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梅雁
摘 要:在中國,懲罰性的賠償制度自確立至今一直存在爭議,其爭論的核心問題是避免懲罰性賠償,充分發揮賠償制度的功能,避免懲罰制度的濫用。要想發揮懲罰制度的作用,就必須最大程度地發揮社會調控功能,通過國家干預,發揮相關部門作用。現階段,中國國內的懲罰性賠償制度雖然存在諸多限制,但是在社會運行中仍然發揮著明顯的作用。本文主要分為三部分,首先分析了懲罰性措施的相關概念。其次,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分析懲罰性賠償制度在中國的應用現狀。最后從經濟法學角度出發,探討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正確應用方式。希望通過本文,給從事相關法律行業的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議,從而促進中國法制的不斷完善。
關鍵詞:經濟法學;懲罰性賠償;概念;適用分析
1 懲罰性賠償制度相關概念分析
1.1 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功能與目的
懲罰性賠償制度不同于其他功能單一的法律制度,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其功能與意義區別較大。首先,從共同體的角度來看,懲罰制度的意義是通過其本身的“制度威懾”,阻遏違法事件發生。其次,從受害者角度出發,懲罰性賠償具有報應功能與補償性功能。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阻遏實現途徑,是通過判定事件的危害程度大小來處以相應的罰金數額。對上述內容進行簡單總結,就是說目前懲罰制度的功能包括報應、阻遏以及加重賠償。懲罰性賠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遏制與懲罰違法事件,從而提高社會成員之間的互相信任程度,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報應與阻遏之間具有共性和差異性,二者都是對違法事件進行處罰,但是兩者之間不同的是,“阻遏”指的是阻止未來即將發生的事,但是報應指的是懲處已經發生的違法事件。
1.2 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運行
懲罰性規則分為兩部分,即事前與事后懲罰,事前的懲罰指的是按照制度規定,對相關行為進行監督,對相應的行為進行規范與管理,避免潛在的事故和違法事件的發生。事后的懲罰措施主要指的是懲罰那些已經發生的違法行為。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決某一案例中的矛盾與糾紛,而是更好地進行社會調控,及時解決當前市場機制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研究傳統的法律體系可以發現,社會學并未滲透到法律法規中,目前普遍將民法作為社會控制的工具,該行為是不恰當的。從法經濟學角度進行分析,懲罰性賠償發揮作用的前提,是被告者有能力承擔的起懲罰性賠償金,所以,懲罰性的賠償一般適用于白領階層,可以用來處理商業欺詐、信托的違法等案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一些經營狀況較差的被告者而言,懲罰性賠償制度可能會造成民事主體的不同和社會的不平等。
2 懲罰性賠償制度在中國的應用現狀
2.1 存在爭論
在中國,對于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爭議從未間斷,爭論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各方面是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基礎理論問題。由于中國學者對于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基礎理論研究較少,國內該制度的實踐案例也較少,所以中國目前沒有就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基礎理論問題達成共識。第二個方面是懲罰性賠償制度是否適用于中國的問題。絕大多數學者對此問題的觀點是肯定的,認為懲罰性賠償制度可以解決中國一些現實的問題。但是也有部分學者持懷疑或是否定的態度,該部分學者認為懲罰性賠償制度自身特質與中國現有的法律體系不相容,甚至破壞了中國法律體制。相關學者還提出,懲罰性賠償制度在實踐的過程中缺少陪審團制度,以及對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限制,所以很難發揮有效的作用。第三,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范圍方面的爭議。一些學者主張該制度全面使用,即將懲罰性賠償制度應用于全部刑事與民事侵權案件中,但是一些學者持否定意見,認為應該限制該制度的使用。
2.2 使用謹慎
中國對于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應用遠沒有歐美各國那樣開放,對該項制度采取的是批判性接受的態度,一方面接受該制度,但是又對其使用進行限制。目前中國雖然已經具備該制度相關的法律規范,但是對其性質、功能等實踐問題并沒有一致的看法,所以我國對該制度的使用十分謹慎。
3 經濟法學視野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分析與應用
3.1 懲罰性賠償 制度分析
首先,將懲罰性賠償與刑罰進行比較,二者的共同目的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但是刑法相對于懲罰性賠償制度而言更為嚴厲,具有強制性,立法水平較高。懲罰性的賠償制度則有著很強的適應性。
其次,將賠償制度與民事責任進行比較,民法的核心是保護相應民事主體的權力。相對于懲罰性賠償制度而言,民法的涉及的領域更加開闊。
最后是將賠償制度與行政處罰相比較,行政處罰主要作用是維護社會公共權益,其具有法制性和規范性的特點。行政法中處理民事權力既需要更合理的行使權利,又需要避免權力侵害。而懲罰性賠償一般發揮的是法律的調控作用,以調控權利人的行為為工作重心,通過規定公民的法律責任,促使人們在進行社會活動時保持清醒,遏制違法事件的發生。
3.2 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
3.2.1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范圍
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懲罰性賠償制度主要解決的是市場機制中的問題,避免社會公共利益受損。從社會角度進行分析,懲罰性賠償手段的主要作用是進行社會調控,維護社會正常運行秩序。懲罰性的賠償制度使用的前提是國家與市場體制的干預,具體來說,懲罰性的賠償主要是進行國家干預,如果遇到國家干預機制無法克服的問題,則需要依靠市場機制進行干預,以獲得更好解決方法。為了促進法制社會的建設,立法部門必須結合中國國情,對中國的法律體系進行調整與完善,而懲罰性的賠償制度就是對現有法律制度的補充之一,由于該制度無法解決現實的問題,所以懲罰性賠償主要是針對相關的社會秩序進行管理。
3.2.2使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現實意義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深入發展,德治與法治并存的治理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目前中國社會存在著道德示范現象嚴重的問題。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物質欲望不斷沖擊人們的意志力,人們逐漸缺乏信心和信仰,喪失自身意識形態,有的甚至喪失了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優秀品德。也就是說,僅僅依靠道德的約束是不能促進人與人之間友好相處,也不能杜絕違法亂紀現象,更不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另外,中國當前的法律體系存在著司法能動性較低的缺點,所以對法律進行完善是必須進行的工作。懲罰性賠償制度的使用有利于中國法治的建設。有利于國家領導機構強權力內部化,加快轉變政府的職能。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將懲罰性賠償制度應用與案件的解決中是一種創新,雖然到目前為止只有《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七條對該制度進行過具體表述,但是其在其他法律中仍有體現,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 結語
總的來說,懲罰性賠償制度更加適用于歐美國家,其適用于處理與經濟學相關的一些案件,也受到相關法律制度的約束。在中國,懲罰性賠償制度不僅在解決白領階層問題方面發揮著作用,并且節約了社會資源,遏制違法事件的發生,推動了社會和諧發展。但是該項制度目前并沒有得到完善,并且在國內一直存在爭議,在使用中有許多限制,所以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保持嚴謹的態度。
參考文獻
[1]張瀟.博弈論視野下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若干法律問題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3.
[2]于冠魁.經濟法學視野下懲罰性賠償適用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4.
[3]佘穎穎.論反壟斷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構建[D].武漢理工大學,2008.
[4] 馮玉軍:《法律與經濟推理——尋求中國問題的解決》,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年版
[5]關淑芳:《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 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