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巍巍
摘 要:舞蹈是一門藝術,是人類的生物性本能和社會性特征完美結合的產物,也是社會現實生活和文化藝術升華的結晶,并預示著舞蹈的社會交流功能。本文通過人類的舞蹈相互溝通、傳播情感,體驗人類美的情懷,提高舞蹈技藝,增強集體觀念,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作的精神。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向人類的美感追求,升華人格的真善美,拓展國民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舞蹈教育;國民;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J7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242-01
近幾年,特別是中小學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以來,舞蹈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開展舞蹈教育的學校越來越多,具有了相當的廣泛性。舞蹈教育水平的迅速提高,充實和豐富了素質教育的內容,拓寬了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推動了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目前,舞蹈教育已經成為中小學,甚至是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成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舞蹈教育之所以能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這是因為舞蹈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具有四個方面的獨特教育功能。
一、舞蹈教育與綜合素質的關系
舞蹈從意義上講,它既是人的生物性本能和社會性特征合理結合的產物,是人性自然展現社會生活和藝術升華的結晶。舞蹈的社會性特征預示著舞蹈的交流功能,人類通過舞蹈相互溝通,傳播情感,體驗人類愛美的情懷。它使民族文化的價值擴展到世界文化的大范疇之中,是舞蹈具有世界性、同一性的原因所在。因此,舞蹈教育的本質內涵一是在于昭示人類對美的自然需求和審美欣賞,提高個人的藝術素質;二是在于傳播人類情感的信息,陶冶人類的情懷,提高社會的整體藝術境界。當我們以美好的、生動的、詩一般意境的舞蹈來進行交流時,讓我們體驗到的是對人類的熱愛、對和平的向往、對真善美的渴求以及對人生的珍重。因此,舞蹈教育于國民素質的意義在于提高人的藝術修養,對人類思想境界的完善與升華。
二、舞蹈教育具有美育功能
美育又稱美的教育、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就是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美學觀念和鑒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動。學校里進行美育教育的形式很多,目前舞蹈教育是最具廣泛性的形式之一。在對學生實施舞蹈教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優美的音樂旋律、優美的舞姿、優美的舞蹈形象,陶冶了學生美的心靈、美的情操,受到了美的教育。這種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美的形體,舉止美、行為美、人格美、道德情操美,使學生的外在形體和內心人格形成美的統一。還應該指出,少兒階段是人生進行美育教育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抽象的美育教育方法不適合他們思想特點和接受能力。
而舞蹈教育形象直觀,動感性強,符合少兒的認識規律。因此,通過舞蹈教育對學生進行美育啟蒙教育,就變得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可以通過廣泛的舞蹈教育,培養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三、舞蹈教育具有體育功能
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具有很強的技藝性。在舞蹈教育中,基本功訓練就必然成為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通過舞蹈的基本功訓練,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育,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首先,舞蹈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形體的健美。從舞蹈教育實踐看,受過一定舞蹈教育的學生一般都有比較健美的體形,舞蹈教育中的體形訓練,促進了學生健美體形的形成。其次,舞蹈的教學訓練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多方面的全面發育,增強學生的體質。學生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敏捷性、靈活性本身就是舞蹈教學、訓練的內容和要求,也是體育功能的體現。
四、舞蹈教育具有德育功能
舞蹈教育在教育內容、教育過程、教育形式諸方面都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一是通過舞蹈教育可以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培養對美的追求。學生通過訓練、表演、教育了別人,自己也受到了思想教育。二是舞蹈教育是培養團隊精神的一種好形式。舞蹈教育一般是一種集教學、訓練、排練、表演為一體的教育活動。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嚴格的紀律觀念,有助于培養團隊意識、協作配合意識、榮譽觀念及團隊意識,因此通過舞蹈這種教育形式,對學生進行團隊精神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三是舞蹈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磨練堅強意志。舞蹈教育對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艱苦的。對于受教育的學生,他們正是可以通過這種艱苦的學習過程,受到吃苦精神和堅強意志的教育。四是舞蹈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是學生自己參與、自己感受、自己體驗的形式來實現的,真正體現了寓教于學、寓教于樂和自我教育的教育原則,符合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因此,收效明顯。
五、結語
綜上所述,舞蹈教育這種藝術教育形式,具有美育、體育、智育、德育的素質教育功能。也就是說,這種教育形式集德、智、體、美教育為一體,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參與性、感受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是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的一種很好的教育形式。舞蹈教育要抓住實施素質教育的有利機遇,把舞蹈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通過舞蹈教育促進素質教育,通過素質教育促進舞蹈教育事業的大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宏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