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峰
【摘要】目的 探究全結腸系膜切除手術對比傳統手術運用到給結腸癌患者予以治療期間的成效。方法 抽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來本院就診的結腸癌患者60例并分為兩組,試驗組30例予以全結腸系膜切除手術,對照組30例予以傳統手術,并對比探究兩組患者經過治療以后的淋巴結清除狀況、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 比較表明了,試驗組經過治療以后的淋巴結清除狀況、并發癥的發生率都好于對照組同時,(P<0.05)。結論 全結腸系膜切除手術對比傳統手術運用到給結腸癌患者予以治療期間具備更加優良的成效,值得大力推行及應用。
【關鍵詞】全結腸系膜切除術;結腸癌;傳統手術
【中圖分類號】R735.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1..02
結腸癌即一種極為普遍的消化系統類惡性腫瘤,多發生在結腸息肉一類的患者、慢性結腸炎一類的患者、男性超重群體內。當前,對結腸癌加以治療大多借助手術開展[1]。本文就探討并研究了全結腸系膜切除手術對比傳統手術運用到給結腸癌患者予以治療期間的成效,同時取得了如下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把2014年2月~2016年2月來本院就診的60例結腸癌患者根據具備差別的治療方法分為兩組。這之中,試驗組內有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齡36~64歲,平均年齡(50±2.87)歲;試驗組予以全結腸系膜切除手術。對照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38~67歲,平均年齡(52±3.10)歲;對照組予以傳統手術。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及性別以后,發現不具備顯著的差別同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全部患者予以全身型麻醉,對照組予以傳統手術;試驗組予以全結腸系膜切除手術:輔助患者處于仰臥位,逐步切離腹膜,于防止臟層內部的筋膜被傷害這一前提下分開系膜本身的壁層同臟層內部的筋膜,并于高位綁扎右結腸、回結腸內部的動靜脈同結腸內部的動靜脈右側,綁扎以后實施淋巴結清除,并依據器官實施擴充切除,清除結束以后逐步閉合創口,放進引流條。全部患者都于手術以后予以抵抗感染這一治療。
1.3 成效評測
記錄兩組患者經過治療以后的淋巴結清除狀況,包含清除腫瘤、清除范圍同陽性淋巴結總量;記錄兩組患者經過治療以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經過治療以后兩組的淋巴結清除狀況
兩組經過治療以后的淋巴結清除狀況加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經過治療以后兩組并發癥的發生率
對照組經過治療以后有3例患者感染,有2例患者部分復發,有2例患者創口出血,并發癥的發生率即23.33%;試驗組經過治療以后有1例患者感染,有2例患者部分復發,有1例患者創口出血,并發癥的發生率即13.33%;加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結腸癌即一種消化系統的惡性病變,有腺癌、粘液腺癌、沒有分化癌幾種,多發生在45-55周歲的超重男性群體,患病率超過女性的1-3倍。結腸癌表現為息肉形或是潰瘍形,會沿著腸壁環形進展,通過淋巴管同血液移動以后會朝部分侵入,還會沿著手術用線同創口移動分散[2]。當前,對結腸癌大多借助手術實施治療,輔助運用中藥、放化療等,借助整體治療計劃以提升患者的預后。傳統手術對結腸癌實施切除包含左與右部結腸、橫向結腸等,盡管對結腸癌實施治療以后的成效較優,但是傳統手術于手術期間患者的出血總量較多,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傷害,且手術以后患者的康復狀況較差,極易出現感染同創口出血,給患者本身的生存時長同生存質量都帶來了不利影響。
全結腸系膜切除手術這一治療計劃即銳性分離并切除淋巴結同血管臟層內部的筋膜,分離期間確保結腸系膜本身的健全性,以收獲被健全結腸系膜包圍的腫瘤,且包含移動病灶同部分浸潤,能夠很好地避免結腸系膜本身的血管同淋巴引流露出,減少腫瘤分散這一隱患。結腸系膜本身的健全性會給結腸癌患者手術以后的預后帶來影響。于實施全結腸系膜切除手術期間,還應輔助實施血管本身的高位綁扎,兩者協同可以完全清除淋巴結,并減少手術以后的二次發作率。
總之,全結腸系膜切除手術對比傳統手術運用到給結腸癌患者予以治療期間具備更加優良的成效,同時也具備臨床方面的運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何 鋒,何 葵.結腸癌治療方法概述[J].中醫藥導報,2015,21(16):103-106.
[2] 林尤偉.CME與傳統手術治療結腸癌患者臨床療效比較[J].熱帶醫學雜志,2016,16(8):1037-10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