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啟星+常佳怡+劉保國+肖罡+朱飚



[摘要] 目的 通過分析垂體瘤患者的影像學信號表現,探討垂體瘤切除手術的最佳入路,為臨床垂體瘤患者的治療提供參考。 方法 選取我院神經外科2014年12月~ 2017年6月收治的垂體瘤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術前均采用磁共振進行檢查。 結果 質地軟組與質地韌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灶大小以及磁共振信號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功能性與無功能性以及病理功能性與無功能性垂體瘤的T2信號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質地軟組患者中臨床功能性和病理功能性垂體瘤占比分別為23.5%和68.6%,而質地韌組患者臨床功能性和病例功能性垂體瘤患者分別占比為55.6%和33.3%,兩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3.864,4.104,P<0.05)。 結論 術前根據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判斷垂體瘤的質地,若質地軟則以經鼻手術切除垂體瘤為宜,若質地韌則以開顱手術切除垂體瘤為宜。
[關鍵詞] 垂體瘤;磁共振;影像學;手術入路
[中圖分類號] R73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20-183-03
Imaging study on the nature of pituitary adenoma and selection of surgical approach
SONG Qixing CHANG Jiayi LIU Baoguo XIAO Gang ZHU Biao
Yuebei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Shaoguan 51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est approach of pituitary adenoma resection by analyzing the imaging signals of pituitary adenoma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ituitary adenoma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tumor from December 2014 to June 2017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Yuebei people'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efore opera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sex,course of disease,lesion size and magnetic resonance signal between patients with soft texture group and tough texture group (P>0.0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2 signal between clinical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and pathological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s(P<0.05),and the remaining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proportion of clinical functional and pathological pituitary adenomas in soft texture group was 23.5% and 68.6%,respectively,while the proportion of clinical functional and pathological 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s in patients with tough texture group was 55.6% and 33.3%,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2=3.864,4.104,P<0.05). Conclusion The texture of pituitary adenoma should be judged before operation according to M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f the texture is soft,it is advisable to remove pituitary tumor by nasal surgery.If the texture is tough,pituitary adenoma should be removed by craniotomy.
[Key words] Pituitary adenoma;MRI;Imaging;Surgical approach
垂體瘤是一組從垂體細胞發生的腫瘤,以前葉的腺瘤占大多數,來自后葉者少見[1]。垂體瘤是神經外科常見的顱內良性腫瘤,一般經過手術治療,常見的手術方法有開顱手術和微創手術[2]。目前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經蝶竇入路的微創手術已經成為首選的治療方法[3]。影響垂體瘤的手術入路選擇的因素包括腫瘤的大小、形狀、質地等,而質地是重要因素[4],但術前腫瘤質地評估具有一定的困難[5]。侵襲性垂體瘤是介于良、惡之間的一種交界性腫瘤,其瘤體呈腺瘤結節樣生長,且常侵犯周圍結構[6]。endprint
術前對垂體腺瘤質地、侵襲性的準確判斷,可作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案的重要參考[7]。對此筆者選取了粵北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收治的垂體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取得了滿意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粵北人民醫院神經外科2014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垂體瘤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行垂體磁共振檢查及術前激素水平檢查確診為垂體瘤;(2)患者愿意并簽署手術同意書和知情同意書。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16~77歲,平均(44.8±6.9)歲,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頭痛,月經不調,視力下降,乏力,肢端肥大,泌乳等。所有患者根據質地分成質地軟組(n=51)和質地硬組(n=9),根據臨床功能性分成臨床功能性(n=19)和臨床無功能性(n=41),根據病理功能性分為病理功能性(n=32)和病理無功能性(n=28),上述各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于入選病例完善常規檢查,重點包括視力視野檢查,激素水平測定、垂體MRI及凝血功能等檢查,并詳細記錄垂體瘤的大小、分型、與周圍血管神經的關系、有無侵犯骨質、硬膜。采用西門子3.0T磁共振設備對所有患者進行增強掃描,掃描序列分別為:T1加權成像掃描(包括矢狀位和冠狀位),T2加權成像冠狀位掃描,Blade-DWI成像冠狀位掃描以及T1增強成像冠狀位掃描。其中T1信號表示腫瘤處信號值/正常灰質信號值,T2信號表示腫瘤處信號值/正常白質信號值,T1增強信號表示腫瘤處信號值/灰質信號值,表觀彌散系數(ADC)檢測值及其比值表示腫瘤處ADC值/正常腦干ADC值。根據所有患者手術中垂體瘤的質地劃分成質地軟組和質地韌組,分類標準是切開腦膜后,若腫瘤可自行涌出,或用吸引器能夠輕易地將腫瘤吸出,通常不需用刮匙進行刮取記為質地軟組,拖腫瘤無法自動涌出,即使采用刮匙也較難刮出,用取瘤鑷鑷取時患者會感覺到有一定的牽拉感,若要切除常需要用銳器切或電凝記為質地韌組,分析質地軟韌與影像學信號的關系。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和百分數表示,組間采用兩樣本t檢驗法和χ2檢驗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質地軟韌與臨床資料及磁共振信號的關系
經統計分析質地軟組與質地韌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以及病灶大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表1可知,垂體瘤質地軟韌與磁共振信號無明顯相關性。
2.2 垂體瘤功能與磁共振信號的關系
根據術前檢查情況結合臨床癥狀將所有患者分為臨床功能性和無功能性垂體瘤,同時根據病理功能性將其分成病理功能性與非功能性垂體瘤,其與磁共振信號的關系如下表2和表3所示。臨床功能性與無功能性以及病理功能性與無功能性垂體瘤的T2信號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質地軟韌與功能性非功能性垂體瘤的關系
據統計質地軟組患者中臨床功能性垂體瘤占比為23.5%(12/51),質地韌組患者臨床功能性垂體瘤患者占比55.6%(5/9),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64,P<0.05);質地軟組患者病理功能性垂體瘤占比68.6%(35/51),而質地韌組患者病理功能性垂體瘤占比33.3%(3/9),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04,P<0.05)。
3 討論
垂體瘤的治療臨床上主要有3種方法,即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但除了泌乳素瘤外其他類型的垂體瘤多以手術治療為主,從國內外臨床研究報道來看,垂體瘤手術治療的不單單是切除腫瘤組織,此外還應該盡量保留正常的腺垂體組織,避免手術后患者發生腺垂體功能減退等并發癥。如垂體瘤患者發生垂體激素分泌增多和(或)顱神經以及蝶鞍周圍的組織結構受到壓迫等占位效應時,臨床上應考慮進行手術治療,若患者發生垂體卒中,則應該立即進行手術。垂體瘤的手術切除方法臨床上常用的有兩種即開顱手術和內鏡下經鼻手術,后者由于屬于微創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少,通常作為臨床上治療垂體瘤的首選方法[8-9]。但不同垂體瘤患者手術方法的選擇與腫瘤的質地、侵犯程度以及大小等都息息相關[10-11]。臨床上通常認為對于質地軟的垂體瘤患者,即使腫瘤向鞍旁和鞍上擴散,在鞍內腫瘤切除后,鞍旁和鞍上處的腫瘤也會隨著腦搏動慢慢回到鞍內,因此對于質地軟的垂體瘤行內鏡下經鼻手術較為適宜[12]。但是對于質地韌的垂體瘤,不僅鞍內的腫瘤難以刮除,鞍旁和鞍上的腫瘤也較難回到鞍內,因此內鏡下手術常無法獲得較好的切除效果,因此通常需要行開顱手術進行切除[13]。因此,在術前判斷垂體瘤的質地,對于手術入路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14]。磁共振成像技術在腦組織診斷中具有較廣泛的應用,特別是T1加權成像、T2加權成像以及T1加權增強成像等在垂體瘤質地判斷中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垂體瘤患者的影像學信號表現,探討垂體瘤切除手術的最佳入路,為臨床垂體瘤患者的治療提供參考,對此筆者選取了我院神經外科2014年12月~ 2017年6月收治的垂體瘤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質地軟組與質地韌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灶大小以及磁共振信號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功能性與無功能性以及病理功能性與無功能性垂體瘤的T2信號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質地軟組患者中臨床功能性和病理功能性垂體瘤占比分別為23.5%和68.6%,而質地韌組患者臨床功能性和病例功能性垂體瘤患者分別占比為55.6%和33.3%,兩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3.864,4.104,P<0.05)。從本研究結果來看,雖然質地軟組和質地韌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病灶大小以及磁共振信號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通過磁共振彌散性加權成像可較為準確地分辨出垂體瘤的質地和性質,對于垂體瘤手術入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endprint
總而言之,術前根據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信號判斷垂體瘤的質地,若質地軟則以經鼻手術切除垂體瘤為宜,若質地韌則以開顱手術切除垂體瘤為宜。
[參考文獻]
[1] 孫維曄,王富元,李愛民,等.42例神經內鏡下經單鼻孔蝶竇入路切除垂體瘤的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2,41(31):3327-3329.
[2] 蔡銘,林中嘯,張一平,等.經鼻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術體位擺放的選擇[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15):2508-2510.
[3] 嚴正村,張恒柱,王曉東,等.神經內鏡經鼻蝶竇垂體瘤手術鞍底重建策略[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6,13(2):98-101.
[4] 陳愛明.垂體瘤手術與術后并發癥的防治策略[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101-102.
[5] 劉赫,李溪江,黎庶,等.垂體瘤卒中與流行病學相關分析[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2,28(12):998-1000.
[6] 汪學松.垂體瘤MRI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5):107-109.
[7] 羅文軍,郭偉,羅甜,等.侵襲性垂體瘤的MRI診斷與影像學特征[J].現代腫瘤醫學,2014,22(11):2724-2726.
[8] 陳萬中.MRI對侵襲性垂體瘤的診斷價值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3,11(1):94-95.
[9] 王松林,李丹.腦垂體瘤的手術治療方式及應用意義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4):76-77.
[10] 王雷,魏盾,崔曉亮,等.內分泌激素水平與垂體瘤手術患者預后的相關性[J].廣東醫學,2014,35(15):2365-2367.
[11] 溫大平,賈棟,李維新.經鼻蝶神經內鏡垂體瘤手術與顯微鏡手術的對比研究[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14(4):200-203.
[12] 李杰,王漢東,杭春華,等.術中磁共振成像在大型侵襲性垂體瘤手術的應用[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3,26(1):49-51.
[13] 樊成,余小祥,徐劍.內分泌激素水平與垂體瘤手術遠期療效相關性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3):745-746.
[14] 王飛.不同類型垂體瘤手術前后內分泌激素水平監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3,23(34):80-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