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吉社
特朗普政府對朝政策邏輯與朝核問題前景
樊吉社
特朗普就任總統后將朝核問題列為非常重要的外交議題,短期內采取了多項單邊、雙邊和多邊政策行動。美國對朝核問題的緊迫程度有了新的認識,希望全方位加大對朝施壓力度、以壓促談。美國認定中國是解決朝核問題的核心角色,試圖誘壓并舉爭取中國支持美國對朝政策。圍繞朝核問題的博弈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朝核問題大致有三種發展趨勢:一是朝鮮在壓力之下回歸談判,朝鮮核導能力發展階段性停擺;二是朝核僵局延續,朝鮮在重壓之下成功擁核;三是朝鮮半島出現新的危機事態或者軍事沖突。
特朗普政府 朝核問題 極限施壓 中美關系
[作者介紹] 樊吉社,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戰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主要研究美國外交安全戰略、中美戰略安全關系、軍控問題等。
繼2016年兩次核試驗、二十余次導彈試驗之后,朝鮮在2017年并沒有因為外部壓力放緩導彈試驗的步伐,其外交姿態依然保持強硬底色。特朗普上臺后已經明確表示放棄前任總統在朝核問題上的“戰略耐心”(Strategic Patience)政策,擬對朝采取“極限施壓”(Maximum Pressure)政策。當欠缺棄核意愿的朝鮮遭遇決意迫使朝鮮放棄核項目的特朗普政府,朝核問題是將回歸談判軌道,或延續僵局狀態,還是進入對抗時期?朝核問題的發展前景不僅取決于美朝兩國的政策,同樣也將受到各國對朝政策的深刻影響,各國圍繞朝核問題的博弈似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本文嘗試梳理特朗普執政以來在朝核問題上言行,分析特朗普政府應對朝核問題的邏輯,探討朝核問題的發展前景。
特朗普在總統競選期間的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就職演說則將其政治議程簡化為兩個原則:購買美國貨、雇用美國人(Buy American,Hire American)。*“The Inaugural Address”, https://www.whitehouse.gov/inaugural-address. (上網時間:2017年1月25日)國內政治議程顯然是特朗普政府的工作重心,但這并沒有影響美國對朝核問題的高度重視。特朗普就任總統的半年內,美國在朝核問題上頻繁表態并采取多項政策行動。具體而言,特朗普政府在朝核問題上的政策分為四類:特朗普本人及其外交安全政策團隊的涉朝言論,美國自身的政策行動、美國采取的雙邊行動和美國采取的多邊行動。
(一)特朗普本人及其安全團隊頻發涉朝言論,表達對朝核問題的高度關注。特朗普本人主要通過在推特上發出推文討論朝核問題。2009年3月,特朗普建立推特賬號“@realDonaldTrump”,并在當年5月4日發出第一條推文。截止到2017年6月22日,特朗普的原創和轉發推文已經達到35100余條,其中涉及朝(韓)推文有48條。*特朗普推特賬號相關信息參見: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特朗普涉朝(韓)的48條推文內容可以簡單概括為:抱怨韓國沒有為美國提供的安全保障支付“保護費”;指責朝鮮、指責中國、指責奧巴馬總統、表達解決朝核問題的意愿等。2013年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后,特朗普開始關注朝核問題。第一條涉朝推文于美國東部時間2013年3月3日晚上發出,其內容是“丹尼斯·羅德曼一定在惦記朝鮮”。*2013年3月3日的推文,參見: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308404319030489088. (上網時間:2017年4月1日)該條推文的基本背景是,前籃球明星羅德曼于2013年2月應邀訪問朝鮮,并見到金正恩本人。
2017年1月1日至6月22日,特朗普發送涉朝推文15條。其中美國東部時間2017年6月20日下午發出的推文內容是“我非常感激習主席和中國幫助處理朝核問題的努力,雖然沒有奏效。至少我知道中國嘗試了。”當天上午有關朝鮮的另一條推文內容是“在我們哀悼最新的受害者時,美國再次譴責朝鮮政權的暴虐行為。”*2017年6月20日的兩條推文,參見: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877234140483121152, 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877204691851108353. (上網時間:2017年6月25日)這兩條推文的基本背景是,2016年1月在朝鮮旅行期間被扣押并判刑的美國大學生奧托·瓦姆比爾在被關押17個月后,經過美國國務院朝鮮政策特別代表尹汝尚(Joseph Yun)與朝鮮進行磋商后,獲釋返回美國不足一周后死亡。
當選總統后,特朗普發出近千條推文,提及次數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但主要內容是就所謂“通俄門”事件進行反擊。提及次數緊跟俄羅斯的國家是中國和朝鮮,其中涉及中國的推文多與朝核關聯,由此足見他對朝核問題的重視程度。
特朗普的外交安全團隊同樣高度重視朝核問題構成的安全挑戰。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麥克馬斯特認為朝核問題已經到了“緊要關頭”;*Kevin Bohn, “McMaster: North Korea ‘Coming to a Head’”, http://www.cnn.com/2017/04/16/politics/hrmcmasternorthkorea/index.html.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國防部長馬蒂斯在香格里拉對話上的演講中稱朝鮮是“明確而現實的危險”;*“Remarks by Secretary Mattis at Shangri-La Dialogue”, https://www.defense.gov/News/Transcripts/Transcript-View/Article/1201780/remarks-by-secretary-mattis-at-shangri-la-dialogue/.(上網時間:2017年6月10日)國務卿蒂勒森在中美外交安全對話結束后的記者招待會上稱,朝鮮是美國的“最高安全威脅”(top security threat)。*“Secretary of State Rex Tillerson and Secretary of Defense Jim Mattis at a Joint Press Availability”,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remarks/2017/06/272103.htm. (上網時間:2017年6月26日)
(二)特朗普就任總統后立即采取了多項應對朝核問題的政策行動。首先,立即啟動了對朝政策評估,*Demetri Sevastopulo and Robin Harding, “James Mattis Reaffirms US’s Asia Policy”, The Financial Times, https://www.ft.com/content/908fa7e0eabb11e6ba01119a44939bb6?mhq5j=e1. (上網時間:2017年2月8日)該項工作由國家安全委員會牽頭完成。特朗普政府為了在4月上旬中美首腦峰會中討論朝核問題,加速了政策評估進程,于3月底完成了該項評估。*Matt Spetalnick, “Trump National Security Aides Complete North Korea Policy Review: Official”,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northkoreanuclearreviewidUSKBN1740UY. (上網時間:2017年4月8日)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報道,該項評估除了分析通過中國施壓朝鮮棄核之外,還考慮另外三個軍事選項:一是將美國的核武器重新部署到韓國,為戰爭做好準備;二是對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和其他負責核導項目以及參與決策的高官實施“斬首行動”,推動政權更迭;三是美國和韓國的特種部隊滲透進朝鮮挾持或者摧毀諸如橋梁等關鍵基礎設施,以阻止陸基機動導彈移動。*William M. Arkin, Cynthia McFadden, Kevin Monahan and Robert Windrem, “Trump’s Options for North Korea Include Placing Nukes in South Korea”, http://www.nbcnews.com/news/usnews/trumpsoptionsnorthkoreaincludeplacingnukessouthkorean743571.(上網時間:2017年4月8日)其次,4月26日,特朗普總統召集百名參議員前往白宮,國務卿蒂勒森、國防部長馬蒂斯、國家情報總監科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就朝核問題進行吹風。據稱,此次吹風聚焦三個關鍵議題:關于朝鮮的能力、美國的應對之策、如何敦促中國和其他國家強化對朝制裁等。*Matthew Pennington and Vivian Salama, “US Senate Briefed by White House on North Korea Threat”, https://www.bostonglobe.com/news/politics/2017/04/26/senateheadswhitehousefornorthkoreabriefing/h3AklJ4D29Iw2M5B2iXfgN/story.html.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再次,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上半年圍繞朝鮮半島展開頻繁軍事力量調動,包括戰略轟炸機飛臨朝鮮半島,“卡爾·文森”號、“羅納德·里根”號雙航母同時在朝鮮半島附近水域參加軍事演習等。特朗普政府的對朝政策評估、對國會參議員罕見的政策吹風和在朝鮮半島附近展示軍事力量等行動,一方面表明美國對朝核問題的高度關注,另一方面也對朝鮮可能的核導試驗進行威懾。
(三)特朗普政府頻繁就朝核問題開展雙邊外交,以尋求與韓、日等盟國的政策協調,以及與其他國家的共同磋商。特朗普當選總統后立即與時任韓國總統樸槿惠通電話,重申美韓同盟重要性以及對朝核問題的重視。此后,特朗普還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兩度會見,協調在朝核問題上的政策立場。2月初,國防部長馬蒂斯訪問日本和韓國;2月中旬,在二十國集團外長會議期間,美日韓三國外長發表聯合聲明,譴責朝鮮的導彈試驗。3月中旬,國務卿蒂勒森訪問中日韓三國,朝核問題是亞洲之行的工作重心。4月中旬,副總統彭斯訪問韓國和日本,并前往韓朝之間的非軍事區。
除了外交行動,美國與日韓的軍事演習規模繼續擴大、復雜程度持續增加。僅僅2017年前四個月,美國與日韓相繼舉行了“關鍵決斷”、“鷂鷹”聯合軍事演習、反潛軍事演習(“安靜的鯊魚”)和多國導彈防御同步試驗(“靈活巨人”)。3月份,美國陸軍宣布將武裝無人機“灰鷹”長期部署在韓國。盡管中國強烈反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御系統的步伐并沒有因為兩國首腦更替而放緩。
特朗普政府在朝核問題上采取的最重要外交行動是與中國之間的互動。除了國務卿蒂勒森與楊潔篪國務委員通話、楊潔篪訪美、王毅外長與蒂勒森在波恩的會見、蒂勒森訪華等重要外交行動,中美圍繞朝核問題的兩次重要互動分別是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總統于4月初在海湖莊園的峰會和6月下旬在華盛頓舉行的首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朝核問題是中美首腦海湖莊園峰會和首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的核心議題。*“Briefing by Secretary Tillerson, Secretary Mnuchin, and Secretary Ross on President Trump’s Meeting with President Xi of China”,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7/04/07/briefingsecretarytillersonsecretarymnuchinandsecretaryross.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Secretary of State Rex Tillerson and Secretary of Defense Jim Mattis at a Joint Press Availability”,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remarks/2017/06/272103.htm. (上網時間:2017年6月26日)
(四)美國同步開展了多邊外交行動。4月24日,特朗普總統邀請聯合國安理會15個理事國的代表前往白宮共進工作午餐,敦促安理會對朝鮮采取更加嚴厲的制裁措施。4月28日,國務卿蒂勒森作為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代表主持了聯合國安理會朝鮮問題部長級會議,呼吁各國嚴格執行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降低與朝鮮的外交關系、對朝實施金融孤立等措施。*“Remarks at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Ministerial Session on D.P.R.K.”,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remarks/2017/04/270544.htm.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在特朗普政府的強力推動下,聯合國安理會于6月初通過第2356號決議,譴責朝鮮的核導活動,要求朝鮮以完全、可核查和不可逆轉的方式放棄核導計劃,將14名個人和4個實體列入制裁名單。*“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2356 (2017)”, http://www.un.org/en/ga/search/view_doc.asp?symbol=S/RES/2356(2017). (上網時間:2017年6月10日)雖然這些行動均非特例,但三個行動均聚焦朝核問題并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充分顯示了特朗普政府對朝核問題關注程度高,行動能力強。
特朗普執政半年有余,其本人及其安全團隊通過涉朝言論釋放強硬信息、美國單邊軍事行動擺出威脅姿態、雙邊和多邊外交行動營造緊張氣氛,與前任政府在朝核問題上的“戰略耐心”政策相比,充分展示了被戲稱為“戰略不耐心”的對朝政策。*Ishaan Tharoor, “The Dangers of Trump’s Strategic Impatience with North Korea”,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worldviews/wp/2017/04/18/the-dangers-of-trumps-strategic-impatience-with-north-korea.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國務卿蒂勒森3月中旬訪問韓國期間宣布:“戰略耐心政策已經終結。我們正在探索一系列新的安全和外交措施。所有選項都在桌面上。”*“US Policy of ‘Strategic Patience’ with North Korea over: Tillerson”, http://www.cnbc.com/2017/03/17/uspolicyofstrategicpatiencewithnorthkoreaovertillerson.html.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副總統彭斯在4月中旬訪韓期間再次宣告美國在朝鮮核導項目上的“戰略耐心時代終結了”。*Ken Thomas, “Pence Warns N Korea ‘Era of Strategic Patience Is over’”, http://www.washingtontimes.com/news/2017/apr/16/pence-lands-in-south-korea-after-norths-failed-lau/.(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這些都與奧巴馬時期美國對朝政策形成鮮明對比。
特朗普政府為什么在執政之初即投入大量精力處理朝核問題?為什么在外交安全團隊遠沒到位的情況下急于完成對朝政策評估,并提出新的對朝政策?特朗普政府的“極限施壓與接觸”政策背后的邏輯何在?回答這些問題有助于理解特朗普政府的對朝政策,并對朝核問題的發展方向做出初步判斷。
首先,特朗普政府對朝核問題的緊迫程度有了新的認知。奧巴馬政府對朝“戰略耐心”政策的最核心假設是,朝鮮的核導能力短期內仍不足以對美國本土安全構成現實挑戰,美國還有時間與朝鮮周旋,并期待朝鮮出現重要轉變。*樊吉社:“重估朝核問題:僵局的根源與影響”,《外交評論》,2016年第4期,第50頁。奧巴馬執政最后一年,朝鮮進行了第四次和第五次核試驗。朝鮮宣稱第四次核試驗為氫彈試驗,在第五次核試驗后則宣稱“實現了核彈頭的標準化、規格化,朝鮮完全掌握多種分裂物質的生產及其應用技術,將任意按需制造小型化輕量化多種化的、打擊力更大的各種核彈頭。”*“朝鮮成功舉行核彈頭爆炸試驗”,參見朝中社官方網頁:http://www.kcna.kp/kcna.user.article.retrieveNewsViewInfoList.kcmsf#this.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朝鮮在同一年還進行了20余次導彈試驗,其陸基機動導彈、陸基中遠程導彈、潛射導彈的研發試驗等項目取得顯著進展。朝核問題的發展演變引起美國焦慮,朝鮮核導能力發展似乎越來越接近美國的“紅線”。*朝鮮第一次核試驗后,小布什總統暗示朝鮮對外擴散核武器或者核材料將是一條“紅線”。當朝鮮核導能力不斷提升,并曾經向其他國家擴散核材料后,奧巴馬政府似乎將朝鮮獲得打擊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能力視為“紅線”。參見:“President Bush’s Statement on North Korea Nuclear Test”, https://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6/10/print/20061009.html. (上網時間:2017年6月26日);David E. Sanger and Choe Sanghun, “As North Korea’s Nuclear Program Advances, U.S. Strategy Is Tested”, The New York Times, May 7, 2016.美國對朝鮮核導能力認知的轉變并非始于特朗普,是奧巴馬及其外交安全政策團隊成功地將此種認知傳導給特朗普政府。*Gerald F. Seib, Jay Solomon and Carol E. Lee, “Barack Obama Warns Donald Trump on North Korea Threat”, https://www.wsj.com/articles/trump-faces-north-korean-challenge-1479855286. (上網時間:2017年1月10日)。本人在2016年總統大選結束后兩次前往華盛頓等地調研,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負責亞太事務的官員在朝核問題上的焦慮感非常明顯。
各國專家學者對朝鮮核導能力的評估多種多樣,以前似乎低估了朝鮮的能力及其技術進步的速度。2016年朝鮮密集的導彈試驗表明,朝鮮距離獲得可靠、可信的洲際彈道導彈能力已經為期不遠。有不少專家認為,如果當前僵局持續,朝鮮很可能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獲得攻擊美國本土的遠程打擊能力。*Ryan Pickrell, “U.S. Military Shows North Korea What a Real Nuclear-Capable ICBM Looks Like”, http://nationalinterest.org/blog/thebuzz/usmilitaryshowsnorthkoreawhatrealnuclearcapableicbm20360.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2017年1月1日,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新年賀詞中聲稱“洲際彈道火箭試射準備工作進入收尾階段”,*“金正恩總結2016年朝鮮取得的成就”,參見朝中社官方網頁:http://www.kcna.kp/kcna.user.home.retrieveHomeInfoList.kcmsf.(上網時間:2017年1月6日)特朗普立即在推特中反擊“不會讓它發生”,似乎為朝鮮核導能力的發展劃定了明確的“紅線”。*2017年1月2日的推文,參見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816057920223846400. (上網時間:2017年6月26日)朝核問題的緊迫性推動特朗普就任總統后立即采取多項涉朝外交行動,朝核問題成為其最重要的外交議題之一。
第二,加大施壓力度,以壓促談是美國應對朝核問題的可行政策選項。冷戰結束以來的防擴散個案中,朝核問題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任何其他個案。朝核問題延宕30年未能得到妥善解決,這已經足以說明朝核問題的復雜性。
迄今,各種政策選項都已經在朝核問題上有過嘗試。政治上,美朝之間早在1988年就曾經有過直接接觸和談判,克林頓執政末期美朝實現高層官員互訪。小布什執政時期,美朝也有比較有限的雙邊接觸。奧巴馬執政時期,美朝進行過秘密談判。然而,美朝雙邊政治互動并未消除朝鮮獲取核武的政治決心。外交上,除了美朝雙邊談判,兩國還參與了三方會談、四方會談和六方會談,也達成過一些協議,但協議執行過程不斷被中斷、延宕。經濟上,美國對朝實施單邊制裁,推動其他國家參與制裁,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制裁決議,試圖通過制裁迫使朝鮮就范,但成效有限。軍事上,美國曾在1994年威脅對朝動武,此后雖然美國經常會有為朝鮮劃定“紅線”的討論,也有對朝進行“外科手術”打擊的設想,但軍事手段解決朝核問題的代價越來越大。
特朗普及其外交安全政策團隊非常清楚朝核問題的緊迫程度,雖然一再強調“所有選項都在桌面上”,但實際上只有強化原有對朝政策是可行的。特朗普政府的確從政治、外交、經濟和軍事各個層面全面加強了應對朝核挑戰的力度。
在政治上,特朗普總統在接受布隆伯格新聞采訪時表示愿意在適當的時候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見。*Margaret Talev and Jennifer Jacobs, “Trump Says He’d Meet with Kim Jong UN under Right Circumstances”,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5-01/trump-says-he-d-meet-with-north-korea-s-kim-if-situation-s-right.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蒂勒森接受訪談時提出,美國不尋求政權更迭、不尋求政權崩潰、不尋求加速推進半島統一的“三不”政策。后來又增加了不尋找借口跨越三八線,形成對朝“四不”政策。*“Interview With Steve Inskeep of NPR”,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remarks/2017/04/270531.htm.(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 “Remarks to U.S. Department of State Employees”,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remarks/2017/05/270620.htm.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美國在朝核問題上的此種表態似乎意在回應朝鮮反復要求的安全保證,展示美國有解決朝核問題的政治意愿。當然,美國大學生奧托·瓦姆比爾死亡之后,美朝領導人短期內會晤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美朝官方的秘密接觸和“一軌半”接觸目前似乎也沒有可能顯著改變相互敵視的政治關系。*Bruce Klingner and Sue Mi Terry, “We Participated in Talks with North Korean Representatives. This Is What We Learned”,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we-participated-in-talks-with-north-korean-representatives-this-is-what-we-learned/2017/06/22/8c838284-577b-11e7-ba90-f5875b7d1876. (上網時間:2017年6月26日)在外交上,特朗普政府高官頻訪東北亞地區,敦促各國對朝施壓。在經濟上,美國顯著加大了制裁朝鮮的力度,包括在3月31日、6月1日和6月29日對朝鮮實體和個人的制裁、對參與對朝貿易的第三國實體和個人的制裁等。*“2017 OFAC Recent Actions”, https://www.treasury.gov/resource-center/sanctions/OFAC-Enforcement/Pages/OFAC-Recent-Actions.aspx. (上網時間:2017年6月26日)美國同時與其盟友協調制裁行動,推動歐盟和日本加強對朝制裁;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新的制裁決議,加大對朝鮮制裁力度;敦促各國嚴厲執行涉朝制裁決議;動員與朝鮮有貿易往來的國家收緊對朝貿易。更重要的是,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也于2017年3月宣布切斷朝鮮與全球金融體系的聯系。*唐·溫蘭:“SWIFT切斷朝鮮與全球銀行系統所有聯系”,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1819. (上網時間:2017年6月26日)特朗普政府在軍事上的各項措施旨在警告朝鮮不要進行新的核試驗或者遠程導彈試驗。這些“絞殺”朝鮮的經濟制裁和軍事施壓措施充分詮釋了美國對朝“極限施壓”政策的內涵。
第三,中國是解決朝核問題的核心角色,“誘”、“壓”并用爭取中國在朝核問題上支持美國,這是特朗普政府對朝政策的核心邏輯。綜觀特朗普2013年3月3日到2017年6月22日所有涉朝48條推文,其中18條出現了“中國”字樣,這些與中國有關的涉朝推文展示了特朗普本人在朝核問題上的粗淺認知。其一,特朗普認為朝鮮“依賴”中國,中國是朝鮮的經濟生命線,沒有中國的幫助朝鮮無法生存。*2013年3月30日、4月5日以及2017年4月21日的推文,參見: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317962835974053888,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320161090732433409. 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855406847200768000.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其二,特朗普認為中國“控制”朝鮮、“利用”朝鮮對付美國。*2013年4月2日、4月12日的推文,參見: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319174411422928896,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322792909780963328.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其三,特朗普認為中國“一通電話”就能夠解決朝核問題,但中國不肯幫助美國。*2013年4月5日以及2017年1月2日、3月17日、4月21日的推文,參見: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320161090732433409. 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816068355555815424,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842724011234791424. 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855406847200768000.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4月6~7日中美首腦海湖莊園峰會后,特朗普對朝核問題的認識開始出現變化,他承認中朝關系并非他想象的那樣簡單。*2017年4月28日、5月29日的推文,參見: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858100088253669376,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869166145894535169. (上網時間:2017年6月26日)通過推特,特朗普釋放雙重信息:一方面希望借重中國解決朝核問題,并將中美之間諸如經貿關系和人民幣匯率相關的議題與朝核問題掛鉤;*2017年4月11日和16日的推文,參見: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851766546825347076,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853583417916755968.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另一方面威脅采取單邊行動。*2017年4月11日、13日的推文,參見: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851767718248361986,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852508752142114816.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特朗普對中國作用的認知不僅僅體現在他的推文中,也表現在他接受諸如福克斯新聞等媒體的采訪中。
視中國為解決朝核問題的關鍵角色,甚至希望將朝核問題“外包”給中國,這不僅是特朗普政府的對朝政策邏輯,也是奧巴馬執政時期的基本構想。奧巴馬執政期間,美國通過威脅制裁和實施制裁協調了美、俄、中和歐盟三國在伊核問題上的政策立場,推動伊核談判取得成功。美國希望將伊核問題的成功經驗移植到朝核問題上,*作者與奧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國務院負責防擴散事務高級官員的交流,2014年8月和2016年1月,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并進行了多次嘗試。然而,奧巴馬執政時期,美國總體希望維持中美關系穩定,在對中國企業、個人和金融機構進行制裁的問題上采取了比較謹慎的政策。特朗普政府對朝政策評估結束后,開始加大對中國的壓力,希望通過“誘”“壓”并舉的策略,爭取中國協助美國解決朝核問題。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5月3日的講話中暗示,“極限施壓”政策不僅是針對朝鮮,還包含針對中國的內容。他認為美國需要檢驗朝核問題上的兩個假設,即中國對朝鮮的影響是有限的,中國對朝施壓的意愿是有限的。如果中國不能或者不愿意采取行動,美國將實施二級制裁。*“Remarks to U.S. Department of State Employees”,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remarks/2017/05/270620.htm.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美國大學生奧托·瓦姆比爾死亡后,特朗普開始批評中國,*2017年6月20日的推文,參見: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877234140483121152. (上網時間:2017年6月26日)并對中國的丹東銀行、大連寧聯船務有限公司和兩位中國公民進行制裁。*“Press Briefing by Principal Deputy Press Secretary Sarah Sanders and Treasury Secretary Mnuchin”,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7/06/29/press-briefing-principal-deputy-press-secretary-sarah-sanders-and. (上網時間:2017年7月5日)美國對中國銀行、企業和個人高調制裁的背后是所謂伊核經驗的延續,美國相信中國的銀行、企業和個人在制裁壓力下會切斷與朝鮮的商貿往來,從而完善美國對朝“極限施壓”最關鍵的環節。
朝核問題的發展態勢似乎表明,朝核問題已經進入新的階段。*2017年7月4日,朝鮮宣稱“完成國家核力量的最后一關——“火星——14”型洲際彈道火箭試射一舉取得成功”,“現在朝鮮不僅擁有核武器,還擁有能夠打擊世界任何地區的最強有力的洲際彈道火箭。”“朝鮮國防科學院公報”,參見朝中社官方網頁:http://www.kcna.kp/kcna.user.special.getArticlePage.kcmsf. (上網時間:2017年7月5日)特朗普政府的對朝政策能否解決朝核問題?朝核問題將朝著何種方向發展?回顧朝核問題的發展歷程、朝鮮核政策的變遷、圍繞朝核問題展開的外交談判歷史,大致可以將朝核問題的發展前景歸為三種:一是朝鮮在各國壓力之下回歸談判,朝鮮最終能否棄核仍不確定,但朝鮮核導能力發展進入階段性停擺狀態;二是朝核僵局延續,朝鮮效仿印度和巴基斯坦擁核模式,在重壓之下成功擁核;三是朝鮮半島出現導致危機事態或者軍事沖突。以下逐一分析。
第一種可能,朝鮮在重壓之下回歸談判。目前朝核問題上已經嘗試過多重談判形態,任何形態的會談理論上都有恢復的可能。特朗普在美朝雙邊會談問題上持有開放姿態。選舉期間,他曾表示,只要能夠說服朝鮮棄核,他愿意啟動對話,并邀請金正恩在白宮進餐。*Tim Mak and Patricia Murphy, “Trump Says He’d Host Kim Jong Un at White House: ‘Who the Hell Cares?’”, http://www.thedailybeast.com/trump-says-hed-host-kim-jong-un-at-white-house-who-the-hell-cares. (上網時間:2017年6月26日)當選后,特朗普表示愿意在適當的時候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見。*Margaret Talev and Jennifer Jacobs, “Trump Says He’d Meet with Kim Jong UN under Right Circumstances”,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5-01/trump-says-he-d-meet-with-north-korea-s-kim-if-situation-s-right.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特朗普執政后,美國在對朝政策上動作頻頻,但其核心目標仍然是施壓促談。國務卿蒂勒森提出的對朝“四不”政策同樣具有對朝退讓以“誘使”其回歸談判的意味。*“Interview with Steve Inskeep of NPR”,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remarks/2017/04/270531.htm.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 “Remarks to U.S. Department of State Employees”,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remarks/2017/05/270620.htm. (上網時間:2017年5月6日)中國始終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朝核問題,并相繼提出了應對朝核危機的“雙暫停”“雙軌并進”和“雙加強”的倡議,敦促各方回歸談判軌道。韓國新任總統文正寅在朝核問題上希望回歸金大中、盧武鉉時代對朝和解的“陽光政策”,并承諾愿為降低朝鮮半島緊張局勢而與金正恩會見。*Choe Sang-hun, “South Korea Elects Voice of Outreach to North”, The New York Times, May 10, 2017.如果雙邊會談能夠重啟,其他形態的會談可以成為雙邊會談的有益輔助和支撐,因此雙邊會談對于朝核問題至關重要。
能否恢復雙邊會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朝鮮的選擇。以前通常是美國為恢復談判設定前提,現在美朝角色易位,朝鮮開始為復談設定其他相關國家難以接受的前提,即朝鮮的核武器不可談判,希望其他國家接受朝鮮的核地位。*參見樊吉社:“朝核問題重估:僵局的根源與影響”,《外交評論》,2016年第4期,第47~49頁。7月5日,朝鮮表示只有“清算”了“美國的敵朝政策與核威脅”,才可能討論朝鮮核導問題。*“金正恩現場指導“火星-14”型洲際彈道火箭試射”,參見朝中社官方網頁:http://www.kcna.kp/kcna.user.special.getArticlePage.kcmsf. (上網時間:2017年7月6日)朝鮮主動回歸談判的條件尚不具備,但朝鮮被動或者被迫回歸談判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重壓”是朝鮮被動回歸談判的條件之一。由于朝鮮頻繁進行核導試驗,聯合國安理會陸續通過了多項愈加嚴厲的對朝制裁決議,各國執行制裁決議的力度同步加大。美國還在推動更多的單邊制裁,并動員其他國家完全切斷與朝鮮的經貿往來。如果朝鮮各種經濟制裁壓力之下難以支撐,并可能面臨來自美國的軍事打擊壓力,可能選擇回歸談判。特朗普、文正寅愿意在合適條件下會見金正恩,美國表態不會進行政權更迭,這是朝鮮可能回歸談判的外部條件。與此同時,朝鮮核導能力已經獲得長足發展,回歸談判本身并不能剝奪朝鮮已經擁有的核導能力,重壓之下回歸談判并不會讓朝鮮有太多損失,反而是朝鮮緩解外部壓力的策略選項,這是朝鮮回歸談判的內部條件。*曾經訪問朝鮮多次并披露朝鮮濃縮鈾項目的前洛斯·阿拉莫斯核實驗室主任、斯坦福大學海克教授曾在2010年底呼吁談判凍結朝鮮核能力,然后再討論棄核問題,他的觀點在奧巴馬執政末期得到更多美國專家學者的支持。參見Siegfried S. Hecker, “What I found in North Korea: Pyongyang’s Plutonium Is No Longer the Only Problem”, 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67023/siegfried-s-hecker/what-i-found-in-north-korea. Ryan Pickrell, “Big Name North Korea Experts Beg Trump To Talk To Kim Jong Un To Avoid ‘Nuclear Catastrophe’”, http://dailycaller.com/2017/06/29/big-name-north-korea-experts-beg-trump-to-talk-to-kim-jong-un-to-avoid-nuclear-catastrophe/.(上網時間:2017年7月6日)最后,如果雙方都有復談意愿,美朝乃至朝韓可以通過秘密談判促成朝鮮釋放仍然在押的三名美國人,為恢復談判創造條件。*Josh Rogin, “American Hostages Could Be Key to Talks with North Korea”,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josh-rogin/wp/2017/07/05/american-hostages-could-be-key-to-talks-with-north-korea. (上網時間:2017年7月6日)
朝核問題上,沖突或者戰爭等軍事選項代價沉重,如非面臨嚴重國家安全威脅或者挑釁,美國很難選擇軍事手段解決朝核問題。當然,美國同樣很難容忍朝鮮繼續提升核導能力,因而,僵局延續也非美國能夠接受的選擇。朝核問題上已經沒有最優選項,復談或許是各方能夠容忍的“次優選擇”。20多年的朝核談判史表明,談判并不一定能解決朝核問題,但的確是在朝核問題上能夠“止損”的有效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管控朝核問題的發展方向。
第二種可能,朝核問題僵局延續,朝鮮最終成功擁核。雖然恢復朝核談判是各方“止損”的次優選擇,但是,施壓促談這個過程本身可能導致僵局延續。按照特朗普政府的對朝政策邏輯,美國希望在朝核問題上移植應對伊核問題的成功經驗,即協同所有國家共同施壓朝鮮。此種政策選項潛含的假設是,制裁能夠改變朝鮮在核問題上的立場;美國能夠協調各國立場共同施壓朝鮮。
制裁能夠改變朝鮮在核問題上的立場,這是一個存在疑問的假定。朝鮮一直承受美國及其盟友的嚴厲制裁,但過去20多年的無數制裁均未能實質性遲滯朝鮮核導研發進程。制裁對伊朗回歸談判起了作用,但對朝鮮不一定管用。朝鮮被稱為“與世隔絕的國家”,它與其他國家既沒有頻繁的交流也沒有很多的貿易,其開放程度以及對國際經貿的依賴程度遠遠弱于伊朗,因此朝鮮通常不容易受到制裁影響。更重要的是,朝鮮在多年的制裁壓力之下,早已學會了如何充分利用制裁措施的漏洞規避制裁,*“Final Report of the Panel of Experts Submitted Pursuant to Resolution 2094 (2013)”, http://www.un.org/ga/search/view_doc.asp?symbol=S/2014/147. (上網時間:2017年6月26日)并設法從嚴厲的制裁打擊中生存下來。此外,所有對朝的制裁旨在影響朝鮮政府,但朝鮮的官員、軍隊和從事核導研發的人員未必會受到制裁的實質影響,因為朝鮮政府完全可以在分配其稀缺資源的時候向這些人員傾斜。更重要的是,美國一向固執地假定,美國的單邊制裁或者美國推動的多邊經濟制裁能夠助推朝鮮的社會動蕩或者動搖朝鮮的政權穩定,但過去20多年的對朝制裁表明,美國嚴重低估了朝鮮及其人民的承壓能力。
美國能否協調各國立場共同制裁或者施壓朝鮮也存在較大疑問。任何多邊制裁決議都是妥協的產物,各國根據與朝鮮政治、經濟和外交關系的狀態、涉朝制裁對本國所產生的影響確定對朝制裁決議出臺前的談判立場和制裁決議通過后對決議的狹義或廣義解讀、嚴厲或者寬泛執行。換言之,各國在執行涉朝制裁決議過程中都有一定自由裁量空間。另外,對朝制裁措施通常是以“排除性”的方式呈現,即哪種物項、哪些實體和個人屬于制裁范圍或不受制裁影響,這意味著除了制裁決議確定的、具有一定自由裁量空間的內容之外,還有更廣泛的物項、實體和個人仍然有能力間接為朝鮮的核導發展做出貢獻。特朗普政府對朝所謂“極限施壓”的努力方向即為解決這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壓縮制裁決議的解讀空間,另一方面壓縮可能對朝鮮核導能力發展具有間接貢獻的經貿、金融和人員往來空間。近年來的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已經顯著限定了對協議的解讀,目前美國的著力點在于敦促各國嚴格執行決議條款和精神。對于沒有納入制裁措施的項目,美國協調盟國和伙伴采取了一些單邊制裁,但美國無法強制所有國家都單獨采取針對朝鮮的制裁措施。更重要的是,美國采取的兩類針對朝鮮的措施可能弱化而非強化各國在朝核問題上的協調與協作。第一類為美國應對朝鮮半島事態采取的所謂“防御性”措施,例如航母、潛艇、戰略轟炸機和導彈防御系統在東北亞地區的部署,這些措施雖以針對半島局勢為名,但間接損害其他相關國家的安全利益,必然影響這些國家在朝核問題上的態度和政策。第二類為美國的二級制裁,這主要是針對第三方的制裁。二級制裁似乎被美國看成迫使伊朗回歸談判的“法寶”,美國希望在朝核問題上也采取二級制裁,直接針對那些與朝鮮有經貿、金融往來的第三國實體或者個體,這也將影響這些國家在朝核問題上的態度和政策。
如果制裁本身未必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朝鮮在核問題上的計算,而協調其他國家對朝施壓又存在較大變數,朝核問題將有可能在各國的分歧中延續僵局,而朝鮮核導能力的發展并不會因此止步。那么,就當前朝鮮的外交姿態、核導能力發展水平而言,朝鮮很有可能在重壓下發展出可靠、可信的核能力,繼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之后成為事實上的核國家。
第三種可能,朝鮮半島出現導致危機事態或者軍事沖突。如果朝核各方無法在短期內回歸談判,從而對朝核問題進行有意義的管控,那么,朝核僵局延續的下一步發展趨勢將是具有很大升級可能的危機事態或者軍事沖突。朝鮮半島出現危機事態或者軍事沖突的呈現形式可能是多種多樣的。
首先是朝韓間可能出現危機事態。2010年天安艦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之后,韓國已經不愿意克制其反應。2015年木盒地雷事件后,韓國對朝鮮采取了強硬的對等回擊。在朝核問題漸次升溫的過程中,如果未來再次出現類似事態,很難想象韓國會繼續保持克制,因此,未來的危機極有可能快速升級,軍事沖突的可能性隨之上升。其次,美國與韓國有可能運用網絡手段遲滯朝鮮的核導能力發展。《紐約時報》刊文稱,奧巴馬政府從2014年起開始嘗試加強針對朝鮮的網絡和電子打擊能力,有人認為朝鮮最近一兩年導彈試驗的頻發失敗與此有關。*David E. Sanger and William J. Broad, “Trump Inherits Secret Cyberwar on North Korea”,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5, 2017.由于網絡攻擊與戰爭的界限非常模糊,伊核危機期間,震網病毒曾經成功地遲滯了伊朗的鈾濃縮進程,美韓有可能將此手段用于朝鮮。遭受網絡攻擊后,朝鮮的反應可能推升半島的緊張狀態。再次,美國可能攔截朝鮮導彈。過去幾年中,美國在其本土以及亞太地區的導彈防御系統試驗、部署都與朝鮮的導彈威脅事態密切相關;在朝核問題升溫時期,美國也曾放言攔截朝鮮導彈。朝鮮遠程彈道導彈能力的快速發展已經引發美國焦慮,如果朝鮮拒絕回歸談判,而其他方式無法阻止朝鮮導彈能力發展,美國可能對朝鮮的導彈試驗進行攔截。無論美國自己還是美國協同日本、韓國對朝鮮的導彈試驗進行攔截,不論攔截發生在韓國、日本的空域、海域或者公海,甚至在朝鮮導彈發射的助推段進行攔截,攔截本身可能觸發朝鮮較為激烈的反應。最后,美國可能采取軍事打擊行動。迄今朝鮮并未進行新的核試驗,但朝鮮技術上仍有進行試驗的必要。如果朝鮮準備或者進行新的核試驗,美國或者美國協同日本、韓國對朝鮮位于豐溪里的核試驗場、寧邊的核設施進行“外科手術打擊”的可能性無法排除。以“外科手術打擊”的方式摧毀或者遲滯朝鮮核導能力發展,是美國多年來一直有人主張的應對手段。鑒于朝鮮核導能力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關鍵時期,對就任不足三個月即對敘利亞采取導彈打擊的特朗普政府而言,對朝采取“外科手術打擊”以摧毀朝鮮關鍵核導設施的可能無法排除。特朗普及其外交安全團隊一直聲稱“所有選項都在桌面上”,通過戰爭的方式解決朝核問題似乎成為美國新的選項。7月7日,國務卿蒂勒森稱美國對朝政策當前側重于“和平壓力”,這需要一些耐心,但如果和平壓力失敗,美國就剩不下多少好的政策選項了,*KrishnadevCalamur,“TillersonBacksPolicyof‘PeacefulPressure’onNorthKorea”,https://www.theatlantic.com/news/archive/2017/07/north-korea-tillerson/532989/.(上網時間:2017年7月8日)警告和暗示軍事選擇的意味濃厚。
概言之,隨著朝鮮宣稱獲得遠程打擊能力,朝核問題已進入新的階段,美國將對朝鮮采取更為強硬的政策,并同步對所有國家施加壓力,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將有增無減,出現危機的概率大大增加。雖然所有人都認為軍事打擊不是恰當選項,但朝鮮半島出現軍事沖突的機率顯著增加了。○
(責任編輯:王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