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霞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音樂之家,他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音樂天賦。酗酒成性的父親為了把貝多芬培養成莫扎特式的神童,強迫他長時間練習鍵盤樂器,甚至半夜喝完酒也要拖他起來練琴。
因為平時練琴時略微犯困,就會被父親責打,貝多芬漸漸變得焦慮,唯恐浪費時間,長期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就算后來藝術創作越來越輝煌時,他也不能克服這樣的心理障礙。
貝多芬有個女鄰居,因為丈夫長期在外地工作,她要獨自在家撫養6個年幼的孩子,每天要應付的事情非常多,她卻從來沒有過焦頭爛額的模樣,盡管每天行色匆匆,從早到晚地忙碌,她的臉上卻總是掛著淡淡的笑容。
有一次,貝多芬看到女鄰居趴在窗臺上,在一張紙條上寫字,他好奇地走過去看,只見上面有許多小字,列出了今天要做的事情。一張小小的紙條上,竟然列出二十多條需要做的事情。貝多芬忍不住問道:“要做的事情這么多,難道你不會焦慮嗎?”女鄰居笑著說:“我喜歡把要做的事情都寫出來,先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做,完成一件就劃去一件,這樣從早到晚做事都不會慌亂,而且心中會有一種成就感,偶然還可以抽出一點兒時間曬曬太陽,喝一杯咖啡,自然不會焦慮啊。”
從這位鄰居身上,貝多芬忽然意識到管理時間的重要性,他從此也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每天把要做的事情寫下來,按照輕重緩急去處理。不管事情多么雜亂,做到心中有數就不會慌亂,成為管理時間的達人,讓這位音樂大師受用一生,創作出了更多輝煌的作品,為人類留下了無價的音樂寶藏。
適用話題:管理時間、規劃、凡事預則立
(徐麗麗薦自《書刊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