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艷
摘 要:一個完整的閱讀教學過程,不僅要實現從語言到思想,也要實現從思想到語言。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結合具體課例進行句子的讀說結合、說寫結合訓練,進行段落的仿寫、補白、改寫訓練,進行篇章的構思、選材、組合訓練,讀寫結合,相得益彰。
關鍵詞:讀寫結合;例中學法;實踐悟法;遷移用法
語文教學心理的研究表明,閱讀和寫作是兩個不同的心理過程。前者是自外而內的意義吸收,后者是由內而外的思想表達,但這兩個心理過程之間又是可以互相溝通的。一個完整的閱讀教學過程,不僅要實現從語言到思想,也要實現從思想到語言。長期實踐證明,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分離,兩敗俱傷。
一、抓住相似段落,讀說結合訓練
一年級在課上實現讀寫結合有些難,但是可以讀說結合。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教師選擇的“例中學法”部分是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老師請孩子們讀課文,找到小壁虎是怎么向小魚借尾巴的,通過對比讀,體會出小壁虎有禮貌而急切想借到尾巴,體會出小魚不是小氣,尾巴在它的生活中有很大作用,它離不開尾巴,再讓孩子帶上動作演一演它們的對話,表現出它們的心情。孩子經歷了讀—找—演—悟的學習過程,體會到向別人借東西時要有禮貌,語氣要委婉、懇切,而拒絕別人時要說明理由。接下來讓孩子們自己讀四、五兩個自然段,按剛才的方法先分角色讀讀對話,再加上動作演一演,這是在實踐中進一步領悟學習和表達的方法。隨后出示小松鼠和它的尾巴的圖片,想象小壁虎和小松鼠借尾巴的情境,用表達的支架提示“×××,你能把尾巴借給我嗎?不行啊,我的尾巴還要用來做××呢!”來進行讀說結合的訓練。由課內遷移到課外,引導孩子在運用中習得閱讀的方法,積累一種表達的樣式。
二、抓相似句式,說寫結合訓練
如果說一年級適宜進行讀說結合訓練的話,那么二年級則可以在課上進行以句子為主的說寫結合訓練。比如《小露珠》,老師以讀代講,例中學法過程中,老師先出示主體句式:早啊,像鉆石那么閃亮的小露珠。請學生結合圖片體會小露珠的特點,再讀出對小露珠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最后再結合后面的敘述“蹦到大荷葉上的小青蛙對小露珠說”,老師用語言描繪情境,請孩子做著動作來讀,想象當時的情景,讀出喜悅和贊美之情。這是在教師引導下的例中學法過程。之后讓孩子嘗試按照這樣的步驟去學習三、四自然段,在讀中想象情境,體會小露珠的特點。孩子在層層深入的閱讀中理解句式:動作+地方+動物+語言——早哇,像××一樣××的小露珠!這是實踐悟法的過程。接下來再請孩子們想象還有哪些小動物會看到小露珠,它會怎樣和小露珠打招呼。最后出示情境圖,請孩子想象這個小動物會做著什么樣的動作來和小露珠打招呼,按照支架提示,說一說,寫一寫。仍舊由課內遷移到課外。這樣的訓練,既發散了思維,又訓練了語言表達。尤其是對于不愛講完整話的孩子,積累一個個語言表達的模式,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也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
三、抓住文章中的留白點,進行段落創編訓練
有的課文中有很多留白,這些留白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利用這些留白之處進行讀寫結合訓練,不僅會豐富孩子對課文的理解,還會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如三年級《伙伴》一課,文中就有多處留白:烏鴉是怎么受傷的?獵狗是怎么掉進枯井里的?烏鴉是怎么找到獵狗的?獵狗見到馬哈多之后會發生什么故事?老師仍遵循三段論原則,抓住文中的幾個留白點來對孩子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先用自己的想象填補烏鴉是怎么受傷的留白,“烏鴉長大了,離家獨立生活。它想:如果有一個伙伴和我一起去闖蕩世界,那我就不會孤單了。它飛呀飛呀,飛到一個樹林里,烏鴉情不自禁地說道:“多美的地方啊!這里有我要找的伙伴嗎?”話音剛落,只聽“嘣”的一聲,一塊尖尖的石子打中了烏鴉的翅膀,它一頭栽到地上,怎么也飛不起來了。它無力地躺在草叢中想:“假如我有個伙伴該多好啊,它一定會幫助我的。誰能救救我啊!”以此做例中學,指導孩子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三個方面來想象故事,為文章補白;之后用學案給出的情境支架引導孩子嘗試從上述三個方面再次為文章補白:獵狗可能是這樣掉進枯井的……以此作為實踐悟。最后在拓展作業中繼續嘗試編寫故事,為文章補白:“獵狗看見跟著烏鴉趕來的馬哈多,它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以此作為遷移用。每一個補寫的故事在老師的引導下都照應著伙伴的主題,加深了孩子對伙伴的含義的理解,由讀生疑促寫,由寫內化助讀,真正實現了讀寫互補互促。
四、抓住例文,進行單元習作組篇訓練
在單元習作指導中,仍可以遵循讀寫結合的原則,由說到寫,遷移訓練。
如四年級第一單元《童年趣事》習作指導,老師設計從精彩一分鐘開始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然后經由抓住題眼激趣、給出題材選趣、發散思維說趣、教師下水賞趣、片段練習補趣、人人動筆寫趣、添頭加尾增趣、小組合作完趣、交流評點明趣幾大環節,引導孩子從審清題、選好材、寫好趣、構成篇幾大步學習寫自己的童年趣事,拿電熨斗熨饅頭、用洗衣機洗菜、給爸爸化妝……充滿了童真童趣,孩子們在分享往事的快樂中,邊讀邊寫,學到了立意選材、布局謀篇、創意表達的方法。
認識論是研究人類認識的來源、內容和發展過程的科學。從認識論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來設計讀寫結合訓練,在課堂實踐中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才能使讀和寫真正結合,才能實現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參考文獻:
[1]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法[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11.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