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榮
摘要:興趣是一切活動順利完成的保證,趣味性教學往往能使歷史教學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歷史本身的就象征著過去,不屬于近代期間的產物,所以歷史知識也就離學生的現實生活比較遠,歷史學科學起來學生不易理解、難以產生興趣也是歷史學科學習中存在的一種現狀。其實,歷史課程本身就充滿了趣味性,只要愿意去探索,一個個充滿哲理的故事,一個個讓人敬佩的英雄,只要老師抓住這些靈活運用,哪一樣都可以強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有很多,但主要的還是要從學生的年齡、認識程度、心理特點出發,在此基礎上運用一些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趣味教學的效果,使得課堂不那么枯燥、難懂。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趣味性
在如今這個絢麗多彩的時代,學生的視野開闊,所獲取的信息幾乎和老師不相上下,如果老師在上課采取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學生就會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老師的教學也沒法達到歷史學科的教學目標。所以在歷史教學中,只有學生熱愛、感興趣,這才是他們學好歷史課的動力,這就需要老師的不斷嘗試和改革,增強歷史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情景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歷史既然意味著過去,就代表著發生的事情無法再現,它既無法觀察也無法體驗。所以在歷史教學中老師要想方設法的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從學生的認識程度出發,收集趣味性的材料,創造趣味性的情景,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比如在學習《難忘九一八》一課中,為什么九一八會是難忘的,學生肯定會產生疑問,光靠書上的圖片與知識是很難理解的,老師可以通過在網上收集九一八事變的視頻,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給學生看,在歷史的視頻中,在一個個中國同胞被殺害中,學生慢慢的就會與視頻產生共鳴,感受到九一八為什么這么難忘,九一八日本對中國造成的傷害有多大,通過視頻情景的導入,學生不僅對歷史產生了興趣,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歷史本身就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在教學中更要注重學生參與進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創新,發表不同的看法,將歷史教學的過程變成師生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比如在《明治維新》一課時,從日本向西方國家學習后取得進步的事實,聯系日本向中國隋唐學習,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的歷史,然后再引導學生去思考日本的做法對中國有何借鑒的地方。學生們通過合作探究就會體會到:一個國家除了要有自己過硬的本事外,還要擁有開放的情懷,學習國外一切有利于自己發展的東西。這樣通過學生親自思考體會,拉近歷史和現實的距離。
三、給學生舞臺,讓學生表演
在教學中老師們都有一個這樣的感受,自己在講臺上講的津津有味,而學生在下面聽的昏昏欲睡,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也變得津津有味,老師可以把講臺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表演。比如在講《戊戌變法》之前,老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安排,讓學生來表演一個歷史短劇,學生一聽就興趣倍增,接下來學生之間就會出謀劃策,討論著誰扮演什么角色。在上課時,讓學生把康有為被傳到總理衙門問話時與榮祿對話的情景表演出來,有表演學生的注意力肯定一下子集中起來,真切的感受到了維新人士變法阻礙之大和康有為變法的決心。學生與表演產生共鳴,立場站在維新人士一方來,因為戊戌政治導致變法的失敗,學生心中愛恨分明。通過這樣表演形式來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眼睛、大腦、嘴巴、手也得到了解放。
四、注意語言的形象
對于初中生來說,歷史課堂上他們更愿意聽一些熱血、亢奮的故事和人物事跡。老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在講述歷史事件的時候要講的有聲有色,要把枯燥無味的文字通過形象的修飾表達出來。改變學生對歷史課的看法,活躍課堂的氣氛。比如《南京條約》一課中,文章中的“開放五口通商”,老師就可以形象的比喻為:“在中國的大門上開了一扇窗,窗口的打開使外國商品流入中國市場,中國的經濟就此開始解體。”文章中的“割讓香港島”老師可以形象的比喻為:“在祖國母親的身上割肉,祖國的領土得到破壞。”南京條約的政策就好像毒蛇一樣纏著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還一邊“吸著”中國人們的血汗。這樣通過語言形象的表達,枯燥無味的文字就有聲有色的表達出來,學生印象更清晰,也更容易掌握。
總結:總而言之,歷史教學是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學科。初中歷史老師要注重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使歷史課堂充滿活力,從而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教學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墨守成規必然是不符合新世紀的教育理論,歷史知識博大精深,這就需要初中歷史的教育者們相互討論,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博采眾長,不斷的增強初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愛上課堂,愛上中國歷史。
參考文獻:
[1] 王福元:《淺析初中歷史教學趣味性教學》,學術期刊 《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 2016年5期
[2]馮東明:《談如何增強初中歷史的趣味性》,學術期刊 《中外交流》 2016年21期
[3] 陳學英:《淺談初中歷史課的趣味性教學》,學術期刊 《散文百·教育百家》 2013年9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