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云慧+李科+閻世碧
【摘要】目的 對比持續低效緩慢血液透析與普通血液透析治療終末期糖尿病腎病療效。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30例終末期糖尿病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對照組患者采取普通血液透析治療,觀察組患者采取持續低效緩慢血液透析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低血壓出現率以及血清溶質下降情況。結果 在低血壓發生情況方面,對照組患者低血壓率20.0%,觀察組患者低血壓率6.67%,觀察組患者低血壓發生情況顯著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血清溶質下降情況方面,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溶質均出現明顯下降,觀察組血清溶質下降情況好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持續低效緩慢血液透析在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治療方面可以降低患者血壓下降現象出現的可能,在血液溶質清除方面效果更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持續低效緩慢血液透析;普通血液透析;終末期糖尿病腎病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1..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當前糖尿病腎病患者數量越來越多。糖尿病患者病情惡化之后,會嚴重損壞患者的腎臟功能,進而出現糖尿病腎病,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采取普通治療方式已經無法實現對病情的緩解,需要 借助血液透析的方式進行治療[1]。普通血液透析治療會一定程度上導致患者受到損害,同時存在一定的應用局限性,采取持續低效緩慢血液透析屬于當前臨床上最為理想的治療方式。本文選擇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30例終末期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對比持續低效緩慢血液透析與普通血液透析治療終末期糖尿病腎病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30例終末期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1.5±5.9)歲。排除其他因素干擾,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與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15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36~72歲,平均年齡(51.9±5.4)歲;觀察組患者15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0.4±6.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以及性別等各項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取普通血液透析治療,透析流量300 ml/min,4 h/次,4次/周。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取持續低效緩慢血液透析治療,透析流量260 ml/min,6 h/次,4次/周。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低血壓出現率以及血清溶質下降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低血壓發生情況
對照組患者中出現低血壓現象有3例,低血壓率20.0%,觀察組患者出現低血壓現象有1例,低血壓率6.67%,觀察組患者低血壓發生情況顯著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血清溶質下降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溶質均出現明顯下降,觀察組血清溶質下降情況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因為病情嚴重,治療難度非常大,臨床上大多采取普通血液透析方式進行治療,這種治療方式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會導致患者出現低血壓等并發癥現象,在血清溶質的清除方面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這種治療方式無法確的令患者滿意的治療效果[2]。又因為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有各類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情況出現,比如說心血管疾病、神經功能失調等,普通血液透析的方式非常容易導致各類不同并發癥的出現,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需要采取調節超濾速度的方式提高對患者血容量控制的有效性[3]。
本次研究表明,在低血壓發生情況方面,對照組患者中出現低血壓現象有3例,低血壓率20.0%,觀察組患者出現低血壓現象有1例,低血壓率6.67%,觀察組患者低血壓發生情況顯著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血清溶質下降情況方面,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溶質均出現明顯下降[4],觀察組血清溶質下降情況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持續低效緩慢血液透析在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治療方面可以降低患者血壓下降現象出現的可能,在血液溶質清除方面效果更好[5],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文靜.持續低效緩慢血液透析與普通血液透析在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對照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
[2] 江 波,王曉斐,等.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治療終末期糖尿病腎病對患者心臟結構及功能的影響[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6.
[3] 楊 奕.維持性血液透析和不臥床持續腹膜透析治療高齡糖尿病腎病終末期患者療效對比[J].吉林醫學,2014.
[4] 張博雅,于小鈞,等.腹膜透析治療終末期糖尿病腎病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OL].科技創新導報,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