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當今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作為基礎教育部分的美術教育,其發展需要信息技術的加入。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推進信息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不斷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水平。教師應盡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制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互聯網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自己的美術作品,互動交流。”
關鍵詞:平板電腦;美術;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的有效整合是追求美術教學的最優化,即優化美術課堂教學,優化學生學習方式,盡可能多地提供給學生美術信息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受到美的熏陶。我校大膽嘗試平板電腦進入美術課堂,運用平板電腦中的功能來輔助解決美術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嘗試讓學生運用平板電腦中的繪畫軟件進行作品創作,試圖打開學生的創作思路,培養創新意識,使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美術學習的方式、方法。在教學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一、平板電腦中的軟件開發與應用
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選擇適合的軟件輔助教學,能使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更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因此,平板電腦中的軟件開發就變得尤為重要。與美術相關的繪圖軟件泛指所有用于圖像處理的軟件。一般的繪圖軟件分為位圖編輯軟件和向量圖編輯軟件兩種。繪圖軟件相對于傳統繪畫的優點是可以借由電腦代工處理重復性的工作來節省大量時間,且通常繪圖軟件的操作是可以回復的,不用擔心繪畫上的錯誤。現在,在設計行業中繪圖軟件已經取代傳統繪畫成為主要創作方式。我們目前用于教學的圖像處理軟件和繪畫軟件有:素描大師、照相機、flipaclip(運用Flash的原理制作微電影)、拼得立及平板自帶的繪畫軟件(ArtRage),當然還有專門用于畫國畫的繪畫軟件等等。軟件的使用使美術課堂變得更富于活力了,一些教學重難點的解決變得更直觀、更易于理解,老師也不用苦口婆心,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既能親身體驗感受,又能比較輕松地理解知識點。畢竟美術課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課程,需要學生親自體驗和感悟。
(一)運用平板電腦中的照相機解決美術作品中的構圖問題
平板電腦中的照相機可以滿足美術教學中構圖問題解決的需要,拍攝構圖多樣的照片,可橫拍、豎拍;可取全景、中景、近景;可俯拍、仰拍;可整體、局部拍,靈活選擇。學生在反復地嘗試取景中會帶來新發現、新創意,激發新的創作靈感。運用相機進行實景拍攝體驗多視角拍攝圖片的構圖美;以及對繪畫作品的重新拍攝中,體驗從整體及各個不同局部拍攝,體驗形式多樣的構圖,從而使作品充滿魅力,帶給學生對作品的新感悟。
(二)運用動畫本Flipaclip使學生感受作品的繪畫步驟和方法
通過軟件動畫本Flipaclip將人像的繪畫步驟制作成微電影,播放給學生,學生在欣賞中,既感受到人像的繪畫步驟和方法,又激發了學生學畫人像的興趣和欲望。
(三)繪畫軟件的各種功能為學生提供了創意無限的創作平臺
繪畫軟件的使用為學生創作不同風格的作品提供了平臺,軟件中有功能不同的畫筆,有色彩豐富的取色器,還有輔助作畫的多種功能。
畫筆:有油畫筆、噴槍、鉛筆……豐富的畫筆給了學生體驗不同畫風作品的機會,感悟風格迥異的作品美感。
色彩:色彩豐富的取色器中包羅所有的顏色,任由作者選取,為作品的創作提供了后勤保障,解決了學生準備各種顏料的后顧之憂。
繪畫軟件中設計了很多功能,有調節畫筆粗細的功能,畫筆的壓力感、不透明度等等,為學生表現豐富的畫面提供了創作空間。圖層的使用為作品的繪制提供了方便,比如多建圖層的話,你把每個部位分別畫在不同的圖層里,哪層有錯就修改哪一個圖層,其他圖層都不會有影響,而且圖層都是上下層次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
描圖功能可以在畫板中插入圖片,根據需要設置透明度,進行描圖。也可以新建多個圖層,在不同的圖層上進行畫面描圖、上色。
臨摹作品是提高學生造型表現能力的有效手段,在畫板中從圖庫里選擇想要臨摹的作品,插入到畫板中進行臨摹。也可以現場拍照,導入進畫板進行“寫生”。比如,在美術教學內容中設置的造型表現、寫生課中,如果直接寫生學生會無從下手,為了降低學生的寫生難度,采用此功能進行預寫生,為下一步寫生樹立信心。再如,需要學生觀察研究的知識點同樣適用。
二、平板電腦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當我剛拿到平板電腦時困惑重重,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平板怎樣應用于教學呢?如何才能在美術課上發揮作用呢?之前了解到的電腦美術是運用繪畫軟件進行作品的繪畫及創作,平板的程序中也有一款可以繪畫的軟件,我初步的理解就是運用平板中的繪畫軟件進行作品的創作,于是試用了這款軟件中的所有筆,感受每種筆觸效果,并用鉛筆工具在學生的寫生課堂上進行植物寫生,畫面效果挺好,但就筆觸的把控很難,畫筆的精準度不夠,對于學生來說,把控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涂鴉作品或許容易好多。同時,我還根據以往的教學內容思考如何與美術教學內容相融合進行教學,在研究中發現,平板電腦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與微課程在教學中起的作用類似,比如在教四年級下冊《放學了》一課,教學內容是讓學生描述放學后學生的一些生活場景,如寫作業、打羽毛球、跳繩、踢鍵子等,無論什么活動,人都會做各種不同的動態。那么,人物動態的表現就是難點,那么,可以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先做課前擴展,讓學生做人物動態的練習,比如運用平板中的相機功能拍同學、老師的各種動作。然后,用繪圖軟件進行畫面處理,如用《素描大師》做成人物速寫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再臨摹作品中表現人物動態的主要線條,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感悟、研究人物的動態變化。也可以采用從網上搜集各種人物動態的“火柴人“,再運用繪圖軟件進添畫,體會人的動態變化規律,也能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的動態特征。endprint
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發現,對于教學內容中的一些教學重點、難點問題可以借用平板電腦中的某些軟件協助解決,非常直觀。平板中的繪畫軟件具有強大功能,學生可以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美術課中諸如欣賞、觀察、展示的內容較多,平板中的一些軟件,如時距拍攝、顯微鏡等功能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記得在人教版美術教材中的《微觀世界》《葉子上的小血管》等課題,就是讓學生觀察一些我們肉眼不容易觀察到的,比如蝸牛殼的紋理,植物葉子上的葉脈,進行觀察表現。在傳統的課堂中,只能讓學生對課本中提供的圖片進行觀察,根本提不起學生的求知欲。那么,如果運用平板電腦中的顯微鏡進行觀察、拍攝,既能提高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生對美術課學習的興趣。
小學美術教育不是以培養專業人才為主,而是側重于全體學生,使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體會美術創作的樂趣,激發創意,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平板電腦應用于美術教學就能達到豐富學生視覺、積累審美經驗的效果。
(一)教學實踐一
在執教人美版第二冊《畫自己》一課時,雖然課上的不免完美,有些軟件、功能感覺用的比較牽強,但后來反思教學時,發現作為一節嘗試課,也算是達到了我想要的教學意圖,使我對平板電腦在教學中的運用有了新的體會。首先,動畫本FlipaClip的運用,旨在讓學生體會人物的作畫過程和步驟,起到讓學生感悟人物畫的作用,本來美術就是一門需要不斷欣賞、不斷感悟才能提升的課程。
在作業表現環節,學生面對鏡中的自己往往無從下手,為解決這一問題,先讓學運用軟件《素描大師》中的相機拍攝自己的照片,再運用素描大師中的功能處理成剪影的效果,這樣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外形的輪廓變化,便于用線條表現人像。再運用軟件“拼得立”將兩幅作品做成拼圖,學生對兩幅作品進行相互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線條的概念,感受線條概括人像的方法,為學生表現人物奠定了基礎。
《素描大師》不僅可以把照片處理成各種畫面效果,同樣它也可以將繪畫作品進行再處理,使畫面轉換成另外一種風格,增強學生對作品的感知能力,拓展創作思維。傳統的繪畫模式單一,小學生常用的繪畫材料有限,不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運用平板電腦中的繪畫軟件進行作品創作,既豐富了視覺感受,激發了創新意識,又培養了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繪畫軟件的使用給學生提供了創作平臺,經過一學期的使用,學生能夠熟練應用,并不斷嘗試畫板中的各種畫筆及功能進行繪畫,常常會有意外的發現和收獲,比如以下幾幅作品:
看《我的媽媽》這幅作品中的人物是不是像真的戴了眼鏡一樣啊?我問王秋穎:“你是怎么畫的呀?”她說:“我先把眼睛畫好,再畫好鏡框,再在鏡框里用一個像筆管形狀的畫筆鋪顏色,因為這個畫筆畫出的顏色是透明的。”我恍然大悟。從心底里佩服這個孩子的探索精神。
再如《著名的畫家》,小作者在作品中先插入一張圖片,再在旁邊添畫一個正在興高采烈地畫畫的畫家,就變成一幅富有創意的作品。作者突破常規思維,敢于嘗試,能將自己的想法融入畫中,大大培養了創新素養。
展示環節,運用電子教室中的學生演示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平板上清晰地欣賞學生作品,彌補了通過投影展示作品時顏色誤差的問題。
(二)教學實踐二
在執教的人美版第三冊《大樹的故事》一課中,涉及構圖的基本知識,巧妙的構圖能讓一幅畫倍加靈動。但對作品構圖的素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對于初步接觸構圖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抽象的知識點,怎么解決?我想到了平板中的相機,針對教學內容從網上搜了一幅關于大樹的插畫,畫中內容比較全面,我不提任何要求,先讓學生用相機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小局部進行試拍,在拍攝中學生可以先感知構圖的奇妙魅力。同時,對學生理解構圖提供了感性認知的基礎。
美術與信息技術學科之間存在諸多聯系,在彼此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多媒體會越來越先進,將不斷推動現代化發展,繪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資源及內容存儲量大,視、聽、讀、思、析同步,不受課堂條件的限制等方面的優勢,使繪畫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并把美術知識融入信息技術中,使之更加完美。我們有理由相信,將信息技術與美術進行結合會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參考文獻:
[1]王曉紅.淺談寓快樂于美術教學中[J].藝術科技,2015(12).
[2]袁薈麗.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美術教育有效整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