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魯民
樵夫·駱駝·愚公
文/陳魯民
人民需要什么樣的干部,歡迎什么樣的公仆?民間有很多形象的詮釋與解讀,都很生動傳神。而在我心中,他們應具備這樣三種形象。
一是當人民的樵夫。“全國優秀縣委書記” 廖俊波因公殉職后,短短幾天就有40多萬群眾自發在網上悼念,贊揚“他就像個畫家,在一張白紙上能畫出美不勝收的圖畫;他就像個魔術師,總能在困境中拿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招;他像個救火隊長,哪里有急難險重任務,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钡腋蕾p他對自己的定位 “樵夫”,他就像個樵夫那樣,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用樵夫的精神不斷打磨著自己,砥礪著自己,提升著自己,“只砍枯枝當柴燒、留下青山護水清”。走到哪里,就為哪里帶來變化,不論干啥,都要干出名堂,心緊貼著百姓,勁往帶領大伙奔小康上使。誠如習近平總書記評價的那樣,“不忘初心、扎實工作、廉潔奉公”。每個黨員、干部都應向廖俊波學習,做一個勤懇創業默默奉獻的“樵夫”。
二是當好人民的駱駝。老一輩革命家任弼時同志,勞苦功高,地位顯赫,卻有平生“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煩人,三怕用錢多。他工作起來常常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中央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曾想給他減少工作,他堅決不同意。中央規定他每天最多工作4小時,他卻常常超過10小時,病逝前幾天還在忙碌地工作。他為群眾想得多,為革命想得多,唯獨為自己想得少,凡事總怕麻煩人,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就決不找人。他從不居功、吃老本,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而且還嚴格要求子女及身邊的人這樣做。葉劍英同志曾在《黨和人民的駱駝》一文中寫到:“弼時同志終身都是勤勤懇懇埋頭苦干,一心只有黨和人民的利益,從不計較什么名譽地位,不管人家知不知道,他總是三十年如一日地為黨、為人民貢獻出他的一切。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著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任何的個人計較。”這樣的“駱駝”越多,我們的事業就越興旺,人民就越幸福。甘當這樣的“駱駝”,負重前行,任勞任怨,是每個黨員干部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當好人民的愚公。1945年,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了閉幕詞《愚公移山》;1957年,毛澤東在一份經驗材料上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苯裉欤跒閷崿F全面小康目標的奮斗中,我們需要更多的愚公,他們要堅定不移,堅持不懈,不聽智叟的冷嘲熱諷;他們要吃苦耐勞,堅忍不拔,有挖山不止的韌勁,這應該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又一種形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李保國,35年如一日,把太行山區生態治理和群眾脫貧奔小康作為畢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層200多天,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帶領10萬農民脫貧致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說:“李保國同志堪稱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我們的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個廖俊波式的“樵夫”,不辭勞苦,赤心為民,“峰后月明和嘯去,水邊林影晚樵還”。需要任弼時那樣不計其數的“駱駝”,不圖名利,默默奉獻,“一聲不鳴負重行,萬里黃沙渡若飛”。需要一批又一批李保國式的“愚公”,奮力拼搏,自強不息,“日復一日掘新土,白發赤心猶挖山”。如果我們的黨員干部都自覺向這三個形象靠攏,學樵夫艱苦奮斗,學駱駝埋頭苦干,學愚公堅忍不拔,則勢必百姓大喜,面貌大變,事業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