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建軍
讓審議意見擲地有聲
文/周建軍
貴州省岑鞏縣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新一屆代表圍繞脫貧攻堅、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等方面踴躍發言,綜合整理出建議86條。會后,統一轉交“一府兩院”,縣人大常委會將進行跟蹤督辦。審議發言綜合整理為建議得到切實辦理,代表予以廣泛好評。
代表法規定了代表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的首要工作就是審議列入大會議程的各項議案和報告。以往各地召開新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時,各界關注的焦點往往是選舉和有多少代表提出的議案被正式立案通過,代表審議發言鮮有顧及。
代表在人代會上提出的書面建議,有專用紙張,有特別要求,法律規定必須交辦,必須答復。而缺少制度跟進的代表審議發言,卻常常處于虛置狀態,除一些意見比較集中地被吸收到“一府兩院”工作報告中,大多是“一審了之”,由工作人員記錄后,反饋給大會秘書處。很少有將代表審議發言歸納整理,正式交辦并限時辦理的。如今,岑鞏縣人大將人代會代表審議發言進行梳理,采取“分級負責、歸口管理”的原則和一案一文的方式進行辦理,為各地人大開了個好頭。同時也是在昭示這樣一個嚴肅命題:代表在人代會上審議議案報告是站在國家政壇上為民立言,理應得到尊重。
岑鞏縣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主席團會議增加了一項新的議程——聽取代表審議時提出意見建議情況的報告。由于事先列入主席團會議議程,這樣的處置程序使得代表審議發言在整個會議期間備受重視。
事實也證明,代表審議意見對書面代表建議是一種有益補充,一些審議對相關部門工作的批評較為直接,更具針對性,可以更好地發揮代表建議對“一府兩院”的監督作用。同時,這也是對代表履職的一種回應、一種認可,對代表起到極大的激勵作用。代表的審議發言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擲地有聲、落地生根,這在無形之中就會調動代表的履職積極性,促使代表會在履職過程中更加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更自覺地提升自身水平。在這種良性互動中,人大的制度功效會愈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