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敏
【摘 要】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有效發揮會計監督職能,不僅可以維護財經紀律和社會經濟秩序,還對健全會計基礎工作、建立規范的會計工作秩序、防止和發現會計造假、提高會計核算和管理工作水平起到重要作用。當前我國會計監督工作相對滯后,會計監督效果不明顯。因此強化會計監督作用,重視會計監督體系建設,對經濟健康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會計監督;會計信息;外部監督
會計監督由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國家監督三部分組織。也是指會計機構中擁有會計監督職權的相關會計人員,依照會計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對政府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主體的經濟活動過程及相關資金運動狀況進行監察和督促。實施會計監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保障國家宏觀調控所需經濟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有助于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和維護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利益集團的合法權益;有利于提高企業經營決策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一、會計監督的重要性
(一)規范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
會計監督工作依托客體是企事業單位上交的會計報表,詳實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會計數據完整性。經過查實,虛假的、不完善的會計信息受到嚴厲的問責和法律制裁。而會計監督工作,能夠使經濟主體加強自身的誠信建設,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有利于決策者的理性決策,維護公平的市場秩序。
(二)實現資產的安全、保值
會計監督通過對資產的管理活動,保障公司資產數量與賬面數量相符,杜絕無關人員與公司資產的接觸,防止出現國有資產用于私人使用的現象,實現資產的安全與保值。
(三)防止企業偷稅漏稅
國家通過向企業征收稅費的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和發展速度。企業為維護高收入的利潤總額,可能存在制造低于實際經營收入的財務報表,從而降低繳納稅費的數額,該行為擾亂市場競爭的公平,嚴重破壞了國家經濟的發展環境。因此,會計監督能夠遏制企業偷稅漏稅的不正確發展方式。
二、會計監督不力原因
(一)對會計監督體系重視不夠,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有部分企業的管理者缺乏重視并健全完善會計監督體系意識,這種意識的淡薄使其并沒有把會計監督工作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納入到企業的日常管理事務中去,使得企業的會計監督工作難以充分發揮自身功能。
我國與會計監督有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會計法》只是為企業的會計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了大致的方向,卻沒有提出具體的細節和做法,對會計監督管理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也沒有詳細的分析解答,缺乏實用性和操作性。
(二)政府與社會監督職責不到位,監督存在局限性
政府監督由于受到自身工作地點限制,監督工作開展并不順暢,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調查不深入,監督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在社會監督中,注冊會計師與委托主體之間極易形成經濟利益勾結,會計中介組織為了增加機構的經濟收入,委托主體為逃避高額稅收;部分注冊會計師會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制造虛假的會計信息,導致外部監督本身職責不到位。
由于監督的局限性,社會審計監督中會計師事務所與主管部門之間的關系復雜,行政色彩濃厚,監督的獨立性有限;政府部門監督中監督分工不清,職責不明確,使得部分政府監督失去威懾力,監督效果也并不理想。
(三)會計監督人員素質不高,監督方法落后
會計監督人員的理論知識不扎實,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和再教育不到位,國家出臺新的會計法律法規得不到學習貫徹;會計人員自身的職業道德不堅定,存在徇私舞弊現象,制造虛假會計數據,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監督工作主要包含檢查原始憑證的真實合法性、會計分錄有無毀滅更改現象、單位財產物資與賬款是否賬實相符等,這種檢查的重點在會計核算,保證會計數據的一致,但對于發現企業內部財務問題作用不大,從監督方法本身就制約了會計監督工作面,必然弱化會計監督。
三、強化會計監督的對策建議
(一)重視會計監督工作,完善會計監督的法律法規
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要逐步完善企業中會計監督機制的相關制度和流程,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轉變觀念,加強對財務和會計管理知識的學習。通過對相關法律的研究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會計管理計劃和體系。管理者要積極與相關會計監督機構交流與合作以加強會計管理技能的學習和相關信息的交流,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
會計工作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會計法規、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其中《會計法》處于會計法規的核心領導地位。因此強化會計監督,首先要完善《會計法》的內容,擴充對會計監督的相關規定。結合會計監督工作的具體情況,制定出更多符合會計工作實際的會計法規,保證法規體系的一致性。同時,加強法律的約束力,會計人員的會計監督工作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貫徹執行,對于違反會計法規的行為出臺具體懲戒措施,使會計監督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二)注重監督效果,建立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
會計監督需要給予政府更大范圍的知情權與參與權,深入調查企業經營狀況,對違反會計法規的企業給予嚴厲打擊,尤其是整治政府權力尋租行為,防止腐敗行為破壞市場經濟的公平性。在社會監督方面,整頓會計師事務所中的不正當交易行為,杜絕徇私舞弊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的行為。同時,外部監督要與內部監督相協調,增強會計監督的全面性與完整性,提高會計監督的工作效率。
實踐證明,有效的會計監督需要建立在健全的內部會計監督機制之上,根據內部各職能部門分工不同,形成相互制約牽制的平衡狀態,以此形成內部控制機制,并不斷的進行規范、系統化。明確各個崗位人員職責權限具體情況,建立內部機構進行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制衡,保證各部門各負其責、協同運轉。要建立健全的內部獨立的審計機構,對內部會計資料進行定期細致的審計,通過有效的辦法和程序加強內部控制力度,同時監事會要積極發揮監督作用。
(三)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調整會計監督的側重點
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監督管理,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強化會計監督的根本要求。要加強會計人員的法制觀念,發揮會計人員的職責;要強化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加強會計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同時加強單位負責人的誠信教育。
擴大會計監督工作的內容,會計監督工作的重點不能只局限在會計核算的準確性與一致性,更應注重會計憑證的合法性與合理性。調整會計監督的側重點,會計監督人員要依法查處虛假的會計分錄、會計數據,使虛假的會計信息無立足之地。同時,在權力行使上,避免企業管理決策者對會計監督的干預與指導,優化會計人員的工作環境,確保會計人員獨立實行會計監督權。
四、結束語
通過對會計監督存在的部分問題和對策的分析,表明現如今在會計監督方面還需要通力合作,加深重視程度,加強機制建設與完善,加強國家和社會監督效果,并切實建立高素質會計人才,并強化職業道德觀念,才能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全面性,使得會計監督能夠得以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王輝.新形勢下提升企業會計監督實效性的思考[J].中國化工貿易, 2015 , 7 (27)
[2].趙燦燦.新形勢下我國財政會計監管工作的提升策略探索[J].中國集體經濟, 2016 (28)
[3].游芳、梅菁.會計監督存在的相關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 2016 (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