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威
摘 要: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組織變革已成為現代企業贏得競爭優勢、走向成功的關鍵。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日益復雜化,組織變革也日趨常態化,并已成為企業員工工作的主要壓力源,對勞資雙方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基于此,通過對變革壓力產生原因、產生機制及主要表現的闡述分析,提出有效的壓力管理策略。
關鍵詞:組織變革;變革壓力;壓力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32-0019-02
隨著我國技術的進步、跨國公司的進入、市場需求的多樣化、企業面臨激烈的競爭,無論人們身處哪個行業、什么崗位,價值觀、生活方式都在發生改變,需要不斷調整自己、變換角色以適應環境,也必須承受更多的工作壓力。隨著組織變革的日益加劇,因變革而產生的工作壓力已經成為現代職場員工的一個主要的壓力來源。下面將對變革壓力成因、機制及表現進行分析,從而提出更為有效的壓力管理策略。
一、變革壓力產生的原因
從管理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組織變革發生時,如果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能力預期,員工就會對組織變革充滿不確定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了解組織變革的目標和手段
對管理者而言,組織變革的目標都是為了使組織運行得更好,因而會根據具體的目標而采取一些措施確保目標的實現。員工往往并不了解組織變革的目標以及變革實施者所采取的手段及其后果,這使他們感到擔憂。
(二)擔心原有關系網絡可能發生變化
組織變革可能涉及到組織的合并或重組、組織結構的改變、領導層的更換及個人職位的調整等,這些都可能會給員工的上下級關系帶來變化,員工可能會面對新的上司或下屬、新的同事或客戶。這就意味著原有的關系網絡的破壞。組織中的員工都是社會人,工作的開展離不開一定的工作關系和社會網絡支持,一旦原有的關系網絡發生改變,而新網絡尚在建成前,員工的工作和社會生活都會受到影響,使他們感到擔憂。
(三)對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擔心
當前新技術革命浪潮幾乎沖擊到所有的行業,新技術的應用無疑是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許多企業的組織變革都包含了技術變革,這對員工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意味著他們必須學習和掌握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從而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壓力。
(四)擔心組織未來發展及自身利益受影響
組織變革的目標一般是為了提升組織運作效率,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常常會涉及到組織結構和人事變動。而高層的變動對企業未來發展影響巨大,會讓員工對組織未來感到擔心,員工會擔心自身利益受損,甚至被裁員。特別是那些原先掌握組織重要資源的既得利益者,一旦利益分配格局發生變化或者被裁員,他們遭受的損失就更大。
二、變革壓力的產生機制
(一)組織變革是一個重要的壓力源
組織變革可能導致個體原有關系網絡的變化、技能的淘汰及利益受損,甚至被裁員等。可見,沒有組織變革,就不會產生變革壓力,組織變革與變革壓力顯著相關。
(二)變革認知的作用
壓力源本身并不能完全決定是否產生壓力及其大小程度。壓力的產生是以個體對壓力源的認知過程為中介機制的。個體的認知評價會影響壓力的產生和強度,當自身因素與環境因素被評價為不匹配時,壓力就會產生。因此,組織變革與變革認知、變革壓力顯著相關,變革認知在組織變革與變革壓力之間起中介作用。
(三)變革認知的影響因素
員工對組織變革的認知是指員工對變革要求與自身資源之間是否匹配所作的評價。這是一個思維和判斷的心理過程,由于不同個體在性別、年齡、職位、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工作能力、工作經驗等方面存在差異,評價的結果也不一樣。即變革認知過程受個體人口統計學變量的影響。因此,組織變革和變革認知之間的關系受人口統計學變量的調節。
(四)影響變革認知與變革壓力之間關系的因素
變革認知對壓力的感知與體驗不是一個孤立的過程,影響變革認知與變革壓力之間關系的比較重要的因素有社會支持、自我效能感等。社會支持是指個體與同事或上級主管的融洽關系,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于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的一種信念。在困難的情境中,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會積極努力迎接挑戰,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則消極甚至放棄努力。高自我效能感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面對長時間的和高負荷的工作壓力。因此,可以假設社會支持對變革認知與變革壓力之間的關系起調節作用,自我效能感對變革認知與變革壓力之間的關系起調節作用。
三、組織變革壓力的主要表現
工作壓力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生理癥狀、心理癥狀和行為癥狀三種類型。組織變革壓力作為工作壓力的一種類型,反映了組織變革給員工帶來的一些消極后果。
(一)生理及安全方面的壓力
組織變革給員工的壓力最初往往表現在生理方面。一開始是疲勞、睡眠不好、血壓升高、偏頭痛等輕微的失調癥狀,隨后會逐步出現身體健康狀況下降,或患上一些生理上的疾病。隨著變革時間的延續,員工有可能出現工作意外、受傷甚至死亡等工作場所安全事故。
(二)心理方面的壓力
隨著變革的進行,由于不可控和不確定性帶來的不安全感,員工情緒會變得不穩定,容易沖動,產生緊張、焦慮、注意力下降等不良心理現象,對自己的前途感到悲觀,對工作和組織的不滿意度增加,離職意愿也越來越烈。如果再涉及到工作職位的調整,而員工對新的崗位的工作職責、權限和內容不明確時,他們的壓力感和不滿意感就會增加。這對組織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三)行為方面的壓力
變革壓力給員工生理和心理上帶來的壓力會繼續給員工工作場所的行為帶來負面影響。一些員工可能會遲到、早退、缺勤,工作效率下降,與同事溝通顯得不耐煩,產生沮喪、焦慮等情緒狀態,進而發生人身攻擊、蓄意破壞等行為。endprint
四、組織變革壓力的管理
針對組織變革的壓力,實施壓力管理的有效步驟應該是,先從組織層面解決壓力源問題,然后從個體層面提升員工應對變革壓力的技能,再考慮采用反應性策略來消除變革的不良后果。
(一)組織層面策略
壓力管理的最有效途徑就是解決壓力源問題。這并不意味著企業要回避組織變革。實際上組織變革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一種生存方式,企業別無選擇,只能設法應對。實施變革的組織可以通過多種管理手段幫助員工緩解壓力,提高工作績效。
1.依法保障員工勞動權益
現實中很多變革壓力的產生正是源自員工對勞動保障的擔心。因此,變革的企業必須確保在實施變革的過程中遵守勞動合同規定,為員工提供必要的保障,如及時發放工資、維護職業安全與健康等。同時,還要建立必要的壓力緩沖機制。例如,為那些可能因變革而調整職位的員工提供一個過渡期,為那些可能因變革而離職的員工提供階段性的留任期,并及時向這些員工提供有價值的就業信息。這樣,就可以大大減輕員工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預期,降低他們的恐慌情緒。
2.加強變革的溝通
溝通是組織變革整個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溝通應是雙向的,管理層應及時向員工傳達有關組織變革的各種信息,了解員工的疑問、擔憂、實際需求和建議,促進組織變革目標的最終實現。(1)向員工解釋清楚組織變革的動機和目的。員工知曉并認可變革的動機和目的,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壓力感,而且還可以促進變革目標的實現。(2)利用有效的溝通來塑造員工的認知,讓員工知道變革不僅對組織的發展是有益的,對員工個人而言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緩解員工的緊張情緒,而且有可能增強他們對變革成功的信心。
3.增強員工對變革的參與程度
企業應讓員工參與到變革過程中來,這樣員工就會了解變革的目標和實施過程,有助于提高其控制感,也會提高自身的成就感和責任感,有效地降低員工對變革的模糊認知,增強他們對未來的信心,使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變革,如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員工提案制度就是很好的參與形式。也可以把員工的參與工作重新設計,使他們對工作的意義、流程有新的、更深的理解,從而有效增加員工的責任感,降低他們的不安情緒。
4.改進人員甄選和配置過程
工作壓力是一種主觀感受,其強度與個體的經驗、心理、生理和人格特質有很大關系。例如,身體健康、工作經驗豐富、內控型人格,或者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往往壓力感較小。如果企業在人力資源甄選和配置過程中考慮到這些個體因素的差異,選拔那些抗壓能力較強的、能勝任未來工作崗位的員工,組織變革就容易實施。
(二)個人層面策略
對變革壓力的感知與個體的能力和技巧有密切的關系,因此,針對個人能力和技巧方面而采取相應的措施非常重要。
1.強化培訓,提高員工專業技能和壓力應對技巧
培訓對實施變革的組織和員工雙方都極為重要。首先是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經過培訓,員工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得到了提高,競爭力得到了增強,自信心也隨之增加。特別是對組織變革的理性認識,能增強他們對組織變革的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其次是壓力應對技巧的培訓。這種培訓有助于員工了解自我,提高自身應對壓力的技巧和能力,以積極的心態來認識變革,消除對變革的心理壓力。
2.支持員工發展,為員工提供更多機會
實施組織變革的企業應盡可能地支持員工的發展,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無論組織結構的變化,還是人事安排的調整,企業都應該考慮到大多數員工的利益,給他們提供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
(三)反應策略方面
在降低壓力方面,雖然組織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個體也有一定的責任。
1.增強文體活動
經常參與一些非競技性的文體活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而且是一種“宣泄”壓力的途徑。同時,文體活動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溝通平臺,便于員工之間交流和互動,使變革壓力發生轉移,降低壓力感。
2.進行放松訓練
放松訓練可以使員工暫時脫離變革壓力環境,轉移注意力,從而降低變革的壓力感。員工可以參與一些野外活動、旅游,或者采用瑜珈、靜坐、閉目養神等形式讓自己的身體得到徹底的放松。
3.擴大社會支持和社交網絡
擴大社會支持和社交網絡可以有效降低壓力。例如,在組織變革已經無法回避,壓力增加的情境下,通過與家人或親朋好友的交流釋放壓力。具體來說,擴大社會支持和社交網絡的作用表現在,可以從親朋好友那里得到情感上的安慰,同事之間可以相互關心和支持,當然最重要的是可以緩解緊張的壓力。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