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躍崗
(集美工業學校,福建 廈門 361022)
中職理論課堂評價指標體系的分析與研究
孫躍崗
(集美工業學校,福建 廈門 361022)
文章通過中職課堂評價的研究現狀的調研并結合教學工作實踐,提出了建立課堂評價指標體系應主要針對教學設計評價、教學過程評價和教學效果評價3個環節展開分析研究的觀點,同時采用德爾菲法構建了包含一級指標3個、二級指標13個、三級指標41個的中職理論課堂評價的指標體系。上述課堂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對中職課堂教學評價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課堂評價指標體系;德爾菲法
課堂評價是指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準確的說是指對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客觀對象所進行的評價。評價的范圍包含了學生“學”與老師“教”的兩個方面,關注的重心點放在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教師專業和學生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隨著時代的進步,目前的教學模式已經由原來的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上來。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關注課堂教學的同時,應該建立一整套新的評價體系來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
長期以來各個教育研究結構和部門更多的關注的是教育模式的改革、教學方式的創新,卻對具體實施的載體--“課堂”關注不足,對課堂評價的研究不夠充分。同時,在以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為主要對象的研究中,對中職教育的研究明顯落后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職教育研究的關注熱度不足。
通過調查CNKI數據庫中關于課堂教學類的論文,歸納后得到以下數據:以2016年為例,當關鍵詞是“中職 課堂教學”時,共有1931篇論文收錄(見圖1)。而當關鍵詞是“中職 課堂教學評價”時,則只有149篇論文收錄(見圖2)。

圖1 2016年關鍵詞“中職 課堂教學”

圖2 2016年關鍵詞“中職 課堂教學評價”
其他年份的搜索情況也都類似。如果再以“中職課堂評價指標體系”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只有寥寥的幾篇文章符合搜索要求。在發表論文的數量逐年增多的趨勢下,中職課堂教學評價卻停滯不前,相關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更是寥寥無幾,使得中職教師對具體的課堂教學評定無從著手,對實際的教學指導意義不夠充分。
鑒于上述情況,通過文獻研究并結合教學實踐,文章建立了一套中職課堂教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幫助一線教師能夠更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達到預設的教學目的。
圍繞著一節課,不論是理論課、實踐課還是網絡互動教學課程,均可劃分為3個階段:
一是教學設計階段,教學設計是關乎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重要環節,有了好的教學設計才能夠完成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課程,很多教學要素的評價也在此階段有所體現.
二是教學過程實施階段,此階段是在課堂環境下實施,體現了教學主體與教學資源的交互過程,是課堂教學的開展環節。也是尤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學過程開展的不好,就算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成功。
三是教學總結反饋階段,此階段主要的表現形式是課后作業或者是課后的作品。教師通過查看學生的反饋,可反思教學過程乃至教學設計,從而對下一次的教學有所促進。
這3個階段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所以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應主要針對教學設計評價、教學過程評價和教學效果評價3個方面展開分析研究,以使所建立的指標體系能客觀、充分地反饋上述過程的結果和特點。
本指標體系的建立采用德爾菲法。方法采用相互隔離的通訊方式分別將所需解決的問題單獨發送到各個專家手中,專家之間不得橫向聯系相互討論,調查人員把結果回收匯總,整理后得出綜合意見。根據該意見及專家的建議,再分別反饋給專家,再次征詢專家的意見,各位專家根據反饋意見修改自己原有的表格,再次匯總,多次反復,當可信區間內的和諧系數大于0.7時通過一致性檢測,即不同專家對指標意見的一致性較高,即停止調查問卷工作。此時的指標體系則是最終的版本。
在各種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具體指標的確定過程中,德爾菲法是一種常見的主觀、定性的方法,但被邀請專家的人數與評價體系的有效性并不存在線性的關系,即人數越多反而會增加研究過程的復雜性,并影響數據統計分析的過程。
使用德爾菲法時最佳人數應控制在10~20人,經綜合評價,本研究擬定的調查對象為中職教學一線人員和中職教學專家,人數共計16人。
使用德爾菲法時,編制第一輪的調查問卷尤為重要。問卷設計的是否符合中職教學的規律直接關系到評價質量的好壞。
通過對理論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有效性教學和教學反思等環節內容進行分析,并結合對職業學校理論課堂評價的相關文獻調查,把中職的理論課堂評價指標體系分為3個層次。其中一級指標3個,二級指標14個,三級指標42個。
第1輪調查問卷的發放和回收,統計結果顯示和諧系數為0.5,未大于0.7;修改評價指標后,再次進行問卷調查,第2輪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和諧系數為0.74,大于0.7,即完成了指標體系的建立工作。歸納整理后,中職理論課堂評價指標體系如下表1所示,其中一級指標3個,二級指標13個,三級指標41個。

表1 理論課堂評價指標
該指標體系中41個三級指標經過重要性排序后,重要程度較高的有23項,重要程度中高的有14項,重要程度為中的共有4項。
經過2輪的調查問卷研究,在教學設計評價環節,對中職學生特點的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是中職學生理論課堂教學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設計出一堂符合中職生認知規律的理論課程并按照一定的教學活動組織方式完成教學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中職學生不同于中小學普通教育學生,也和高等教育學生有很大的區別,他們好奇且動手能力強,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不扎實且不感興趣,對圖形圖像的興趣程度高于文字的講授,針對這樣的特點完成一堂課的教學設計,將是對理論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指標。
在教學過程評價中,是否采用了創新的方式進行授課成為評價的關鍵。普通傳統的講授型理論課堂教學普遍不適用于中職學生,老師講學生聽,最終的結果是玩手機和睡覺的現象特別突出。如何能夠采用實際的案例引導教學,用新鮮的組織方式刺激教學,用靈活的考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成為新時期課堂教學探索的關鍵區。在中職教學中,還有很多理實一體化的課程,一些動手實踐的課程,一些網絡互動教學形式的課程,這些都屬于在課堂上完成的課程,都屬于課堂評價需要關注的問題,采用一套相對廣泛,比較恰當的課堂評價指標體系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將很好的促進以上所述的各類型課程教學。
在教學效果評價中,指標體系的關注點在于學生是否學到了相應的知識點,并掌握了如何學習的能力,教學的有效性是否得到了體驗。通過對學生作品或作業的上交及完成情況,從側面反映課堂教學的效果并對之進行評價。
本研究的指標體系構建基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對中職課堂教學評價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雖然受資源所限,德爾菲法中的專家覆蓋面不足,未能完全體現出各地區中職教育水平的差異,但是該課堂評價指標體系對課堂教學評價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也希望通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實踐使指標體系更加完善。
[1] 岳秋.從整合到融合∶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上?!萌A東師范大學,2014.
[2] 梁潔,馬秀芳.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視角下的教學互動[J].教育信息技術,2014(2)∶3-8.
[3] 薛琨,小學英語信息化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的建構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3.
[4] 王翔,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中職信息化教學體系研究[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3.
10.3969/j.issn.1007-550X.2017.11.006
G712
A
1007-550X(2017)11-0048-04
2017-09-12
孫躍崗(1981- ),男,河北邯鄲人,高級講師,主要從事中職學校電子信息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