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以軍校本科合訓學員英語書面作文為數據,主要采用自然語言處理軟件Coh-Metrix從表層和深層兩個維度考察語言水平和體裁對軍校合訓學員英語書面語連貫性的影響。
關鍵詞:語言水平;體裁;語篇連貫性;Coh-Metrix
語篇連貫性是學習者語言發展的重要表征之一,是文本內在的一種邏輯關系,是衡量語篇完整性和作文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該領域的研究沿著表層和深層余篇連貫性兩個維度展開。其中表層語篇連貫性研究占絕對多數,主要和銜接手段的使用有關,研究目的是探索銜接手段的使用和作文質量的關系。近年來,有研究者如張德祿(1999)和McNamara, et al(2002)意識到單純地通過分析銜接首段等表層語篇特征來考察文本的連貫性是片面的,因而不少研究者通過使用自然語言處理軟件Coh-Metrix考察學習者語言產出的深層語篇連貫性。
1 研究設計
1.1 研究問題
本研究以語言水平和體裁作為雙變量,主要考察以下兩大問題:一是語言水平和體裁對表層和深層語篇連貫性是否有顯著影響?是否均對后兩者有主效應以及倆個變量間是否有顯著的交互作用?
1.2 語料來源
本研究的受試對象來自武警某院校2014級兩個教學班的110名“合訓”類本科二年級學員,研究數據為同一批受試學員相隔兩周在句酷網上提交的兩篇不同體裁作文。其中一篇是題為“An Unforgettable Travel Experience”的記敘文,一篇是題為“Stop Raising Dangerous Animals”的議論文。兩篇作文均為限時作文,時長為四十分鐘,字數不少于200字。
1.3 語言水平操作定義
本研究根據摸底考試成績將兩個教學班的110名學員分成兩組。第一組55人,四級模擬統考成績在46—62.5分之間,均分為57.40標準差為5.33。第二組55人,四級模擬統考成績在63—87分之間,均分為71.59,標準差為6.42。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第一組的平均數顯著低于第二組(t=-10.037,p<0.001)。因此,第一組和第二組分別稱作英語低水平組和英語高水平組。
1.4 語篇連貫性各指標操作定義
本研究將語篇連貫分為表層和深層兩個維度。表層語篇連貫性是指通過人工測量連接詞的使用。這個指標的測量用到詞語形符(token)這個概念。形符(token)指的是任何語匯形式,在詞頻統計時,一個單詞計算為一個形符,因此,文本中有多少單詞就有多少形符。表層語篇連貫性測量連接詞在文本中所占比率,它的值等于本文中連接詞總個數除以文本總長度再乘以100。本文的研究詞表在綜合考慮Halliday&Hassan(1976)的連接詞的基礎上,并參照Quirk(1985)和趙蔚彬(2002)連接詞劃分類型,作如下分類:列舉/增補類(forexample/instance,and,or,also,too,inaddition);轉折/對比類(But,however,yet,still,infact,ontheotherhand);因果/推論類(so,therefore,because,thus,asaresult,inaword);時序/條件類(first(ly),second(ly),finally,before,until,when,if)。
本研究利用Coh-Metrix軟件測量深層語篇連貫性,測量指標由同指關系和潛在語義分析LSA兩大指標組成。Coh-Metrix提供了多種同指關系,本研究只采用常見的三中,即:名詞重疊、論元重疊和詞干重疊。潛在語義分析利用奇異值分解的線性代數模型,通過比較不同語篇的語義相似性即語義關系,進行寫作質量評估和文本相似性研究。
2 實驗結果
相關分析發現,表層和深層語篇連貫性內部各個指標在不同體裁種均呈低度或中度相關,說明語篇連貫性各層面的指標均符合方差分析的要求。結合研究問題,本研究針對語篇連貫性采用混合方差分析。
2.1 語篇連貫性各指標隨語言水平和體裁變化的趨勢
圖1a—1c顯示語篇連貫性各指標隨語言水平和體裁變化的趨勢。在表層語篇連貫性指標上(見圖1a),記敘文和議論文中低水平組均好于高水平組,且不論在何種語言水平上,記敘文明顯好于議論文。在深層語篇連貫性的同指關系(見圖1b)和LSA(見圖1c)指標上,與語言水平之間的關系在不同體裁中較為不一致,表現為在同指關系(見圖1b)上,記敘文中低水平組略好于高水平組,而議論文中高水平組明顯好于低水平組,且不論在任何語言水平上,議論文顯著好于記敘文;在LSA指標上(見圖1c),記敘文中高水平組顯著好于低水平組,而議論文中低水平組顯著好于高水平組,且不論在何種語言水平上,記敘文明顯好于議論文。
2.2 語言水平和體裁對語篇連貫性影響的混合方差分析
誤差方差Levene齊性檢驗發現,記敘文、議論文語篇連貫性各個因變量的F統計量在α=0.05的水平上均未達到統計顯著意義(連接詞使用:F1=2.081,p1=0.155;F2=0.526,p2=0.472;同指關系:F1=0.713,p1=0.402;F2=0.312,p2=0.578;潛在語義分析:F1=1.391,p1=0.245;F2=0.004,p2=0.961),說明不同語言水平組各個因變量方差齊性。Box協方差矩陣齊性檢驗發現,BoxsM統計量為21.782,對應的F統計量(F=0.904,df1=21,df2=9194,976,p=0.589)在α=0.05的水平上沒有達到統計顯著性,說明各因變量在不同語言水平組之間的協方差矩陣一致。以上檢驗結果表明,該研究滿足混合方差分析的條件,模型可信。多變量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所示,語言水平和體裁在語篇連貫性各層面均沒有顯著的交互作用(p=0.566>0.05),語言水平對語篇連貫均無顯著主效應(p=0.779>0.05),只有體裁對語篇連貫性有顯著的主效應(p=0.001<0.05),效應量達到中等程度(η2=0.276)。進一步的組間效應檢驗表明,體裁對表層語篇連貫(F1=2.990,p1=0.090>0.05)沒有顯著影響,對深層語篇連貫中的同指關系有顯著的主效應(F2=14.647,p2=0.001<0.05),且效應量偏向中等(η2=0.227),對潛在語義分析沒有顯著影響(F3=3.624,p3=0.073>0.05)。endprint
3 討論
本研究主要有一下發現:(1)語言水平對表層語篇連貫和深層語篇連貫均沒有顯著影響,體裁對表層語篇連貫無顯著主效應,對深層語篇連貫中的同指關系有顯著的主效應,對潛在語義分析沒有顯著影響。(2)語言水平和體裁在語篇連貫性各層面均沒有交互作用。
3.1 語言水平和體裁對表層語篇連貫性的影響
研究表明,表層語篇連貫能力均隨語言水平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兩種體裁中低水平組均好于高水平組,表明連接詞對于語言水平較低的學習者更有用,而高水平的學習者能更好地表達出語篇間的邏輯關系。記敘文中表層語篇連貫能力好于議論文,這表明學生通過高中階段以及大學一年級階段記敘文寫作訓練,已經能夠熟練使用各種連接詞陳述事實,因此他們的文章連貫性較強。而學生對議論文體裁練習相對偏少,還不能靈活使用各種連接詞論證觀點。
3.2 語言水平和體裁對深層語篇連貫性的影響
在深層語篇連貫性上面,語言水平對同指關系和潛在語義分析均沒有顯著影響,即高水平組學員的語篇連貫性沒有很好的體現水平優勢,這表明語篇連貫性不是區別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指標。體裁對深層語篇連貫性中的同指關系有顯著的主效應,記敘文的同指關系顯著低于議論文,這表明學員在寫議論文時能夠通過較多使用已知信息來構建詞匯的同指關系以獲得語篇銜接。體裁對潛在語義分析沒有顯著影響,記敘文的潛在語義分析好于議論文。
4. 結語
本研究從表層和深層兩個維度對同一批受試學員不同體裁文本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對教學有一定啟示:語篇連貫性不但依賴于表層語篇連貫性,更依賴于深層語篇連貫性,即寫作中不但要注意詞句之間的銜接,還要注意段落與段落之間以及段落與主題之間的語義聯系。因此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員適度運用恰當的連接詞向讀者闡釋前后語句之間的銜接關系,注重句、段、篇之間通過詞匯同指關系構筑的聯系,增強語篇間的潛在語義關系及語言的邏輯性,并進行合理的篇章布局,幫助學員理清思路,提高寫作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德祿、劉汝山.語篇連貫與銜接理論的發展與應用[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2] McNamara,D. S.,Louwerse, M. M. & Graesser, A. C.,Coh-Metrix: Automated Cohesion and Coherence Scores to Predict Text Readability and Facilitate Comprehension[R].
[3] Halliday, M. A. K. &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76.
[4] Quirk,R.,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1985.
[5] 趙蔚彬. 中國學生英語語言中邏輯連接詞使用量化對比分析[J].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02(2):72-76.
作者簡介
葛曉妍,助教,陜西省西安市,武警工程大學理學院外語第一教研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