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茹
數學課程的學習與教學在小學教學科目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從早些年流行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現如今計算機、手機等科技的發展,數學在其中的作用體現得更為明顯。下面就數學中的數、圖形學習和應用題學習做一下簡單分析。
在數學學習中,離不開數與圖形的學習,在高年級的學習中體現為:小數的學習,分數的學習,正方形、長方形、菱形以及正方體、長方體等圖形的學習。
首先,小數與分數的學習,可以在低年級的數的學習基礎上有所變換。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過一些數字、十以內的加減法、雙位數以及多位數的加減法,到高年級接觸新的數、小數與分數的加減法。我在教學生學習小數和分數前,通過回顧以前低年級學習過的知識,將以前學習過的部分數字拿出來一些,讓學生自己通過比較認識來加深對小數和分數的認識。例如,數字1、2、0、4、6、3,將0和1、0和2以及0和4這幾個數字組合,讓學生先認識1、2、4和10、20、40,然后將數字0分別放在它們前面再加上小數點就有了小數0.1、0.2和0.4,還有在1和2、2和4中間加“/”形成了1/2和2/4的分數。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習學生認識了小數、分數;同時通過1+2=3、4-1=3的學習,可以教會學生學習0.1+0.2=0.3,小數點前面的數0和小數點不變而后面的數字和低年級學習的1+2=3有相似處,正是這樣的學習,學生可以總結歸納出小數和分數的學習,加深了對簡單數的學習,發現其中的奧妙。
其次,通過讀來學習高年級應用題。有效的讀題在數學應用題中多有體現,有效的讀題在學生平常學習和考試都有好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實讀題不僅僅應用于文字類課程的學習,同時也應用于數學課程的學習。例如,有道應用題是這樣的:“五年1三班一次數學測試成績如下:第一小隊9人,共得810分;第二小隊10人,平均分89.5;第三小隊10人,共922分;第四小隊9人,共774分,全班總平均分是多少?再算算哪個組的平均分高一些?”通過上面這道應用題,我需要讓學生通過讀題了解這道題的兩個問題,分別是:(1)題中全班同學的平均分;(2)題中班級里的哪個組的平均分比其他組高一些。要想讓學生弄清楚題中問題的答案,首先讓學生通過讀題了解第(1)個問題中隱藏的內部問題,即①全班總共有多少學生?②全班學生的總分是多少?只有解決了這兩個小問題,第(1)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當然能看出這兩個隱藏問題是需要反復朗讀該題的。當然第(2)個問題也有隱藏的小問題,那就是想知道哪個小隊的平均分高一些,首先需要知道除第二小隊以外的其他三個小隊的平均分,這樣再通過比較分數的大小來算哪個小隊的平均分比較高些。這樣的隱藏問題是通過反復誦讀題目得出來的,當然前幾次做這種題目會比較慢些,反復誦讀的題目多了,自然而然做題也就快了,對小學生考試也是有益的。
最后,通過觀察、比較來學習高年級的圖形。觀察比較學習在圖形學習的應用比較廣泛。下面我就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學習延伸學習正方體、長方體表面積,在學習圖形之前,我將事先準備好的六個小正方形折紙、長方形卡紙、正方體的盒子以及長方體的盒子展現在學生面前,先將六個小正方形用膠帶或者膠棒粘連一起組成正方體(留有一個口以備展開成平面圖形),讓學生對粘連起來的正方體與我提前準備的正方體進行觀察比較,然后將粘連的正方體展開,通過計算此正方體的各個面積之和,從而延伸教學生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從而總結出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以此法還可以教學生學習長方體、椎體的表面積。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觀察比較圖形的能力,同時增強了學生總結學習數學圖形的規律的能力,也大大加強了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在神奇的數學海洋中更加自由地遨游馳騁。
本身小學數學就是數與圖形的組合,通過數與數之間相互組合,有了小數、分數以及平面圖形間的組合,有了簡單的立體幾何圖形,正是這些數字與圖形的組合有了數字間比較大小、圖形間比較大小等相關的應用題目。教小學高年級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反復誦讀、總結歸類的方法學習數學,不僅可以學好本年級數學課程,同時對以后更高年級數學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有好處,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更加自如地遨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