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莉+李屏+胡歡+張正+廖付軍
【摘要】目的 觀察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對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的降脂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心內科住院,診斷為ACS的患者70例,根據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A組:瑞舒伐他汀10 mg/d,B組:瑞舒伐他汀20 mg/d,各35例,并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總膽固醇(Tb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水平變化情況及不良反應。結果 予瑞舒伐他汀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血清中TC、LDL-C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B組血清中LDL-C水平降低幅度均明顯大于A組(P<0.05)。結論 予瑞舒伐他汀治療可有效降低ACS患者的血脂水平,大劑量(20 mg/d)的瑞舒伐他汀較常規劑量(10 mg/d)降低LDL-C水平效果更顯著。
【關鍵詞】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急性冠脈綜合征;降脂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1..02
隨著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升高,并呈年輕化發展趨勢。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一種常見的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的一種嚴重類型,其發生主要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所致[1],而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與血脂異常密切相關[2]。既往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具有降脂、抗炎、改善內皮功能、穩定斑塊的作用,但究竟是高劑量還是低劑量瑞舒伐他汀對降脂作用更明顯,需要進一步研究[3-5]。本研究旨分析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對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的降脂療效及安全性,為其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心內科住院治療并診斷為ACS的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病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經兩名以上副主任醫師依據癥狀典型、心電圖、心肌酶譜、冠狀動脈造影和PCI手術治療史等一致判定。排除標準:既往有明確他汀類藥物過敏史或入院前60天內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患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的疾病;肝腎功能異常或不全;濫用藥物或酗酒;其他不符合研究目的的情況。根據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A組:35例(瑞舒伐他汀10 mg/d),B組35例(瑞舒伐他汀20 mg/d),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心血管危險因素、入院前診斷及用藥情況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常規吸氧、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抑制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受體拮抗劑(ARB)、硝酸酯類、低分子肝素等藥物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A組予瑞舒伐他汀10 mg/d,B組予瑞舒伐他汀20 mg/d。
1.3 血標本采集及檢測
兩組患者均于入院后(24小時內)及治療4周后各抽一次外周靜脈血,采用為貝克曼Lx2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脂水平,具體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指示進行,檢測項目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TC、TG、LDL-C、HDL-C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予瑞舒伐他汀治療4周后,A、B組TC、LDL-C水平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脂水平變化幅度比較
△TC即TC降低幅度,指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療前與治療4周后TC的差值,兩組ACS患者中△T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LDL-C即LDL-C降低幅度,指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療前與治療4周后LDL-C的差值,兩組ACS患者中B組△LDL-C顯著大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不良反應情況
在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僅個別患者出現輕微頭痛、頭暈、惡心、納差等,經對癥治療后均恢復。
3 討 論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由于冠狀動脈內膜上已形成的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粥樣硬化斑塊侵襲,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一組以血流灌注不足導致心肌急性缺血的臨床綜合征[6-7],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型心絞痛(UA)。
他汀類藥物是目前指南一致推薦的首選調脂藥物,也是最有效的調脂藥物,廣泛用于各類高血脂癥的治療中,其通過競爭性抑制機制減少細胞內膽固醇合成,增加血清膽固醇清除、從而降低血清膽固醇的水平。瑞舒伐他汀是一種新型他汀類藥物,既往研究表明其在降脂方面作用優于其他同類藥物,同時在抗炎、抗非動脈粥樣硬化等非降脂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能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炎性指標,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病情進展。
目前已經明確ACS的病理基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與血脂異常相關,特別是血清中LDL-C水平的升高密切相關[8],其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9]。另外,既往研究也已證實血清中膽固醇水平的升高與ACS的發生存在顯著的線性相關[10]。本研究通過比較兩組ACS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后血清血脂膽固醇的水平發現,予瑞舒伐他汀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血清中TC、LDL-C、non-HDL-C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說明瑞舒伐他汀在治療ACS患者中不僅具有有效的調脂療效,而且能夠降低患者血清中LDL-C水平,進而改善ACS的預后。同時,本研究中發現,使用20 mg/d瑞舒伐他汀時,僅LDL-C的降低幅度明顯大于10 mg/d,說明使用大劑量的瑞舒伐他汀可更大幅度的降低血清中LDL-C的水平。
綜上所述,大劑量(20 mg/d)使用瑞舒伐他汀療效確切,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TC、LDL-C水平,LDL-C水平降低效果優于常規劑量(10 mg/d),且無其他不良反應。由于本研究僅分析了20 mg/d劑量與10 mg/d劑量的差異,存在局限性,但本研究結果可作為為今后研究更大劑量瑞舒伐他汀對患者的降脂效果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文淑.急性冠脈綜合征[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0,38(1):15-18.
[2] 王子寬,金葵花,張 薇,等.冠狀動脈病變與血脂相關性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8):970-973.
[3] 呂曉東,貢聯兵.瑞舒伐他汀[J].中國新藥雜志,2002,11(8):650-651.
[4] 楊 文,劉潔云,秦 雷.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 2013, 16(6):621-623.
[5] 丁智曉,任建明,劉俊飛.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對治療高脂血癥的療效及安全性臨床研究[J].中外醫療,2013,32(20):116-117.
[6] 朱興雷,趙 鵬.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發病機制[J].山東醫藥,2010,50(5):100-101.
[7] 陳韻岱.急性冠脈綜合征易損斑塊的研究進展[J].中國循環雜志,2007,22(5):390-392.
[8] 徐天祥.HDL-C/LDL-C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06,15(7):506-507.
[9] 莊錦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分析[D].福建醫科大學,2016.
[10] 牛晶晶,龍曉鳳.多種無創性指標聯合評價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8):787-7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