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
當今教育事業突飛猛進,各種教學手段日新月異,教學成果層出無窮。然而,當前的小學生書法教學現狀,并不令人滿意,因為書法教學比美術教學要抽象、枯燥得多。面對的是理解能力不是很強而又缺乏耐心的兒童,教師難教,學生也難學。要想取得滿意的效果和成績的確不易,與其他學科相比,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因此,小學生的書法教學在素質教育的今天逐步引起人們關注。我們除了思想認識的問題外,應努力探討書法教學自身特有的規律,使其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書法教學的真正目的,應該是立足于美育,即培養學生對藝術之美的敏感,體驗對書法藝術美的創造熱情和表現能力。因此,在小學書法教學中,就應特別注意學生興趣的轉移和發展。其次,要對不同類型學生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這兩點是一種潛在力量和內在動機,它存在于學生的深層心理,教師要因勢利導、因人而異地進行耐心引導和說教,切不可急于求成。我們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習字興趣和沖動,使他們有足夠的熱情投入書法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我經常從如下幾方面進行教學訓練:
一、興趣和習慣是寫好字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寫字有興趣了,我們才有可能去練習。每當我看見別人提筆縱橫揮灑時,心里便有一種羨慕之情,回到家里,也寫寫練練,漸漸對寫字產生了興趣,一有空便靜心坐下來仔細寫,寫著寫著把漢字書寫從實用轉化成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魯迅說:“我國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書法藝術的形式美是通過有規律的組合線條作用于紙上而形成的,需要用心去學,花時間去學。練習書法不僅要有濃厚的興趣,同時也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在需要寫字的時候認真對待,絕不馬虎,從一筆一畫練起。在夜深人靜時,一個人坐下來讀帖、描紅、臨摹。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習慣,驅逐了內心的不安因子,心胸也隨之開闊豁達了。也許正因為如此,學校要開設書法課,一方面讓學生寫好字,更重要的,或許就是讓學生浮躁的心得以平靜,借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二、堅持與思考是寫好字的基礎
學習書法要勤奮,貴在堅持練習,書法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字都是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只有堅持練習一定的時間之后才可能進步,別想立竿見影,一步登天。我從剛參加工作開始,工作之余就練習寫字,看到什么地方字寫得好,就收集起來閑時練習,我收集歷年各年級的寫字字帖,像學生一樣經常練習,在練習的同時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充實了生活。當有時感到枯燥或者說沒有進步的時候,就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聽說枯燥期是每個練習書法的人都會遇到的,怎么寫都沒有進步,心里十分著急,這時我們可以暫時不要去練,而去讀讀帖,下下棋,到室外跑步、做操,呼吸新鮮空氣,等心里不著急了,再接著練習,這時就會稍有進步,很多人就是因為遇到“瓶頸”時沒有堅持,半途而廢,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進步。
三、技法和特色是寫好字的途徑
只有熟練掌握了書法的技法和知識,才有可能從一般實用寫字提到以觀賞為主的書法藝術創作高度。在練習時我體會到,學習書法要從練習楷書開始,它除了實用以外,里面還包含了大量的書法最基本規律和完備的筆法。它教練習者點畫的動作細節,我們要盡量把每個提按轉折做到位,經過長期練習養成用筆習慣。其次,要學會用筆,用筆尤其要注意起筆和收筆的地方。不管寫哪種書體,行筆必須自然,動作必須連貫,筆勢要流暢,動作要有節奏,要合于自然。要隨時隨地提醒自己,不要讓筆把自己左右了,你要左右手中的筆。再次,要會觀察,會讀帖,它將會直接影響寫字的準確度,只有全身心地進入字帖,才能進行細致觀察。觀察做到了,了解了字的筆法、字法、墨法、章法,每一筆的特點,筆畫的律動和節奏,就可以臨帖了。初學一個帖,點畫和點畫之間很難擺順,這就需要我們像學其他科目一樣去找規律,規律找到了,就沒那么難了。寫一個字,切忌把每個部分孤立起來,要做到協調。下筆要善于找參照,大膽落筆,隨時調整,控制字形,臨帖時自己的主觀不要被帖套住,要加入自己的風格,使自己的想法和激情在書法中體現出來,真正做到不僅有形美,還要做到有神韻,神形具備,這才是好的書法。一味地模仿,自己做不了主,就不成書法藝術。因為好作品,我們覺得它是隨心所欲的。
總之,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與中華民族精神成為一體,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我覺得學習書法有很多益處,可以培養我們的藝術修養,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質,可以逐步養成細心耐心、自覺認真的良好習慣,同時還有益于意志的鍛煉,可以受到民族精神,傳統美德的潛移默化和熏陶。所以,我們有責任繼承這一傳統,并在我所帶領的學生中發揚光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