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保險以網絡技術為依托,改變了傳統保險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方式。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保險發展勢頭迅猛。在互聯網保險中,保險人履行明確說明義務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目前的法律體系中并沒有專門針對這一義務在互聯網保險銷售過程的履行的規范,我們應當就傳統保險中明確說明義務履行的法律規范,結合互聯網的特點,對互聯網保險中這一義務的履行和完善提出合適的建議。本文從保險公司的履行現狀和司法審查的標準入手,提出要充分履行明確說明義務,并且注重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相機結合,同時賦予投保人一定冷靜期。
關鍵詞:互聯網保險;明確說明;投保流程司法認定
1 互聯網保險的發展
2016年,互聯網保險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全年一共實現保費2347.97億元,新增共計61.65億件保險,占全部新增保單數量的6成以上。[1]隨著眾安在線在香港成功上市,互聯網保險又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互聯網保險平臺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種,第一種為保險公司官方網站[2],比如中國平安、人壽等;第二種為綜合電商平臺,比如淘寶、京東;第三種為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網站,比如眾安在線等;第四種為保險中介機構的電商平臺,比如慧擇網等。
在以上的互聯網保險銷售平臺中,其銷售的保險產品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是傳統互聯網保險產品將銷售陣地轉移到了互聯網平臺上,其銷售的產品依舊是傳統的保險品種,比如車險、人身意外險等。
第二類則是屬于完全創新出的保險產品,比如退運險、手機碎屏險、律師執業險等。查閱眾安在線的年報,我們可以發現退運險占據了其業務量的半壁江山。
互聯網保險顛覆了傳統保險業,不僅在于所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內容,更在于其提供的方式。不同于傳統保險面對面的交流方式,互聯網保險采用電子保單的銷售方式,幾乎所有投保流程均在線上完成。保險人需要對免責條款履行的明確說明義務也從口頭向書面形式轉變,具有機械化、流程化的特點。
2 明確說明義務的履行
1、法律規范
實踐中有很多關于免責條款的糾紛,其中一大主要的爭議焦點就在于保險人是否已經對投保人進行了明確說明。根據我國《保險法》第十七條[3]的規定,如果保險人對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沒有進行明確說明,那么該免責條款就不發生效力。因此,明確說明義務的履行對保險人、投保人以及被保險人、受益人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為確保明確說明義務的履行到位,該義務是否履行的舉證責任由保險人承擔[4]。目前保險公司會采用“投保人聲明”等方式以證明這一責任的承擔。但也存在這樣的觀點,“投保人聲明”本身也是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一部分,投保人有可能忽視這句話的存在而直接簽字。這一做法不能切實將明確說明義務落實到實處。2017年11月開始實施的《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保險公司的銷售行為進一步作出了明確規范,對保險公司在線下銷售保險的行為規定應全程實行“雙錄”。筆者認為,這一《辦法》的實施將對明確說明義務的履行產生重大的意義。
從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來看,傳統保險中的法律規定已經比較完善,但有關互聯網保險的法律寥寥無幾。2011年,保監會曾發布《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經營互聯網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該征求意見稿中規定了保險銷售頁面中必須包括免責條款等內容,但該規范正式稿至今未出臺。因此,《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是目前專門針對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主要規范。
2、履行現狀
出于經濟性和便利性等因素的考慮,保險合同往往都采用格式條款的方式訂立,這一點在互聯網保險中表現的尤為明顯,投保人基本不可能與保險人就保險合同的內容進行磋商。因此對免責條款進行明確說明也是保險法最大誠信原則的要求。這使得保險合同的締約雙方處于信息對稱的狀態,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投保人的權益。
在互聯網模式下,保險人履行明確說明義務的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保險人可以采用網絡頁面、視頻和音頻等多種形式來進行說明。
我們發現保險公司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來提供免責條款:
第一種,很多保險公司都是以鏈接的形式向投保人提供,該鏈接往往都出現在保險主界面中或者在投保流程中。是否點開鏈接閱讀保險條款的內容往往都基于投保人的選擇。
第二種,保險公司將保險條款的內容作為一個界面向投保人展示,而該界面的展示是投保的一個必經流程,投保人必然會經歷這一步驟并且點擊確認已經閱讀。
3、認定標準
根據《<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第十一條[5]的規定,明確說明義務的履行應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提示義務,即通過加黑加粗字體等明顯標志來提示投保人免責條款的存在;第二部分是明確說明義務,即通過解釋、說明使得投保人能明白免責條款的概念、內容和法律后果等內容。
筆者認為,《<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第十二條[6]的規定過于原則化,單純以網頁提供免責條款并不足以保證保險人已經充分履行了明確說明義務,需明確其提供的具體情形。
通過閱讀中國裁判文書上的公布的案例,以及在保險審判一線的法官的交流,我們可以發現如果保險公司將免責條款的頁面設置成必經流程,即只有進行了閱讀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的話,一般會認定保險人已經履行了明確說明義務;而如果只是將鏈接放在頁面上,不需要點擊同意也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那么就不能認為保險人已經盡到了義務。于保險公司來說,為了確保投保人已經閱讀,就需要在投保流程實現必須閱讀免責條款這一步驟,同時也要以醒目的方式進行提示。
3 完善建議
筆者曾經走訪一些在互聯網保險領域比較前沿的保險公司。在互聯網大數據的時代潮流下,這些公司依托技術上的優勢,可以分析出影響其業務量的因素,其中,客戶在界面上瀏覽的時間影響很大,每一秒鐘都是成千上萬的訂單量。此時,如果做到既能迅速抓住客戶,又能保證盡到明確說明這一義務,便會變成一件很難的事情。因此,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必須考慮到互聯網保險的特性,平衡投保人和保險人之間的利益,即既維護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利益,又不能過分加重互聯網保險公司所承擔的義務。endprint
1、充分提示免責條款
在互聯網保險中,保險人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特點,采用語音播報、視頻播放等方式提示并解釋說明免責條款。該等免責條款需作出明顯的標識,并且應在投保流程中實現免責條款的閱讀為投保必經流程。
同時,借鑒我國電商發展的方式,在投保人投保的全過程提供在線客服或者統一的客服電話,以便隨時消除投保人的疑惑。同時,還可以在投保人確認保險訂單以后,對投保人以電話回訪等方式進行確認,確保投保人已完全知悉并理解免責條款。
同時,免責條款的說明應當是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為了能夠更好地達到明確說明的標準,保險公司也需要加強對在線客服等人員的培訓。
2、設置投保冷靜期
冷靜期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所采用,在保險行業也有廣泛應用。設置投保冷靜期可以有效彌補保險公司在銷售保險時的未盡到的義務,賦予投保人在訂立保險后無理由反悔的權利。我國消保法中規定消費者網購商品有7天無理由退換貨的權利。保險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因此在互聯網保險中引入保險期是大勢所趨。
3、完善司法審查標準
在傳統保險銷售過程中,由于是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對免責條款明確說明的標準更加注重實質判斷,確保投保人能夠理解。基于互聯網用戶的不確定性和互聯網保險受眾的普遍性,免責條款的解釋說明需要達到的是一般人標準,意即常人能夠理解的程度。那么在互聯網保險中認定明確說明義務的履行就需要進行形式判斷。
為了平衡各方當事人的權益,司法認定中應將形式審查與實質審查相結合,更加注重保險公司投保流程設計是否合理,是否能保證投保人一定能夠閱讀到免責條款以及免責條款的內容是否通俗易懂、符合普通人的理解水平。
4 結論
當前對傳統保險業明確說明義務履行的研究比較多,學界和實務界也已經基本形成通識。對于互聯網保險這一新生事物,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其互聯網發展的特點,從互聯網的實際出發討論明確說明義務的履行和完善。
互聯網保險呈現流程化、機械化的特點,其受眾廣泛,因此我們不能過分保險公司的負擔,在司法認定中要注重形式審查與實質審查相結合,更加注重形式審查。同時保險公司也應當將免責條款的閱讀設置成投保的必經流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方式向投保人明確說明免責條款的相關內容。
參考文獻
[1]姜影:《保險人說明義務與保險合同免責條款效力的邏輯關系分析》,載《現代管理科學》,2014年6月。
[2]何德旭,董捷:《中國的互聯網保險:模式、影響、風險與監管》,載《上海金融》,2015年第11期。
[3]董斌:《互聯網保險仲裁:保險人履行說明義務標準重構》,載《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6年3月。
[4]汪建海:《網絡銷售中保險人明確說明義務的履行與判定》,載《浙江省2014年保險法學學術年會論文集》,2014年。
注釋
[1]http://money.163.com/17/0220/07/CDMV5L0L002580S6.html,2017年10月15日訪問。
[2]何德旭,董捷:《中國的互聯網保險:模式、影響、風險與監管》,載《上海金融》,2015年第11期。
[3]《保險法》第十七條:“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三條:“保險人對其履行了明確說明義務負舉證責任。”
[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保險合同訂立時,保險人在投保單或者保險單等其他保險憑證上,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以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文字、字體、符號或者其他明顯標志做出提示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履行了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提示義務。 保險人對保險合同中有關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概念、內容及其法律后果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做出常人能夠理解的解釋說明的,人們法院應當認定保險人履行了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明確說明義務。”
[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二條:“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訂立的保險合同,保險人以網頁、音頻、視頻等形式對免除保險人責任條款予以提示和明確說明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其履行了提示和說明義務。”
作者簡介
蔡琦華,女,漢族,籍貫江蘇,法律碩士,華東政法大學,研究方向:法律與金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