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妹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通常需要進行歸納。通過觀察分析特殊事例,將表面的、次要的舍掉,從而發現內在的本質聯系,并得出普遍性的結論,這是一種數學思維,更是一種數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一定的數學思想,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數學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數學思想;小學數學;數形結合
數學思想是學習數學的精髓所在,旨在培養學生用數學思想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素質的提升。
一、注重引導發現,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
教師在滲透數學思想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體會到一定的數學思想。讓學生在數學解題中發現有關規律,這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其數學思想就是“分類”。在引導學生認識各種不同的三角形時,要引導學生弄清楚每個不同種類的三角形的概念是什么,逐漸讓學生認識到是依據角的大小進行分類的。當然,這個引導過程必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要允許和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不正確的想法。雖然每個學生對三角形的分類可能不一定準確,但是卻能夠讓學生掌握“分類”這種數學思想。當然,在滲透某種數學思想的過程中,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而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看待小學生,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對數學思想的滲透能夠較好地吸收消化。
二、借助數學活動,滲透“規律”的數學思想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這就需要結合小學生愛玩好動的特性,引導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學會發現規律,從而認識到找規律這種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如果要讓學生直接理解規律這個數學思想,是非常困難的,這就可以借助數學實踐活動。如,讓學生將手中的水彩筆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列,有的按照顏色由淺到深進行排列,有的則兩個為一組進行排列。又如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整理自己的各科教科書,有的按照一本教科書一本課程基礎訓練相應科目作業這樣的方式,有的則將教科書整理在一起,將各種作業資料類整理在一起。開展這樣的活動,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白按照某種順序排列整理就是數學中“規律”的數學思想。
三、抓住形成過程,滲透“轉換”的數學思想
1.滲透“交換”的數學思想
在數學教學中,通常會借助交換來完成一些問題的分析與解答。如在教學加法的交換律時,讓學生通過猜測、實際計算驗證,最后認識和掌握加法交換律的定律。又如在教學解方程時,通過用未知數代替未知數的方式,保持方程等式的成立,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解答方程教學中,就要注重讓學生掌握交換、替換的數學思想,從而逐漸學會用交換法、替換法來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滲透“轉換”的數學思想
在小學數學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層知識的教學中,一般應引導學生通過大膽猜測、分析討論、主動探究、實際驗證等過程,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形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滲透“轉換”的數學思想,讓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演變的經過,從而掌握轉換在解決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的有關知識時,絕不能直接將梯形面積公式告訴給學生,而需要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生在看到梯形后,很難直接計算出面積,此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能不能把梯形轉換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在這一啟發下,學生紛紛觀察,開動腦筋后就會發現,兩個同樣的梯形就能組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從而通過已經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就要注重讓學生認識到“轉換”這一重要數學思想的作用,從而使其逐漸學會用轉換的數學思想來解決實際問題。
四、抓住問題解決,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在數學教學中,解決好數與形的關系,是重要的課題。數與形存在著相互聯系的關系,借助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能夠實現優勢互補的目的。一方面,抽象的數學概念、數量關系都可以借助圖形進行表示。因為圖形更加直觀形象,有利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另一方面,可以將有關圖形的特點性質用代數形式表示出來,起到補充的作用。讓抽象的數的問題用直觀的圖形展示出來,能夠降低學習數學的難度。這種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正好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數學思想,這種思想能夠在學生的生活實際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因此,必須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在滲透數學思想的過程中,不僅要結合教學實際,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切不可貪大求全,更不能急功冒進。
參考文獻:
[1]陳紅梅.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J].學周刊,2015(25):90.
[2]陳海明.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J].中國校外教育,2014(4):34,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