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舒
摘 要 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是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在全球化的發展之中,教育逐漸成為影響一國發展的重要因素。橫看中外,在資本主義革命時期,西歐美日等國家不斷的向率先發展的國家學習,促進自己國家的發展,使國家綜合實力逐步處于世界領先的水平。縱觀古今,尤其以中日對比最為明顯,日本兩次較大型的向中國和歐美的學習都極大的推動了自身的發展,躋身發達國家序列,與此相比,中國卻略遜一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歷史可供現在借鑒”,中國應當牢牢記住這些經驗教訓,在促進我國現代化的發展之中不斷學習,推動教育的發展,從而促進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早日建成。
關鍵詞 全球視野 中國 教育
中圖分類號:G23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歷史總是不斷地變換主角,輪番上演。五百多年前,一艘輪船打破了世界之隔絕,使得全球范圍內的政治、文化、經濟、軍事等互相借鑒,相互交融。隨著現在經濟全球化的速度不斷加快,全球化的狀態也由經濟全球化逐漸拓展到其他領域,如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這些不同的領域也在相互交融。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在實踐的過程中教育與文化等人文交流是最為一帶一路國家所接受。伴隨“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中國的教育實踐操作更要從全球化的視野出發,“全球化”賦予當代教育研究以“全球視野”的可能性。“視野”之于學術研究的意義,除其制約問題提出的背景之廣度和深度之外,也影響問題提出的方式和研究品質的高低。因此我們要博古通今,廣納中外的教育學習精神,從而才能不斷地提高我們自身的教育水平,進一步促進我國現代教育的發展。
1歐洲國家“學習精神”對我國的借鑒
大國之崛起展現了各民族在面對世界逐步聯系,交流逐漸加強的歷史背景下,國家發展的不同道路,每個國家憑借著自身的發展優勢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首屈一指的便是荷蘭這個國家。荷蘭通過制度創新,憑借著自身獨創的經濟制度率先進行了崛起與發展。西班牙與葡萄牙則通過海上霸權來鞏固自己的國家地位,在看到荷蘭有如此先進的經濟制度的時候,這兩個國家便通過征服海洋來不斷促進自我的發展。葡萄牙、西班牙的貢獻在于成功地超越了地理條件對人類的局限,進行了征服海洋的嘗試。葡萄牙和西班牙依靠伊比利亞半島瀕臨海洋的優越地理位置,憑借豐富的航海技術和經驗,在人類社會尚處于封閉狀態時率先進行了海洋探索,拉開了人類征服海洋時代的序幕。
大國崛起所帶來的啟示是多種多樣的,但其中不可忽視的一點便是“學習精神”所謂學習精神,便是要積極吸納這個國家的發展道路上的優勢部分,并且為我所用,特別是要注重該國家對教育的啟發,因為只有教育得以完善,才能夠促進一個國家進行長久性的發展,在這一點上,日法德等國家在自己的地盤上也通過這種“學習精神”向強國學習,不斷進行自我發展,最終躋身世界發達國家序列之中。
這些率先發展起來的國家無不是通過學習與創新這一條路徑來提升自我發展,當世界上有國家進行率先發展之后,現代教育便融入了這些國家的發展之中,并通過教育的發展促進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此時的教育包括了兩個層面:一是對內教育,即豐富和完善本國內的教育體制,并且以教育促實踐、促生產;二是對外學習,國家主動引導向先進國家進行學習,以彼之長補己之短。教育對現代化發展的突出作用在于用現代知識和技術裝備個體以提高勞動生長率,從而推進經濟發展。
2亞洲日本“學習精神”對我國的借鑒
學習他國優秀經驗的這種實例不僅發生在外國,在我國漫長的歷史歲月之中,這種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就是我國與日本的對比。在唐宋時期,日本人被視作荒蠻無禮之人,政治制度,經濟水平,文化實力都遠遠落后于中國。于是便有了日本來朝拜的諸多范例,因為他們正需要通過向中國學習來促進自己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為了貫徹這種學習而得的益處,公元645年,日本發起了“大化改新”運動,對日本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完善了日本的統治制度,并且奠定了未來日本的發展方向。反觀我國在清朝時期,此時的日本已經開展了諸如“明治維新”等向西方學習的運動,推動著自己向強國學習、向強國邁進。而清朝卻放棄學習,迷失在了自己最后的回光返照時期。也導致在中日甲午戰爭之中,清政府被日本一下擊敗。
中國作為正在崛起的新興大國,在推進國家治理機制現代化進程中,可以借鑒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在一些方面做出努力:要構建國家和社會體系運行的核心價值觀和主流意識形態,引導整個國家與民族的主流價值取向,形成團結奮進的社會氛圍,同時通過社會核心價值觀與主流意識形態的塑造化解內部分歧和矛盾沖突,形成維護國家與社會穩定運行的核心價值與主流意識形態基礎;此外還要適應國際體系運行規律,根據本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與影響扮演與自己地位和影響力相匹配的角色,維持本國與外部國家動態平衡關系的同時構建相對穩定的盟國體系與國家朋友圈,還要謀求國家自主發展道路,降低并最終消除本國對外部強權國家的不對稱依賴性,走自主發展之路。日本民族一再變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的成功嘗試,為轉型中的中國提供了寶貴啟示與經驗。
3總結
隨著全球化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當今世界機遇與挑戰并存,共同沖擊著全球進程中的每一個國家,而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所有成功的經驗都表明,一個國家想要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重視學習,重視教育,培養自己國家的學習精神,更要注重培養作為國家組成單位的公民的一種學習精神,公民教育的本土化是否合格,規范化是否有意義和價值,不能以我們自家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以國際通行的尺度來衡量,應該放到全人類的文明系列中加以定位,因此公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走向國際化,即將本國的成果拿到世界范圍內共享,并在世界舞臺上擴大自己的話語權。這就是所謂的“愈是本土的,就愈是世界的”。
參考文獻
[1] 文娟,李政濤.當代教育研究中的全球視野、跨文化能力與中國特色[J].全球教育展望,2013(07):44.
[2] 黃鳳志,郭玉強.大國崛起歷史經驗的反思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社會科學戰線,2015(05):176-182.
[3] 郭建如.社會變遷、教育功能多元化與教育體系的分化:全球的視野[J].教育學術月刊,20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