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宣維
摘要:教書育人,教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做人的原則;育的不僅僅是小孩,更是國家、乃至世界的未來。
關鍵詞:教育;王小汶
一年級新生中,有一個特別的孩子。他叫王小汶,見多識廣,聰明活潑,能說會道。他的母親在入學的家長會上分享了孩子學前教育的成果,看起來是一位非常重視孩子學習和教育,并以此為榮的家長。母子二人的表現,在開學的第一天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期伊始,班級建立了QQ群,我注意到汶媽的QQ名字是“汶少”,空間和背景墻曬滿了兒子在世界各地旅游玩耍、品嘗美食、學習英語、拉大提琴等各種頑皮可愛的照片。可是,不到一個月我卻發現了一些問題。小汶知識面廣,思維敏捷,但自控力差。他真不愧是家里的“汶少爺”,對一切規矩都仿佛視若無睹——課堂上隨意接嘴,任意發散,手腳根本停不下來;不拘小節,對衛生習慣和書寫習慣毫不講究,座位周圍丟滿了垃圾,書本作業上也到處涂涂畫畫。更令我頭疼的是,這小子不僅自己好動,在班上還很有號召力,一下課就帶領一群小伙伴在走廊瘋跑,完全無法做到學校要求的“慢走輕語”;每回被我逮個正著,要批評他時,他又會說出不同的理由來推卸責任,次次不重樣。
整整一年里,小汶除了敢于打破規則,性格特別突出之外,其他方面均是表現平平;而小汶的家長與其他孩子接觸多了,了解多了,自然也有了比較和思考。終于,他們有了些樂觀的憂慮!我發現,暑假里汶媽曬照片時,QQ名字從“汶少”變成了“汶小子”。
二年級,長大了一歲的汶小子對老師和家長更了解,膽子跟著變得更大了,主意也就更多了。學校提倡課間文明休息,慢走輕語,沒有同學和他瘋跑追打,他就自娛自樂——課間十分鐘,自己追自己的影子,一不小心撞上廁所墻,門牙撞斷半截;品德課干擾課堂被批評,一下課就伙同小伙伴給老師取綽號,毫不避諱的邊跑邊喊;語文課他覺得太簡單,所有生字都認識,便在課堂上異常投入的一邊畫畫一邊自言自語,還給周圍的同學介紹劇情。汶畫家似乎對創作有著無限的激情,一天可以畫無數張,座位附近扔滿了他的畫紙團。屢勸無果的情況下,我只好每天堅持拍照給汶媽,然而汶媽居然告訴我,汶小子在家不僅從不亂扔垃圾,還會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得干干凈凈。一個在家愛收拾整理的孩子在學校會是這樣的邋遢?汶媽的回答令我語塞。很快,汶畫家的創作場合從語文課拓展到了英語課。他不聽講不跟讀,老師提問就保持沉默;批評他,他理直氣壯的當全班同學的面說:“我學了劍橋英語,老師說我學的內容達到初中二年級水平了!”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聰明的孩子,每次檢測成績卻都不突出,在班上的情況甚至還有些尷尬。每次競賽無論怎樣動員,他都不愿報名參加。課外輔導班的老師也反應孩子紀律渙散,學習懈怠。
終于,汶媽急了,她不明白自己的兒子那么聰明,學前、課后還比別的孩子學得多,為什么總是成績平平,狀況不斷?我注意到,汶媽的QQ名字又一次發生了變化,從“汶小子”變成了“汶題多”。很快,汶媽有史以來第一次主動來到了我的辦公室,想要和我交流。這一次,我毫不含糊地指出了她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和溺愛,并嚴肅的告誡她繼續惡化的后果。然而汶媽卻和汶小子一樣,找出了無數理由來回應我對她兒子的建議。這樣的溝通毫無效果,無奈之下,我只好要求汶爸親自到校和我面談。好在汶爸非常能正視問題,承認所有的問題他們家庭都討論過,只是汶媽及四老一直不接受,不面對。
通過和汶爸的交流我了解到汶題多生活環境不僅優越,更充滿了愛、歡樂和寬容。家里人對他如同眾星捧月般呵護備至,所以汶題多生性自由奔放,活潑開朗,但也因從小缺乏約束,家長照顧太周全,所以不善于自我管理和情緒管理。汶媽望子成龍,但她十分篤信孩子的智慧而不忽略習慣的培養,教育孩子往往只是迫于老師的要求,流于形式或干脆直接默許孩子打馬虎眼。孩子掌握了媽媽的性格,越來越有恃無恐,學校教育也越來越無效。汶爸雖然非常清楚孩子的問題,也嘗試親自管教,但只要他開口批評孩子就會遭到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和汶媽的通力擠兌,不得已只好為了家庭的和睦而妥協。通過這次真誠溝通,汶爸終于意識到孩子到了非嚴管不行的地步了,于是堅定地跟我表態:不惜一切代價糾正孩子習慣[1]!
在我的指導下,汶爸采取了“家庭半軍事化人性管理”來規范汶題多的習慣。首先,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對待,向孩子指出問題,講明家長和老師對他的關愛以及轉變他習慣的決心,帶領孩子共同制定具體可行的行為準則,家長孩子做出對等的行為承諾。緊接著,我建議汶爸給汶題多制定科學合理的業余時間表,每天放學回家嚴格按表分配作業,大提琴練習,和學習劍橋英語的時間。如果拖拉,那就實行“痛點管理”——汶題多最愛吃肉,如果他故意違背時間表安排,那就斷肉一天。同時,我還要求汶爸重視汶題多的禮儀教育,引導他尊重長輩,培養孝心,改變孩子唯我獨尊的驕縱感[2]。
在學校,我也積極采取措施,對汶題多進行全方位的監督。首先規范聽課習慣: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發言,不畫畫,不玩學具,不下位,不找同學玩。剛開始時,汶題多很難完全做到,每當發現他上課畫畫,我就讓他把圖畫的內涵用作文的形式描述出來,同時通報汶爸斷肉一天。其次,重禮儀,重擔當,我要求汶題多尊敬老師,尊重同學,每當別人提出建議或批評,都要正視問題,承擔責任,不做無理辯解,不推卸責任。
經過近一學期的家校共育,嚴格要求,汶題多各方面有了明顯進步——自我約束能力顯著提升,從“課堂大畫家”變成“答題小達人”,開始能夠獨立規劃學習任務;責任心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犯錯后不再為自己抗辯,而是主動分析問題,獨立承擔后果;生活能力方面的提高更是卓有成效,座位附近再也看不到亂七八糟的紙團、衣服、飯盒、學具,“垃圾場”終于變成井井有條的“學習場”;最重要的是,汶題多的學習成績大大提高,期末考試數學和英語都拿了滿分,各科成績全優,被同學們評為“森林智慧星”;暑假經過努力學習順利通過劍橋英語二級,和大提琴四級的考試,與大提琴導師參加各種公開演奏,自信心明顯加強。學期結束后,汶媽的QQ名字終于從“汶題多”變“汶仔”[3]。
教書育人,教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做人的原則;育的不僅僅是小孩,更是國家、乃至世界的未來。因此,努力培養孩子們良好習慣,引之向善、向上,是我們每一個老師應盡的責任;對于這樣的義務,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銘記于心,不能有片刻懈怠。
參考文獻
[1] 孫淑華.關愛學生從心開始[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4(1):83-83.
[2] 陳雄光.一位問題學生教育轉化的理論與實踐[J].無線音樂·教育前沿,2012(9).
[3] 梁海麗.個性學生教育轉化工作探討[J].大眾科技,2012(5):195-1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