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生
當人工智能逼迫我們失業(yè)之后
□林墨生
沒有人能預測,在未來的10年或者20年里,在我們的經濟生活領域將會掀起一股多么猛烈的自動化大潮。但即便是在今天,我們也已經感受到了這股大潮來勢洶涌:
據報道,從2014年起,廣東東莞市每年都安排資金推動那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yè)實施“機器換人”項目。在美國,過去的兩年間,自動化取代了1.7萬個后勤部門的崗位。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一項調查發(fā)現,在未來20年里,自動化的普及可能會導致美國47%的就業(yè)崗位被機器所取代,而在中國這一比例將高達77%。毫無疑問,從制造業(yè)到服務業(yè),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將會消失或者改變。
這些變化會對年輕一代的教育產生重大影響。而我們更需要深思的是,那些直接受到沖擊而因此失業(yè)的成年人該怎么辦。也許有人會說,機器取代人工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了,當年工業(yè)革命的時候,不也導致了許多傳統(tǒng)工作崗位的消失,然后有更多的新崗位來讓我們就業(yè)嗎?但是信息革命的特點就是發(fā)展速度極快,我們還會像農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那樣有充分的時間適應新工作嗎?
如果還抱著“革命是你們下一代的事”這樣自欺欺人的想法,遲早是會被淘汰的。為了更好地適應這場變革,數以億計的成年人將不得不開始學習新的技能,從處理數字技術基本技能到更多的新時代人類技能,即如何在數字化信息時代與人交流、合作或創(chuàng)造。
而要達到這一目標,人們應該將注意力轉向成人教育和再培訓。近年來,這個群體基本上被忽視了,資助他們的資金被削減。這種情況將會得到改變,幫助成人學習新技能將會被提上政治議程,新加坡和法國正在展示他們在這方面的努力。
2015年新加坡推出“未來技能”培訓計劃。政府為年滿25歲的公民提供個人技能培訓賬戶,給予培訓補貼,新加坡公民可以用這個補貼款項購買培訓課程。
同年,法國政府也建立了類似的“個人職業(yè)教育賬戶”,對當事人的職業(yè)生涯進行終身跟隨記錄,并提供150小時的培訓時數。此外,其國家和職業(yè)培訓基金共同出資10億歐元,對50萬失業(yè)者進行相關職業(yè)培訓,幫助他們找到新工作。
一些國家會利用稅收優(yōu)惠鼓勵公司加大對低薪員工的培訓投資,而公共財政也需要幫助低收入者從工作中抽出時間以提升他們的技能。其實,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取代并不意味著工人就會完全下崗和失業(yè),一些公司會安排那些員工轉崗,并給員工提供新的技能培訓。
有了資金和學習目標,我們肯定要問,在哪學?在信息化時代,最好的地方當然是在互聯(lián)網上學習。而各國政府也正在努力推出新的在線課程填補這一空白。
英國的產業(yè)大學是本世紀初出現的倡導全民終身學習的新型教育組織,是英國政府制定“學習時代”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于2000年推出一系列在線培訓課程,提供各種各樣短期或長期的課程,在高峰時期有100萬人同時在線。
從2012年起,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也簡稱慕課)高調興起,席卷全球。首先是美國各大頂尖高校開辦了各種類型的網絡課程,而英國、德國、澳大利亞以及中國的大學都紛紛緊隨其后。這些學習平臺匯聚了頂尖大學和專業(yè)組織在內的眾多合作伙伴,打破傳統(tǒng)的學生、老師和學校的模式,目的是要構建一個遍及全球范圍內有無數參與者的終身學習社區(qū)。網絡上會提供多樣全面的課程內容,讓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接觸到頂尖學者大師所傳授的知識。在上面學習是互動式的,除了可以閱讀課程資料、做習題,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與他人交流討論。
未來是屬于誰的時代?機會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從現在開始就要作好準備,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提升自己,在以后的變革中你才能夠立于不敗之地。
(摘自《百科新說》201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