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擬出臺全國首部審計整改監督地方法規
長期以來,審計對象在對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方面一直存在重視不夠、整改不力、公開不及時不充分等問題。近日召開的甘肅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審議了《甘肅省各級人大常委會審計整改工作監督辦法(草案)》,標志著全國首部審計整改工作監督的地方性法規正式進入立法程序。
甘肅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肖慶平介紹,近年來,全省各級人大常委會在改進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報告機制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效。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整改工作認識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整改不到位、不徹底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由于監督法等法律法規對審計整改監督的程序、方式、方法等內容的規定比較原則,實踐中缺乏規范化、程序化的制度。因此,制定審計整改工作監督辦法十分必要。
關于審計整改的監督方式,辦法草案提出,縣級以上各級人大常委會可以采取聽取和審議審計整改情況的報告、組織專項視察或者調研、開展詢問和質詢,或者組織特定問題調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監督方式,對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進行監督。辦法草案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大常委會將聽取和審議本級人民政府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報告,列入年度監督工作計劃。必要時,人大常委會可以聽取和審議審計查出問題比較多的部門、單位整改情況報告。
來源:法制網
遼寧:規定大氣污染查處不力給予行政處分
近日,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遼寧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共6章67條。這部法規在“法律責任”一章約定了9種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的情形。
9種情形包括:未按照規定制定、實施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的;未依法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違反規定核發排污許可證的;應當依法公開大氣環境信息而未公開的;對大氣環境違法行為包庇的;對重大大氣環境違法案件或者突出的大氣污染問題查處不力,導致嚴重后果的;對舉報不及時處理或者泄露舉報人相關信息的;應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大氣污染案件不移送的;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這些情形若涉嫌構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
將于8月1日施行的這部地方性法規還就“重污染天氣應對”單獨列章并首次予以法律上的職責明確。
來源:遼寧省政府網站
廣東河源:代表建議辦理將實施“亮燈”管理
日前,廣東省河源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主任會議,審議了《河源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市人大代表建議督辦工作辦法(修訂草案)》。從今年開始,河源市人大常委會將建立代表建議辦理“亮燈”管理制度,代表建議辦理工作作為政府組成部門年終述職的一項重要內容。
“亮燈”管理制度對代表建議的承辦情況、辦理進展情況、辦理結果等實行分階段的“亮燈”通報。對工作被動拖沓、敷衍塞責的,將在媒體上讓其“亮亮丑”;對建議辦理代表不滿意的,要在次年建議交辦會上作檢討。
會議強調,建立代表建議“亮燈”管理制度,是市人大常委會今年的一項創新和亮點工作,切實解決議案建議辦理工作中出現的“被解決”“被滿意”等問題,能夠充分調動人大代表履職積極性,充分體現人大有為、有位、有威。
來源:《河源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