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天津市南開區科技企業工會聯合會發揮技能人才工作室集群效應人才“夢工廠”走出更多技術大拿
■李洋
“該平臺可以隨時在線查看病人的健康檔案、采集健康數據、監測治療效果,還可面向轄區內的全體居民提供咨詢、診療等服務,大大提高了患者病程管理的連續有效性,促進慢性病的規范化、智能化、遠程化管理,滿足了廣大社區居民居家防病、治病的需求。”不久前,在九安醫療公司的劉毅勞模企業家導師工作站里,勞模企業家劉毅向記者介紹著這項社區遠程智慧醫療云平臺新技術,由于該技術開啟了“身在社區,診在名院”的服務新模式,得到了廣大用戶的好評。
這是天津市南開區科技企業工會聯合會開展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創新活動的一個縮影。據了解,為進一步發揮勞模、技能型人才作用,解決園區企業在工作室建設中存在的布局松散、“單打獨斗”局面,南開區總工會出臺了“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建設意見和管理辦法,即在規模較大、職工人才較多的企業,以勞模導師工作站為軸心,培育一批以專業性更強的高精尖人才命名的人才工作室,形成“小項目自力,攻難關合力,大課題群力”的集群化新模式。如“80后”技能人才索超與他的團隊針對百姓生活中的“痛點”相繼設計出多功能電動輪椅,站立助行器等產品,有效解決了下肢癱瘓、腦癱患者的出行問題;和泰鑫公司以技能人才鐘秀昆領銜,為西門子和SEW減速機公司研發制作了大型齒輪180度翻轉機,幫助客戶解決了大型工件加工過程中的180度翻轉問題,他們將此技術推廣到OTIS電梯、波音天津公司等中外企業,受到客戶的高度評價,公司目前已注冊3個實用新型專利。
南開區科技企業工會聯合會根據“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思路,以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為著力點,致力于勞模企業家導師工作站、工人發明家創新工作室的創建活動,為高技能人才搭建研修平臺,并以此為孵化器,讓技術大拿發揮示范、激勵和帶動效應,通過攻關、研發、交流,培養技能領軍型人才,將越來越多技能強、愛鉆研、肯攻關、企業發展急需的優秀人才“孵化”成為獨當一面的技能大師。
截至目前,南開區科技企業工會聯合會已創建勞模企業家導師工作站4個、工人發明家創新工作室3個,共完成技術攻關303項,科研創新成果33項,獲國家專利數量46項,創造經濟效益1300萬元,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通過創建勞模、技能人才工作室,推進技能型人才隊伍的建設,不僅使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而且使勞模技能和工匠精神得到了有效傳承。”南開區總工會負責同志說。隨著培育體系日漸完善,高技能人才工作室的創建工作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人才孵化器作用以及由此帶來的人才“夢工廠”集群效應也得到全面彰顯。據悉,今年區總工會還將在基層企業中選優,再命名一批工作室,加速構建金字塔型工作室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