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處于基礎教育的后期階段到中等教育的過渡期間,課程由少變多,學業壓力變重。利用好初中階段的假期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適應這過渡期間的學習生活,為未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而地理作為初中生新接觸到的一門課程,學生對其缺乏了解和知識基礎,因此,關注初中生假期時間的利用對提高初中生對地理的了解和知識的存儲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初中生;地理;假期時間
初中生的假期時間主要是包括周末時間以及寒暑假兩個大模塊。按天計算,一年之中大約有104天周末,寒暑假共約100天,這200多天對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學校、教師與家長都應該重視起這假期時間,協助初中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成長。從我曾在的幾個學校教育實習和工作中所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初中學生課余時間豐富。初中學生每天除了在學校上課的幾堂課之外,多數學校尤其是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生幾乎沒有開設晚自習課,說明學生每天晚上有足夠完成作業的時間。而,當前初中學生明顯缺乏課后的地理教育,最粗淺的就是對學生假期地理教育關注不夠。而要改善這一現象至少需要學校、教師和家庭三方共同努力,關注初中生假期教育,將地理教育與生活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 學校方面
學校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地方,還是學生興趣愛好的發源地,而現在很多學校周末甚至是傍晚放學后都不允許學生在校園里或者教室等續留,這無形中剝奪了那些想要繼續學習或者探索的學生的學習機會,故學校應該有選擇的給予需要學生更多呆在校園的機會。就地理科目而言,地理實驗室是學生完成地理學業、培養地理思維、發展地理才能的平臺,故,學校應該根據初中階段學生的需求和發展需求成立中學地理學科實驗室。根據初中生身心發展特點,由于大部分初中生是因為視覺的感性才對地理實驗的過程產生感興趣,所以為了讓初中生更好的感受到地理的感覺,地理實驗室應盡量布置得接近地理的自然景觀,如可用比較逼真的地理事物景觀圖、地形圖、星空圖以及一些靜態的設置,如地形模型、山地模型等,結合有著豐富的地理元素的圖片,創設出濃厚的地理氛圍,讓學生能夠徜徉其中,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地理情感上的提升也初步具備空間的感覺。
師資力量關系著學校的教育質量。學校應重視專業化師資力量,培養專業化地理教師,培養能熟練駑馭地理實驗教學的教師。這既是地理學科內涵發展的需要,也是地理課程發展的要求。而根據了解,目前多數初中地理教師都不是科班出身,他們大多缺乏實驗的科學素養,對實驗儀器一知半解,對實驗課程的開發和駕馭能力更是不足。因而,專業化的師資力量是不可忽視的。[1]
2 地理教師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巨大的。教師往往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者和引導者。周末是學生短促的放松時間,地理教師可以有選擇性的給學生推薦一些趣味性的地理雜志或電視節目,如《科學知識宮·地球科學》、《走遍中國》;或要求學生制作一些簡易的地理模型,如制作小地球儀(可用氣球、兵乓球等簡易工具)、手繪簡易地圖等;還可以組織多樣的地理專題報告,只要是科學范疇內的地理知識,師生之間可暢所欲言,以此鼓勵學生學習探索。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些地理參觀活動,如參觀氣象臺站、參觀一些農副漁業的生產和自然景觀等,讓學生融入自然,了解社會。
期末假期時間充裕,教師可以適當的給學生一些實踐性學習的任務。如野外地理調查、觀測或體驗等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欲望;或制作地理相關模型,設計墻報和收集圖片展覽等。讓學生自由發揮聰明才智,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懂得使用身邊的資源,運用和提高地理技能,并在活動中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偏好,培養學生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提高生活的品質,同時還避免了總是布置書本作業的老一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3 對家庭方面的建議
家長對地理教育的態度急需轉變。在我整個教育工作中,我發現很多家長對地理科目的認識錯誤,他們只重視“三大主科”的成績和孩子的升學率等各種功利性元素,將地理歸為無關緊要的“副科”。而家長的態度影響著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態度和認識,只有當孩子自己認識到學習地理的重要性,他才會產生學習的內動力。
家庭教育環境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學校,不同家庭教育環境對學生有不同的影響。由于很多家長對地理科學價值認識存在誤區,當前幾乎是沒有哪一個家庭會跟孩子談論地理問題,家里也沒有掛起來的地圖或者擺放有地球儀之類。這說明學生及其缺乏家庭的地理教育,學生家庭缺乏地理學習的氛圍。而相較于學校目的性的教育,家庭教育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因為家庭教育是一種活潑和放松式的學習。在這種輕松的家庭氛圍環境中地理教育也應該采用一種輕松愉悅的模式,如談論地理話題,九寨溝地震、臺風登陸等等去探究分析原因;或者觀看地理相關影片,如《探索與發現》等節目,享受地理獨有的趣味。
地理學科是一門研究人地關系的學科,其具有的獨特的學科特性,它需要也要求地理學者要多看勤思考并且通過自身的感受去認識和理解世界。[2]當今社會是個信息的時代,電子信息的影響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無處不在,對孩子的教育不應該脫離時代的需求,要讓孩子接觸和融入到時代當中,如:電子地圖應用深入百姓的生活,家長也該多提供機會給孩子接觸電子地圖,如GPS、各種導航軟件等,讓孩子經過自己親自的操作學習,達到寓學于樂的目的。有條件的家長還該當盡量多帶孩子從日常生活的圈子中走出去,開開眼界,看看世界,發展地理思維,讓孩子達到身心的共同發展。
總之,處于特定教育階段的初中生需要各方更多的關注。關注初中生的假期教育,利用好初中階段的假期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適應這過渡期間的學習生活,為未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而這需要學校、家庭和教師三方共同努力,提高學生假期生活、學習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林桐. 中學地理學科實驗室建設思考[J/OL].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14):16-18.
[2]王小卒. 淺談培養初中生地理興趣的有效途徑[J]. 課程教育研究,2012,(15):74-75.
作者簡介
陸春色(1992-),女,壯族,廣西百色,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地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