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霞 唐永軍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地方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也逐步受到重視,地方高等教育對于區域經濟的有效作用愈加凸顯,地方高校是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辦學理念的,所以,我國地方高校課程的設置以及對于人才的培養等,都應該依附于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要求。因此,本文著重對地方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進行有效思考。
【關鍵詞】地方高等教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思考
0 前言
高等教育不斷向地方走去,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高等教育與普通的基礎教育有所不同,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一定規模,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若想真正發揮其規模與效益,就必須依靠充分的就業與生源,使高等院校具備合理的服務區域與服務半徑。
1 地方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價值
地方高等教育對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使我國經濟社會實現巨大的發展,就必須使高等教育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這是我國所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提供了發展機遇與嚴峻的挑戰。具體而言,高等教育的發展,為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勞動力素質以及加強人才的培養都提供了助力。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中,地方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本身都存在巨大的壓力,所以只要讓兩者相互聯合,共同發展,才能有效的適應知識經濟的嚴峻挑戰。
2 地方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現狀
地方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就目前情況來看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地方高等教育缺乏有效的辦學模式,對于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并且地方產業與高校的融合性極差,這些消極的因素嚴重阻礙了地方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2.1 缺乏個性辦學模式,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
辦學模式的個性化,主要體現在它是否能夠有效滿足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對于智力因素的需求。集中體現在學校專業的設置、高等院校的類別以及對于人才的個性培養方式上。高校的辦學模式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雖取得一定進步,但也存在不足之處。首先高等院校過于追求一種形式化的表現,而忽視其內在的發展與進步,攀比現象十分嚴重,辦學的模式也呈現模棱兩可的狀態,與高等院校的實際辦學水平不相吻合,或者一味進行盲從的模仿,未根據其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分析,不能做到立足于實際,最終導致資源浪費的現象嚴重。其次,對于學生的培養往往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述,而忽視了對于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的脫節,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2.2 科技成果少,成果轉化難
阻礙地方高等教育的發展的主要因素為科研成果轉化困難。現階段,許多地方高校教師的科研動機依舊存在局限性,主要關注成果或者是論文,對于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以及轉化不夠重視,在科研選題的過程中,經常忽視市場對其的導向作用,一味追求學術價值,這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極為不利。多數高等院校都是以教學為主,或者是以教學科研共同發展為主,真正做到以研究型為主的高校少之又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地方經濟若想取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依靠地方高等教育的科技支撐作用。
2.3 地方產業與地方高校科研的融合性較差
在現今,社會的不良風氣對于高等教育產生了消極的影響,致使地方高校的科研從社會以及教學中脫離出來,形成了“為科研而科研”的狀況,從而嚴重阻礙了高等教育獲得有效的發展與進步。在此情況下,高等教育很難對地方積極的發展做出有價值的貢獻,導致地方產業與地方高校科研的融合性較差,不能很好的發揮其積極意義。
3 地方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對策
地方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可以有多方面的對策考慮,應充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揮出高等教育的優勢,并樹立以人才為本的辦學理念,充分注重人才在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具體對策分析如下:
3.1 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
在地方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十分重要,就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來看,必須加強對于政府對于各個區域的宏觀調控作用,并積極設立以地方發展為主的高等院校統籌管理體系,其設立有助于地方高等教育與地方區域經濟的有效協調發展。在此過程中,政府不但要在經濟上對地方高等院校予以大力支持,還要充分增強政府與各個行政部門之間的實際聯系,不斷的促進其發展與進步,促進地方高等教育與地方企業之間的相互聯系與了解,并通過有效的合作,而實現高等院校與地方企業之間交流與溝通。
3.2 充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政府應對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從而創辦科技企業的高等教育進行充分鼓勵,并充分發展高科技產業園區。政府應實施最優惠的政策來促使高科技產業園區以及地方高校的加入,充分利用高校科技發展的“孵化器”作用。高等院校對于教師以及科技人員應采取鼓勵態度,通過專利、工藝以及技術等知識產權進行入股,使其能夠充分參與到企業的管理與技術的開發。應注重利用大學科技園的優勢與作用,并著眼于實際,使高等院校的優勢得以發揮,充分利用有效資源,時刻堅持開放與多元化的指導方針,有效利用社會中的各種資金,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建設,為高等院校教師與學生的創業提供充分支持。政府應利用經濟的關系,將產權視為紐帶,將高等院校的發展與高新技術產業園的發展充分結合起來,以促進其長久有效的發展。
3.3 樹立人才培養為本的辦學理念
根據調查顯示,我國地方高等教育的目標并沒有充分轉化我建設性服務上,這樣情況與政府的導向存在一定關系。另外,傳統教育對于高等教育的發展也產生了影響,所以,地方高校的改革必須要秉著正確的發展思想,必須重視對于人才的培養,并加強教學工作的建設,在地方高等教育的實際教學中,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等,使學生得到全方面的進步,并為地方的經濟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始終堅持以人才為本的辦學理念。
3.4 根據地方經濟,設置合理專業
地方高等院校應切實服務地方,并對依據社會的需求、自身發展的需求等實行有效的建設與調整。根據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設置合理的專業,在高等院校的建設中,必須加強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符合基本高等院校的辦學條件,并應充分注重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開展特色的辦學理念,以從促高等院校的發展與進步。
3.5 強化科研創新團隊的建設
地方高等院校的科研團隊在建設過程中,應充分立足于合理的運作模式,這對于行政團隊以及協作團隊而言都至關重要。科研團隊的所有成員必須在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等方面產生一個互補的效應,使這支團隊能夠所向披靡,牢不可破,完善各方面的發展。另外,對于創新科研團隊的管理,應有序的建立起相關的科研管理制度,在實驗經費、設備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的潛能,使科研團隊的每位成員都能夠發揮出自身的有效價值。
4 總結
總而言之,地方高等教育對于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我國地方經濟的協調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科研人才,有效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充分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因此,地方高等教育與地方區域經濟必須做到相互促進,才能有效實現共同發展與進步。政府在此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對地方高等教育給予大力支持,從而促進地方高等教育與地方區域經濟的有效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方艷紅.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0.
[2]李萍.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研究[D].西北大學,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