員的身體協調能力以及動作完成能力的培養,是對一個舞蹈演員身體素質最基本的要求。就好比建房子打地基一樣,如果舞蹈演員的身體柔韌性不夠好,就無法準確地完成舞蹈動作,更談不上身韻的體現①。舞蹈演員能夠實現的柔韌度,是由其肌肉、骨骼、韌帶、器官以及關節等身體組成部分共同決定的,因此,柔韌性教學非常重要,也具有一定的難度,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要做到長期訓練,更要走到師生配合,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綜合選擇最恰當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柔韌性訓練。具體來說,柔韌性訓練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體現為:
(一)柔韌性訓練能夠幫助舞蹈演員確保動作幅度的準確
柔韌性訓練對舞蹈表演和舞蹈動作的完成都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舞蹈演員確保動作幅度的準確,幫助他們完成那些幅度要求較大的動作。舞蹈教學中,動作幅度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舞蹈韻律的實現和舞蹈內涵的準確表達,所以在舞蹈教學中,特別是古典舞教學中,首先要使學生了解練習的舞蹈作品的創作背景,把握舞蹈作品的基本情感表達。古典舞作品的選題通常是圍繞重大的歷史事件,要求舞蹈演員借助舞蹈動作向觀眾傳遞歷史信息和文藝情懷,要使觀眾理解舞蹈作品所謂要表達的內容、所要傳遞的韻律,欣賞到舞蹈演員優美的動作、精湛的技術,就要求舞蹈演員要強化柔韌性訓練,從而實現舞蹈動作幅度的最大化。下面我們以經典的舞蹈曲目《黃河》為例,具體分析柔韌性訓練對舞蹈演員動作幅度的影響。《黃河》的意向是在自然災害時期,人們與大自然進行的抗爭,在對這個曲目進行舞蹈教學時要特別注意,這段舞蹈中大量的運用“擰”、“傾”等動作來展現黃河洶涌澎湃、波濤滾滾的場景,從而帶給觀眾震撼人心的視覺享受。但是如果舞蹈演員柔韌性不好,就無法完成如此大的動作幅度,也很難將云、水的流動性體現,整部舞蹈作品的藝術美感也會大打折扣。
再比如,一些特殊的舞姿也是需要借助演員的柔韌性來確保舞蹈動作幅度更大、更完善②,比如“踹燕”這是典型的古典舞動作,這個動作要求舞者在前腿抬起的同時,身體向后平躺,成90度,與地面平行,這就要求舞者的要具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還要具備較強的身體柔韌度,要想完成這么大幅度的身體下彎,確保舞姿的準確到位,舞者必須注重平時的柔韌性訓練。
(二)柔韌性訓練能夠提升舞蹈學習者的身體控制能力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舞蹈藝術也在不斷的發展,舞蹈演員經過專業的舞蹈訓練,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表演能力方面的差距,都變得不那么明顯,因而柔韌性訓練對于舞蹈教學的重要性也就變得更為重要。研究表明,舞蹈演員的身體柔韌性是影響身體協調性以及身體控制能力的前提,影響到舞蹈技術技巧的培養與發揮。比如有些舞蹈作品,對舞者的下肢動作有較高的要求,要求舞者的腰部和腿部的柔韌性達到一定程度,控制能力才能作為前提,這些專業性的舞蹈動作的完成,同樣需要舞者經過良好的柔韌性訓練。
因此,作為一個借助肢體語言來表達藝術情感的舞蹈演員,通過恰當的柔韌性訓練,能夠讓自身掌握的舞蹈技術技巧更為嫻熟,更加有效的掌控自己的身體,從而更加完整的、準確的表達舞蹈作品的藝術主題。如果舞者忽視了對柔韌性的訓練,就會導致身體控制能力的下降,無法準確的通過肢體動作傳遞舞蹈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使得表演無法得到觀眾的認可。由此可見柔韌性訓練,對于舞蹈演員技術技巧的培養和身體控制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
(三)柔韌性訓練能夠提高舞者的學習能力
柔韌性訓練,能夠幫助舞者學習舞蹈知識和舞蹈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心態和學習習慣,身體柔韌性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堅持③,比如舞劇《朱鹮》作品中模仿鳥嘴的腳背和模仿朱鹮體態最需要用到的胸腰,腳背只有達到那個軟開度,才能模仿出鳥嘴的樣子,再就是女孩子最重要的胸腰,靈活的運用,去模仿朱鹮的體態,柔韌性如果不到位是模仿不出來朱鹮的完美形象的。正如俗話所說的“一天沒壓腿自己知道,三天沒壓腿觀眾知道”。由此可見,韌性訓練甚至會影響到舞者的心理素質以及品格意志。
(四)柔韌性訓練能夠增強舞者演繹的情感表達能力
舞蹈作品的演繹,離不開舞者肢體的配合,可以說,舞者的肢體動作就是最優美的舞蹈語言。舞蹈語言的表達,需要借助舞者的肌肉、關節及韌帶等身體部位的配合,柔韌性的訓練能夠幫助舞者提升舞蹈作品的情感表達能力,通過發揮身體的柔韌性,完成嫻熟的舞臺表演,配合肢體動作,更好的展示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渲染更加貼切的舞臺氛圍,從而養成高水平的舞臺表演能力。比如著名的古典舞作品《胭脂扣》,表演者正是借助身體的柔韌性,完成了熟練的舞臺動作,尤其是里面有一段控腿的動作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游刃有余的軟開度和控制力加上感情的表達讓這部作品演繹的淋漓盡致。不但讓“如花”這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使得個人情感與如花的情緒變化合為一體,讓觀眾能夠更為準確的把握到舞者想要傳遞的情感。
(五)柔韌性訓練能夠提高舞蹈演員對舞蹈作品的掌控能力
舞者身體的柔韌性,決定了舞蹈作品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技術高度。只有在舞蹈教學和訓練中,重視柔韌性的訓練,才能夠更好的演繹出舞蹈作品的技術技巧要求,確保舞者舞姿的優美準確以及表演的流暢生動。比如在古典舞作品《木蘭歸》的學習中,需要舞者多次使用小射燕以及高抬腿等柔韌性動作,如果舞者能夠很好的完成這一系列動作,觀眾就能夠獲得比較好的視覺享受,作品的表演也會變得流暢和連貫。結合古典舞作品特有的韻律,以及舞者形態、神態、勁道以及動律的配合,就能夠有效的把握舞蹈作品的表演節奏,提高對作品的掌控能力,從而有效的調動觀眾的情緒變化。正如“桃李杯”舞蹈比賽金獎得主丁潔所說的“我表演的《木蘭歸》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就是因為我的柔韌性功底足夠扎實,能夠有效的掌握舞蹈表演的節奏,用身體的柔韌表達內心的情感,從而讓觀眾感受到一個生動的木蘭角色”。
二、結語
柔韌性對于舞蹈演員學習古典舞十分重要,表現在控制舞蹈動作的幅度、提升舞蹈技術技巧水平,提高身體控制能力,提高舞蹈演員對作品的情感表現力、作品掌控能力等等。事實上,柔韌性訓練也是舞蹈教學中的難點,需要教師根據每個舞蹈學生的身體情況,通過綜合衡量學生的舞蹈基礎,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量身打造合理的柔韌性訓練計劃,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身體的控制能力,使得舞蹈作品呈現出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注釋:
①王喜偉.對中國古典舞柔韌問題探析[J].文教資料,2010(19).
②李萍.淺談舞蹈教學的重要環節[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13:27.
③薛莉.基訓在高師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J].武漢大學學報,2013(12):5-6.
參考文獻:
[1]王歡.論軟開度訓練在舞蹈中的作用[M].北京:音樂出版社,2011.
[2]曹輝.淺談舞蹈演員選才基本要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李想.淺談舞蹈中身體柔韌素質的訓練[J].藝術薈萃,201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