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娟
摘要:教師作為真正發揮幼兒園體育活動價值的主體,不僅需要幫助幼兒得到基本的鍛煉身體的技能和知識,還要樹立規則意識,提高社會性,同時要在活動中培養兒童不怕困難,勇敢、堅強的意志。良好的策略是幼兒體育活動效率的保證,也是實現科學活動目標的保障。
關鍵詞:教師策略;幼兒;體育游戲活動;影響
《指南》指出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1]。這就要求教師的精心呵護與適宜鍛煉相結合,而體育游戲是實現這一要求的有效途徑之一。《綱要》同樣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游戲[2]。
一、活動設計的策略
在戶外活動游戲的內容選擇上,教師應在研究幼兒的身體特點和運動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安排體育活動,總的來說,出發點是幼兒走、跑、跳、投、攀爬、鉆、平衡等基本動作作為考慮的內容,在器械的選擇上,采取由易到難的原則,經過實踐,沒有出現太簡單或者太難完成的情況,活動進行的很有序。幼兒完成的考慮到完成時間,選取三種器械進行搭配,完成效果上,不會完成的太快,也不會出現超時的情況[3]。
在活動目標的安排上,分析活動的重難點,游戲的趣味性與基本動作的聯系要兼顧,偏向哪一點都可能使活動能夠科學進行。當幼兒出現對某一次或幾項游戲興趣濃厚,反復玩,出現個別常規性游戲項目無人問津時,教師及時調整,或在常規游戲上增加一些新的花樣,這樣使各個環節達到均衡,幼兒興趣重新高漲。
在活動量的安排上,遵循從小——增大——頂峰——下降——放松的規律,體育活動開始時,應做一些運動量較小的動作,中間部分安排難度高的動作練習,使幼兒達到生理負荷的高峰,之后再安排活動量較小的游戲直至放松結束。這樣,孩子的精力得到足夠的“宣泄”,孩子們的身體也得到科學的鍛煉。
二、活動玩法的策略
幼兒在理解玩法及規則的基礎上才能保證活動秩序,避免出現安全事故。首先,通過身體示范。大班的幼兒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初步形成,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在介紹玩法時,可以親自示范一遍游戲過程,通過直觀形象的視覺刺激幫助幼兒理解游戲規則,逐步實現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其次,通過語言示范。大班幼兒能在集體中注意聽老師的講話,能結合情景理解一些相對復雜的句子。因此教師在講解內容時,首先要知道對幼兒傳遞的信息是準確的,并且爛熟于心,才能在講解示范時達到生動活潑,幽默明了的效果,并且要突出重點和難點,要避免因教師語言的隨意性對幼兒產生誤導[4]。
三、游戲中的策略
幼兒游戲中的教師策略,是教師對幼兒規則的建立過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同樣,沒有好的規則也不能保證幼兒整個游戲活動是完整順利的。因此,科學的規則必不可少。游戲的規則有外部規則和內部規則之分,外部規則來自于教師的要求,如教師規定幼兒在什么范圍內游戲,游戲時要注意安全等。而內部規則是幼兒在游戲中逐漸認識,體驗到的活動規則。游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幼兒實現自主性,因此要淡化外部規則,強化內部規則,這里就要求教師不單是簡單的管理者,不是機械的灌輸和傳授者,而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首先是一日生活常規的規則滲透,例如,戶外做操的站點,幼兒已經理解懂得執行教師規定的站位,在此基礎上進行戶外游戲時,可以借鑒這一常規,設置一些色彩鮮明的點或者線,幫助幼兒區分占位和活動范圍。幼兒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違反規則的行為,有時候是規則理解片面,有時則是因為太興奮而忘記了遵守,這時候需要教師發揮教育機智,在合適的時機對幼兒進行獎勵或者批評,當一部分幼兒做出正確的示范時候,及時給予肯定,用小禮品激發其他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對于活動中散漫的幼兒及時制止,對于參與度不高的幼兒及時跟進,讓他們迅速融入到集體
中來。其次,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做個性化指導。《指南》指出,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重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幼兒對游戲規則的理解和執行力存在一定差異,出現個別幼兒不遵守游戲規則而使游戲終止,要想讓幼兒理解游戲規則并執行規則,關鍵在于讓幼兒明白什么是規則和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對于理解差一點的幼兒,降低要求,給他一個最低標準,實現之后再做更深的要求,這樣就不會因為不理解做錯規則而影響活動,對于理解力強但是自我控制力差的幼兒,適當約束一下他的活動行為,活動強度降低一些,項目減少,便于教師跟進改正他的行為。這樣,通過不同的指導方式實現幼兒整體規則的進步。再次,通過集體的榜樣示范,潛移默化地讓幼兒理解并遵守游戲規則。有時幼兒在進行游戲前并非不了解游戲規則,但是執行游戲規則的時候卻未考慮到小組是一個集體,個人不遵守游戲規則的行為也會影響到小組。因此教師要合理掌控,對于做的正確的幼兒,可以讓他們多做幾次示范,引導其他幼兒觀察模仿,使整體步調達成一致。最后,集體討論,請幼兒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大班幼兒的游戲,教師引導幼兒共同討論,讓幼兒自己總結制定游戲規則,當誘餌成為制定規則的主人時,執行規則的自覺性才會不斷提高,而且同伴間的監督于提醒也比老師屢次強調游戲規則要顯著的多。幼兒只有在游戲中體驗規則帶來的樂趣,并覺得他們有用時,幼兒才會把執行游戲規則視為自己的內在要求,再不需要教師過多的介入。
幼兒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老師不斷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采取多種策略,使幼兒通過真實而有意義的活動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獲得完整經驗,促進他們身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李婷,盧清.幼兒對游戲規則的理解與執行力研究[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3(5):33-36.
[4] 張燕編著.幼兒園管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