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相仁
淺談《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革
◎艾相仁
時代發展,社會進步,應用技術型人才越來越被各行各業所重視。對于教育行業,實施實踐與理論結合、課堂與車間一體,培養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嫻熟的實踐技能顯得尤為重要。《建筑模型》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建筑學、室內設計、園林景觀設計等專業頗為重要。通過大量的實踐和理論的探究,將該課程分模塊、分情景、分步驟進行教學,提出了“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該門課程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十二五”以來,國家教育部印發了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啟動改革試點。該改革明確了高校教育的目的是為學生的就業創業做好知識和技能的儲備。以教師為中心,通過講授、板書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導致理論與實踐背離,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建立“教·學·做”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通過整合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形成模塊化教學體系,已經成為改革試點高校當務之急。
目前國內高校建筑模型相關的專業設置很少,部分院校的建筑類專業和藝術設計專業雖有部分與建筑模型相關的課程,但課時不多,僅以專業輔助課的方式展開教學。對于建筑模型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還不夠重視,很少有院校愿意投入大量資金組建模型實訓室,對其實踐教學體系的問題研究則更少。由于教師本身對專業實踐缺失或實踐程度很輕,不能直接有效地教導學生解決客觀存在的問題。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有些院校在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側重于模型制作本身,難以從設計到制作的整個過程環節進行全面體現,培養學生設計觀念和前瞻性。另外由于成本和加工機械等因素,一些模型制作行業中大量采用的材料也很難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采用。我院《建筑模型》課程的教學現狀:定位該課程為選修課程,課時在24~32節,模型制作室一個,相關設備和軟件較少。而相對于其他院校光課時量就超過48節,還有實訓周。如此,便導致教師和學生對該門課程不重視。沒有實際項目的教學,校企合作的缺乏,使學生不能及時了解新的模型設計觀念、新工藝、新技術。學生缺乏實際鍛煉,無法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不能將專業知識與企業需求相連接起來。

《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概述。《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是建筑學、室內設計、園林景觀等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它兼顧著教學與實踐的雙重任務,主要培養學生對于建筑、景觀、室內模型設計的整體設計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陳偉珍.做學教一體化教學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2009(2):47-48.)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系統嚴格的訓練,掌握一般建筑、景觀、室內模型知識、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以及應用的方法,以便提高對建筑與環境的審美意識和空間想象力。
課程設計理念。2014年,我校獲批成為轉型發展試點院校。自此,學校的辦學理念開始向應用技術型轉變發展,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發展“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探索應用型的辦學模式已成為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筆者多年從事建筑模型課程的教學,并一直致力于該課程的教學模式探究,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本文以《建筑模型》課程教學為研究對象進行闡述。本課程緊緊圍繞模型制作工藝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為宗旨,以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目標,堅持以學生就業為向導,在教學方法和課程設計上大膽創新。在課程的教學中,融入實際項目,嚴格按照企業的生產工藝和工作流程。從課程的開始到最后考核緊緊結合實際項目,從教學上將該課程分為三個模塊,然后將每個模塊分為若干情景或者子模塊,逐個進行,逐步完成。該模式以課程實踐為中心目標,以教學模塊為導向、以情景任務為基礎、以實體項目為載體,最后通過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提高。整個教學思路相輔相成,一環扣一環,其大致思路如圖1所示。
課程模塊建立。為了完成整個課程的教學設計,我們根據課程設計思路將整個教學體系分為課前熱身訓練、情景訓練、項目訓練三步訓練模塊,從前期準備到后期考核、從基礎到專業、從局部到整體的思維模式,每個模塊均按照教師示范、學生學習、學生訓練的步驟逐個完成。

圖1 課程設計理念
每步訓練模塊內容如下:
1)課前熱身訓練模塊。該模塊主要培養學生對課程的認知和制定學習計劃的能力,同時也能加強學生的復習能力和知識儲備量。學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理清思路,做好計劃以及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本模塊主要以現場調研、模型制作方案制定、沙盤定位放樣、建筑和園林刻板圖設計等內容為主。
2)情景訓練模塊。按照企業生產工序以及沙盤模型組成將整個沙盤模型分幾個情景任務來完成。比如單體建筑制作、園林綠化制作、道路鋪裝制作、山體水體制作、光電安裝等。每個情景環節都先由教師課堂示范,邊教邊講,并把每一個環節以及注意事項都分解到位,此時學生則邊看邊學邊記,示范完成后學生則根據教師的做法和步驟訓練該項情景任務,此時教師則在一旁指導和答疑。(張引,王卓,王維.建筑模型設計與制作[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項目訓練模塊。該模塊最是重要,不僅是對前期學習的考查,更是學習效果的體現。根據學校校企合作項目以及教師個人爭取的實際工程,該課程先后結合了“鹿山學院沙盤模型制作項目”、“柳邕路193號職工危舊房改住房改造項目沙盤制作”、“廣西路橋集團羅榮公路第三標段沙盤模型制作”等項目。由于工作量大,結合項目實際我們將全班分為若干小組,每小組各司其職,通過項目貫穿所學知識,并提高提動手能力,鍛煉溝通和團隊合作意識。
教學內容一體化。教學改革的目的是培養應用技術性人才,學生所學即為企業所需,學生所有即是企業所缺,如此學生一畢業無需培訓就能直接上崗,于學生于學校于企業都是百利無一害。所以,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們一定得切合企業需要,教人所需,學人所要。(李丹丹,胡麗琴,劉雪梅.“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0(13):70-72.)
根據以上要求,爭對該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我們通過工廠調研,車間訪問、企業交流基本統計出生產所需的技能和工藝,該工藝任然是以三步訓練為模塊體系,通過情景任務教學,最后以實際項目為載體,完成整個教學過程,最終交付給甲方的產品即為實踐的成果。教師根據各模塊、各情景的任務量以及教學要求將講授教學課時和實踐教學課時分為8:24,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為目標。
教學組織一體化。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課堂組織形式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本文以建筑模型課程中園林部分制作為研究對象,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各組根據教師的示范以及要求完成每個情景教學任務。
該部分制作任務任然以三步訓練模塊進行,每個模塊分情景完成,每個情景環節都先由教師課堂示范,邊教邊講,并把每一個環節以及注意事項都分解到位,此時學生則邊看邊學邊記,示范完成后學生分組,每組學生通過溝通和協作共同完成此項情景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在一旁指導和答疑,課后讓學生總結,并指出不足,以免再犯。通過情景教學,學生可深入其中,不斷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整個園林制作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訓練步驟:
教學考核一體化。為了體現每個模塊的訓練成果,可將課程考核的總成績以如下算法:平時成績×10%+情景訓練×20%+模塊訓練成績看×20%+課程設計成績×50%。該項考核指標打破傳統的評分標準,注重訓練過程以及教學成果,使學生的學習中心轉移到實踐能力提高的方面來。課程最后每組學生制作作品PPT演示,通過答辯和實物展覽確定課程設計的成績。
教學做一體化改革不光是《建筑模型》課程改革所需,更是一個專業乃至一個教育領域所需。它能將教師的教學能力發揮到極致,能使教學效果提高幾個檔次,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思、學有所成!
(作者單位: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本文系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2015年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應用技術型高校建筑學專業《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究。(編號:2015LSJG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