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
摘 要 職業健康心理學是在心理學與職業健康的交叉領域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學科。本文從前言、概念界定、國內外研究進展、主要關注焦點、研究應用及發展展望等3個方面對職業健康心理學作了簡要介紹。
關鍵詞 職業健康心理學 工作壓力 工作倦怠 工作-家庭關系 工作場所暴力個體 組織和環境因素
中圖分類號:R395.6 文獻標識碼:A
近十幾年來,面對著全球經濟和組織形態的日益變革,一個嶄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職業健康心理學逐漸出現并發展壯大。職業健康心理學則是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原則和研究方法,結合心理學相關分支領域。國內學者對于該學科領域的關注不多。從總體來看,雖然也有一些健康心理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領域的學者在研究中涉及到了職業健康心理學的不少研究主題,如工作壓力、工作倦怠、職場欺負、職場性騷擾等。但職業健康心理學作為一個新興的應用心理學分支學科尚未引起相關學者的重視。
1工作壓力
目前,學術界對工作壓力的研究已具系統性,具體表現在:(1)角色模糊、角色沖突所引起的角色壓力源是工作壓力的主要前因變量;(2)員工的個人內、外在資源在壓力過程中均有調節作用,尤其是個人普遍化的內控信念及對工作的掌控感都會對工作壓力的感受造成影響。(3)從心理學、社會學和系統性角度出發,構建工作壓力理論模型。
2工作倦怠
有關工作倦怠的結構定義、測量和理論模型的研究已取得豐碩成果,特別是關于工作倦怠形成原因的研究,已相當成熟,大致上可歸納為三大類:(1)工作與角色特性。有人際關系或互動、角色沖突與模糊、角色負荷、工作負荷過重、工作壓力、工作滿足、缺乏公平性;(2)組織特性有工作背景、組織結構;(3)個人特性。有人口統計變量、A、B型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個人預期、職業生涯進展。
3工作-家庭關系
隨著大量的女性投身到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雙薪家庭從業人員日漸增多,工作中發生的事件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家庭。要同時兼顧工作與家庭的雙重角色將為個人帶來較大的壓力,女性是首當其沖,而男性也比以往較多地卷入了家庭角色。
4工作場所暴力
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有關工作場所暴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暴力產生的原因和暴力預防上。暴力產生的原因一般包括個人因素、組織因素和社會因素:暴力預防包括組織預防和個體預防兩方面。
5個體、組織和環境因素
在工作場所中,個體的許多特征會影響組織和個體自身的健康。在OHP研究中,特定的個體水平研究變量主要包括人格、情緒、年齡、憤怒、工作狂、健康狀況、自我依賴和性別差異等。如伴隨著高強度工業化社會而出現的A型人格以及最新出現的D型人格,與工作壓力、睡眠不足、超時工作、過勞死有著高度相關。工作狂會對組織產生大量負面影響。大量瑣碎的情緒付出和勞動是導致工作倦怠的直接原因。
職業健康心理學研究展望自誕生至今,OHP不僅在學科的研究與建設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而且在許多工作組織中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綜合目前的研究和發展現狀,未來的OHP研究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本土化研究特色鮮明國際化與本土化的結合與統一,是心理學發展的總特點或總趨勢。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誕生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中,西方心理學的長處在于它有一百多年來積累的大量有關心理事實的科學說明、實證材料、研究方法和發展經驗,以及一百多年來形成的心理學科研能力和傳播能力。
(2)關注現實問題,重視應用心理學的研究任何一門學科的生命力都在于它對人類的價值。心理學作為探索人自身的一門學科,其存在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滿足人類認識和發展自身的需要的程度,取決于其解釋力和說明、解決現實問題的程度。
(3)與積極心理學相結合,從傳統的工作壓力研究轉化到積極壓力的探索、從消極情緒的控制研究轉化到積極情緒的激勵研究、從工作-家庭沖突的研究轉化到工作-家庭促進的研究、從工作倦怠的研究轉化到工作投入的研究、EAP的實施完成了從控制層面向預防層面的轉化。
(4)研究方法上,未來的研究既要理清其發展的脈絡,還要通過大量的研究來不斷修正或者創新新的理論,建立完整而有效的理論框架。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大部分研究者采用的都實證的研究方法,然而對于一個新興的領域,可能有各種深層的、復雜的心理機制尚待辨析,因此,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就變得更為必要。
對中國而言,目前已經有大量的相關研究在開展,如工作壓力與應激、職業倦怠、性騷擾、工作家庭關系等.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職業安全與健康問題將會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受到重視,職業健康心理學的市場也將更為廣闊,研究也將逐步走向深入。
參考文獻
[1] 李永鑫,李藝敏.職業健康心理學:一個新興的應用心理學領域.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2(05):146-152.
[2] 王智,李西營,張大均.中國近20年教師心理健康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10(02):380-383.
[3] Sauter,S.L.&J.J.Hurrell.Occupationalhealthpsychology.Origins,content,anddirection[J].ProfessionalPsychology:researchandPractice,1999(30):117-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