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作叔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行業應用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如何加強中小學教師的相關信息技術培訓,從而指引學生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是現在教育行業中的首要問題。以此為出發點,深入分析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效益的對策,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開展提供良好的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培訓;效益;對策
一、目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培訓目標針對性不足
在對教師進行培訓時,很多培訓內容還是從基本的計算機應用知識開始,包括如何具體操作、如何在課堂展示等,但是并沒有就具體的教師教授的內容作明確性的培訓。每個學科的任課教師都有自己的課程特點,在計算機技術的使用程度上也不盡相同。若千篇一律地對教師進行培訓,致使教師形成講課方式的固有模式,容易使學生產生疲態心理,每個學科的上課流程都是千篇一律,毫無新意,這樣也就不能體現本學科的個性特點。此外,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都會受到培訓的影響,而忽略了最初的培訓目的。在培訓過程中的目標針對性不足,是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
2.培訓方式過于單一化
在實際培訓中,很多中小學校還是采用以講為主、以聽為輔的傳統教學方法,使教師的自由發揮受到限制,如同之前的學生一樣,只能被動接受相關知識,被動灌輸具體操作應用,如此違背了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的初衷,不利于教師將學習成果最終應用于實踐教學中。同時培訓方式過于單一化還容易使教師產生反感心理,認為這只是形式主義,缺乏真正的實踐操作。
3.培訓后不能真正應用
這也是現在培訓過程中出現的重要問題。很多學校的硬件措施相對較差,資金短缺,致使教師在培訓完成后不能真正應用到實踐教學中,導致理論培訓與實踐教學不能完美結合,教師的教學手段只能停留于原有的教學基礎上,教師受訓的目的沒有真正地發揮出來。
二、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效益的對策
1.加強信息技術培訓的目的性
只有加強信息技術培訓的目的性,才能提高中小學教師技術培訓的效率。中小學教師接受培訓的根本目的在于將先進的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更好地帶領學生學習。因此在對教師進行培訓時,除了包括技術層面的應用外,還要包括信息技術文化素養以及對其的認知理解等,確保教師的受訓效果。此外,還可以根據教師所教授的學科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比如語文學科涉及信息的全面整理,數學學科則涉及數學符號的編輯整合,英語還會有音頻、視頻內容的插入播放等,都可以在培訓中具體講解,增強教師學習的趣味性與主動性。
2.完善信息技術培訓的多樣性
若信息技術培訓相對多樣,則更容易被教師所吸收接納。具體做法為可以根據教師的年齡劃分為集中講解與單一傳授的模式。很多優秀的教師年齡較長,因而在新科技應用前反應相對遲緩,針對此種情形,在培訓時就要特別對待,予以更多耐心去指導,以確保這些教師能夠靈活運用信息技術;而對于其他接受程度較快的教師則可以進行集中講解的模式,提高培訓效率,并在集中講解完成后,留出更多時間讓教師自行研究探索,對于具體出現的問題也好由培訓機構的專業人員進行進一步講解說明。同時在培訓結束后,也可以由培訓機構人員組織教師進行線上交流,以便在實際操作中遇到棘手的問題時能夠及時解決。這種完善信息技術培訓的多樣性措施,也是加強信息技術培訓的目的性的重要內容。如此才能保證信息技術的培訓真正落到實處。
3.保證信息技術培訓后的繼續支持
保證信息技術培訓后的繼續支持是促使信息技術培訓能夠長遠發展的最終保證。這需要資金與設備的大力支持,還需要相關專業人士的技術指導、后期跟進,才能真正予以實現。對于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地區,國家一定要對其給予資金支持,以確保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而專業人士的技術指導不僅在于技術方面的問題,還包括在實際教學中與課程相融合出現的難題,比如思維導圖的有效建立與應用、幾何畫板的互動技術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信息技術培訓的最大優勢,才能實現對中小學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的最終目的,從而提高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效率。
中小學教育屬于學生義務教育的階段,其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日后的整體發展,因而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職責也日益增大,教師必須要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保證自己的教學水平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茁壯成長。在教師中開展信息技術的內容培訓,并提高其培訓效率,正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在幫助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促進中小學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提高中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從而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根本宗旨。
參考文獻:
[1]余雅麗.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欒云波.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