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第二外語日語的課堂教學為例,針對日常授課中遇到的問題,嘗試通過靈活學習語法知識、提高學習成就感;保持學習日語的熱情、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創造口語練習機會、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利用微信、QQ等通訊工具,為有需求的學生“加餐”等方法,提高學生的日語學習效率。
【關鍵詞】第二外語日語;日本文化;口語表達
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國際交往日益頻繁便利,人與人特別是不同語言的人之間的交流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外語能力的培養將不僅是學校的一門功課而已,無論商貿、出國考察、外交、觀光旅游,甚至考試、就業、升遷都需要一定的外語能力作支撐。對外語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大幅度提升,需要國際型、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因此,第二外語日語教育的首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與日本人地道地、無障礙地交流的技巧1。因此,高校的外語課堂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單詞、語法、句型的講授,而是要重視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本文以筆者執教的第二外語日語的課堂教學為例,針對日常授課中遇到的問題,嘗試一些改進方法,提高學生的日語學習效率。
我校的第二外語日語課程是面向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學生的綜合教育必修課程,從二年級下半學期開始至四年級上半學期結束,一共開設4個學期,共192學時。課本使用《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初級》,課程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日語閱讀能力,初步的聽說寫譯能力,使學生能以日語為工具,獲取專業所需要的信息,并為今后繼續學習日語打下基礎。
第二外語日語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融精讀、泛讀、口語、聽力、文化、概況、翻譯、寫作等為一體,但是與專業日語課程的設置相比,課時卻遠遠少于日語專業課程。為了完成大綱要求,客觀上教師不得不采用傳統的 “輸入式”理論教學模式,即以老師為中心,教師扮演知識傳播者的角色,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師生之間缺乏交流2。加上這是一門第二外語課程,學生本身不夠重視,放在上面的學習時間少之又少,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英語專業的學生一般是零基礎開始學習日語,他們選擇日語作為第二外語課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喜歡日劇、動漫,想通過日語的學習能夠脫離字幕,自己聽懂臺詞。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看到日語中有很多漢字,有親切感,理所當然地認為日語比其他外語好學,容易拿到學分。
因此,在日語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第一學期學習積極性很高,也能認真的花時間去記單詞、語法、句型。但是,隨著學習內容的展開,單詞量增多、句型難度增加,再加上對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差異的不理解,當初的學習熱情逐漸冷卻,學習的興趣慢慢降低,主動學習日語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同時,年級越高,英語專業課程任務也隨之加深、加重,再加上為畢業論文預留時間而在二、三年級集中、大量選課完成學分,更是壓縮了作為第二外語的日語的學習時間。很多學生慢慢放棄日語的學習,在考試前突擊背單詞、復習語法,只求60分及格,拿到學分。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做了如下嘗試:
(1)靈活學習語法知識、提高學習成就感。
學習新單詞時,不是只簡單講解發音、意思,而是幫學生分析每個單詞是音讀還是訓讀,并拓展許多新的詞匯,讓學生在掌握規律的情況下,輕松擴大詞匯量;學習新語法時,告訴學生不要去死背書上的句型,而是記住典型的例句。日語句型繁多,如果公式化地去背句型,一來工作量相當大,二來也非常容易混淆。記住典型例句,那么在使用這個句型時,對照例句,用言的接續和句子的意思一目了然,用起來得心應手。這樣,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了學習效率的同時,也使學生有了學習的成就感,增加了信心,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保持學習日語的熱情、深入了解日本文化。
為了保持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加深對日本的了解,對課本中出現的場景,筆者注重發揮自己在日本留學多年的優勢,聯系自己在日本的親身經歷,把一些趣事分享給學生,提起他們的興趣。有很多學生對課堂提到的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還會課下通過互聯網等途徑再去深入了解。同時,筆者利用上課前和課間的時間,播放一些動漫和日本文化短片,使學生放松休息的同時也了解到日本的風土人情,加深了對日本文化的理解。
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很多學生喜歡在課下和老師討論一些日語和日本文化相關的問題,還有一些學生利用假期去日本旅游,去證實老師講過的經歷,學生上課時的精神狀態也有了可很大的改觀。
(3)創造口語練習機會、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現今的社會是一個講究實效的社會。很多學生學習外語,也是希望自己能夠掌握一門流利的外語,對今后的生活,就職起到“加分”的作用。因此,作為第二外語的日語課程,教學的重點不應僅僅放在書本知識的講授上,更重要的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
對中國學生而言,外語的口頭表達一直是個弱點,而日語作為第二外語,學生開口講日語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于是,課堂上的授課時間更加彌足珍貴。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提高學(下轉第77頁)(上接第80頁)生的日語口頭表達能力,也成為了筆者不斷探討的課題。
筆者在授課中首先講解重點單詞及常用句型,解釋清楚其意義及使用習慣。為了加深學生對單詞和句型的理解,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相關的語音視頻鼓勵學生跟讀。此外還要增加課堂上和學生的互動,讓學生開口說日語。另外,一學期布置1-2次課下音頻或視頻作業,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學生做模仿或自創生活場景短劇的練習,做成音頻或視頻資料發給老師。從交上來的作業情況來看,學生大多熱情很高,短劇內容豐富、日語會話接近生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利用微信、QQ等通訊工具,為有需求的學生“加餐”。
大學三年級開始,準備考研的學生已經開始著手準備。英語專業學生報考本專業研究生,第二外語為必考科目。第二外語日語課程設置為四個學期完成《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初級》上下冊的內容,而大部分大學的研究生入學考試,第二外語日語考試范圍是《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初級》上下冊+《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中級》上冊或是要求同等程度的日語能力。因此,準備參加研究生考試的學生必須要利用課外時間完成中級(上)的學習,而這部分學生的人數又不足以另外開班,他們只能自學。作為第二外語,日語學習起步晚、學習時間短,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學習的方法,又沒有教師的指導,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為了滿足這部分學生的需求,筆者在班級里公開了自己的微信號和QQ號,大家可以加微信,遇到問題隨時可以提問,筆者也盡量及時、準確地為學生作答。同時,也發給他們一些總結好的語法知識點。這種方式方便快捷,既可以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也增進了師生的關系。
以上是筆者在日常授課中的幾點嘗試與探索。在第二外語日語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創作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牢牢掌握基礎語言知識的同時,深入了解日本文化。筆者相信,有了這個基礎,一旦他們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有機會接觸到日語環境,一定會很快適應并迅速進入狀態。
【參考文獻】
[1]韓冰,江春華.綜合大學二外日語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日本問題研究,2012年04期.
[2]韓冰.第二外語日語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及對策[J].知音勵志,2016年1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