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筠
摘 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教師應創設情境,從教材和生活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唯有堅持習作興趣的培養,才可能實現學生習作能力的螺旋式進步。
關鍵詞:作文;激趣;生活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教師怕教,學生怕寫。作文課上,教師滔滔不絕地講,針對如何選題、如何立意、怎樣布局謀篇,甚至如何開頭結尾,指導得細致入微。教師認為,只要學生按自己講的方法寫作文,一定能寫一篇“合格”的作文。但事與愿違,學生交上來的作文不是空洞無物,就是沒有新穎的立意和真情實感的流露,甚至有的學生呆坐一節課,無法寫出一句話。究其原因,我認為這是我們的作文教學沒有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學生不知情感從何而發。
嚴格意義上說,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都是習作啟蒙,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使其體驗口頭與書面表達,進而在實踐中學習并形成簡單的習作技能,所以,語文課程標準里將小學三個學段的作文都定位為習作,而非寫作,教學定位為習作教學,而非寫作教學。所以,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情境激趣
情境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把學生帶入虛擬的場景中,使外部的環境與學生內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聯系,強調通過觀察、感知、體驗發散學生的思維、想象。如播放與習作主題相關的音樂,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里的“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一句,意境優美,動靜結合,能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此時如果讓學生運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寫一個場面,學生一定能通過豐富的想象,寫出自己想說的話。
二、課堂引趣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對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練筆。具體途徑可以是:
1.從優美詞句入手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引導學生對文中的優美詞句進行品味,這種品味不僅要讓學生讀通、讀透,而且要指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悟出寫法,領會意圖,進而加以運用。
2.從典型段落入手
課文中有很多段落是非常有特點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充分體會,為自己所用。在反復誦讀之后趁熱打鐵,讓學生仿照文中的寫法,寫出自己的所見所感。
3.從讀后感入手
課文學完后,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抓住感悟點,寫寫讀后感。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加強學生對作者寫作技巧的認識,從而達到熟練運用的目的。
三、生活提趣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教師要時時記得讓學生取材于生活。習作主題確定后,教師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與主題相關的內容提取出來,再加以組合,最終內化為習作素材。要想取材于生活,需要做到:
1.生活中留意觀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習作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因此,在作文教學時,應該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深入到生活中,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事物的演變過程,觀察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走出課堂,去觀察大自然的花鳥蟲魚,傾聽自然界草長鶯飛,欣賞田園風光等。
2.生活中重視積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俗話也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有內容可寫,就要將五彩繽紛的生活內化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言寶庫。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息。因此,語言的積累不應局限于有限的課堂,而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跟周圍的人、物、事接觸,每天都接受到眾多的語言信息,尤其是我們身邊人的口頭語言,只要我們時時處處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采擷到語言的精華。在積累時,可以將生活中一幕幕精彩的場面、一段段精妙的語句及時地記錄下來,將其貯存于學生的語言倉庫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本“采蜜本”,及時記錄生活中的精彩語言。一學期下來,學生的“采蜜本”上記滿了成語、名言警句、廣告語等。另外,周末還可以布置學生和家長一同上街購物、上菜市場買菜,體驗生活,積累市儈語言;鼓勵學生大量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在活動中鍛煉自己,積累生活語言,隨聽隨記,隨見隨記。這樣,一個愛積累的好習慣悄然形成,學生的語言儲備一天天增多,說起話來自然能夠言之有物,語文素養就能提高,動起筆來就會下筆如有神,并且寫出來的文章定會文采飛揚。
3.實踐中提煉生活
作文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對生活有意識的提煉。同樣,作文的實踐過程反過來也可以反哺生活,擴大生活的內涵和外延,提煉生活的精華,提升人文素養,從而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基于這種認識,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開展一些生活氣息濃郁的作文實踐課,讓學生融入生活、體驗生活,在尋找寫作靈感積累作文素材的同時,發現生活的美,感悟生活的美,欣賞生活的美,進而樂于表達。
總之,作文教學是小學生語文學習諸能力中的難點,習作啟蒙既要立足學情,以趣為導向展開教學,又要將習作常識的滲透貫穿于習作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1]劉紹玲.關于新課標下作文教學的幾點嘗試[J].作文教學研究,2007(1).
[2]時金芳.作文教學問題歸因探析[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