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水玲
摘 要:針對非公經濟組織的特點,探討黨建黨群協同機制創新,是現階段黨建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本文將從非公經濟組織的黨建領導地位重塑著手進行分析,在恢復黨在非公經濟組織的領導地位和權威性的基礎上,探討黨群協同機制的生態現狀,找到黨群協同機制的創新方向,進而提出幾點具體的創新對策。
關鍵字: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創新;黨群協同機制
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原有的社會階層界線被打破,社會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改變。黨的執政基礎面臨的社會資源流失的嚴峻挑戰,需要創新對非公經濟組織的黨建黨群協同機制,使黨組織建設全面覆蓋新的經濟組織和社會階層,凝聚分散的黨組織成員力量,確保黨在基層社會的核心領導地位。
1 非公經濟組織的黨建領導地位重塑
現階段,非公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主要面臨以下幾方面問題:(1)黨在非公經濟組織中難以建立扎實的組織基礎;(2)各項黨建活動的開展面臨著阻礙,黨建工作難以落到實處;(3)黨組織向非公經濟組織的滲透緩慢,影響力不足。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黨在非公經濟組織中領導地位的缺失,權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蝕。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權威產生于非人格化的科層權利,或因個人魅力產生的權利,而且與資源的依占關系密切相關。在傳統經濟體制下,黨組織在資源配置中占有核心地位,擁有較強的科層權利和自上而下的權威。但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這種主導資源配置的權利出現了較大部分的轉移,黨在基層經濟組織中的權威性被相對削弱,因此,必須采取積極措施,重塑在非公經濟組織中的領導地位和權威性[1]。
2 黨建黨群協同機制分析
黨組織建設是非公經濟組織中黨建工作的首要任務,然后按照一定模式運作起來,爭取相應資源的支持,逐漸確立黨組織在非公經濟組織中的權利地位。但由于非公經濟組織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改變,資源供給和依賴關系也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黨組織建設面臨資源分化和資源缺失等難題。位于黨政權力末端的基層黨組織,在非公經濟組織中缺乏行政權力依托,不具備制度化保障,無法直接動用企業資源。資源缺失問題導致黨建活動面臨著較大的局限性,在這種情況下,發揮黨群協同機制作用,依靠黨群之間的相互配合實現資源整合,對于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發展十分重要。
為了使基層非公經濟組織的黨組織走出黨建工作困境,必須積極開展組織創新、機制創新和工作創新,努力構建穩定的資源支撐機制。社會學指出,資源支撐機制是組織變遷的關鍵因素,關系到組織的生存與發展。對資源支撐渠道進行革新和拓展,創新組織活動機制,從而促進組織向與環境相適應的方向發生變遷。發揮黨群協同機制的作用,是創新基層黨組織資源支撐機制的關鍵。在此過程中,上級黨組織發揮著主要作用。可以通過上級黨組織的行政權力和社會管理權力調配各方面資源,為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提供支持[2]。
3 非公經濟組織的黨建黨群協同機制創新對策
3.1 創新黨群協同機制的運作機理
黨群協同機制是針對非公經濟組織中黨建工作的環境特點和實際困難形成的一種運作機制,符合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實際需要,是黨建工作模式的一次創新。在傳統黨建模式中,黨組織和外圍群眾組織是中心與周邊的關系,發展群眾組織是黨組織駕馭外圍力量的一種手段,通過控制外圍群眾組織強化領導地位。通過這種運作模式使整個社會成為一個組織化程度較高的整體系統。但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下,黨建模式中黨組織與外圍群眾組織的關系發生了較大變化,黨組織的地位正在被邊緣化。
從以往黨建工作積累的經驗來看,借助外圍群眾組織的力量是推進黨建工作的關鍵途徑。對于非公經濟組織而言,黨建工作開展的切入點應放在支持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組織群體的發展,通過多種途徑凝聚群眾力量,履行監督職責,切實參與到非公經濟組織的決策和維權等活動中,擴大當組織的影響力。堅持群眾工作協同推進思路,改變傳統黨建工作模式,在探索黨群同步運作機制的過程中,實現對行政資源和市場資源的整合,確保黨建工作的正常開展。
3.2 落實黨組織的各項工作
在黨群協同機制的運作過程中,由區域黨組織(上級黨組織)負責對應區域內的黨建工作,以工會為主體,在非公經濟組織中推進黨建工作。可以采取人員交叉任職的辦法,比如工會主席與黨組織負責人的交叉任職,來推動黨建和工會工作協同安排部署。從人員組織安排上確保黨組織與群眾組織的高度協同,并在上級黨組織的協調下,對黨組織和工會組織資源進行整合,發揮黨群協同作用,推進黨建工作。在沒有黨組織的非公經濟組織中,上級黨組織則主要從工會著力,培養入黨積極分子,推動各項群眾工作。因此,工會在非公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開展黨建工作的重要基礎。非公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必須借助工會組織力量,落實各項黨建工作,依靠《工會法》中工會的制度化地位,推進工會工作先行,實現對行政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整合,確保黨建工作的全面覆蓋。
3.3 積極爭取行政資源
在黨群協同機制的運作過程中,基層組織一般采取由企業行政負責人或高職位行政領導出任黨支部書記的方法,確保黨群同步運作。支部書記人員的行政職位決定了其在企業中的影響力,擁有較高的行政職位,可以爭取到更多行政資源,從而確保黨建工作的開展,擴大黨組織在非公經濟組織中的影響力。因此,非公經濟組織中的黨組織建設,要做到“有位”和“有為”的相互統一,減少黨建工作開展的阻力。如果在非公經濟組織中不具備高職位黨支部書記人員,則應采取由工會主席兼任黨支部書記的方法,充分發揮黨群協調機制,推進黨建工作。積極爭取行政資源,使基層黨組織成為工會的大腦,借助工會滲透黨建工作,擴大黨組織影響力。
3.4 創新黨建模式
黨群協同機制的創新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特點,許多地區在黨群協同運作的時間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點的黨建工作模式。比如珠海市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群工作一體化模式,是在上級統一領導下,由非公經濟組織的黨組織負責開展各項黨建工作,并以工會和共青團為依托,形成黨、工、青協同運作的一體化黨建模式。從整體來看,各地的具體實踐工作雖然有所差別,但都體現了黨群協同機制的基本精神,通過發揮黨組織與群體組織的協同作用,為黨建工作的開展爭取更多資源,確保黨組織在非公經濟組織中的影響力。只有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模式,才能確保黨建工作在非公經濟組織中的有效開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黨群協同機制是現階段非公經濟組織中開展黨建工作的重要途徑,可以為黨組織爭取到更多的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鞏固黨組織在非公經濟組織中的權威和影響力。通過創新黨群協同機制運作模式,根據各地具體情況構建黨建工作新模式,可以為黨建工作的有效落實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羅會德.新形勢下密切黨群關系的體制機制探析[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6,(06):14-18.
[2]孟凡順.創新基層郵政企業黨群工作運行機制探討[J].郵政研究,2010,26(06):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