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芬
摘要:在中職教育中,教師注意抓住教學生成過程,重視教學片段的作用,展開知識點的深入探討,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思考,從而激發中職學生參與學習、參與討論的興趣,推動教學進程的順利進行,增強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種植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將以中職教學中的物流管理課程為教學案例,說明教師如何抓住教學片段,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教學生成;教學片段;設計;反思
教學生成注重教學的過程性,突出教學的個性化建構,強調關注教學片段發生的作用,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和開放性,能夠在師生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交流狀態,加強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了解。本文以中職物流管理學科的教學生成為例,結合物流管理課程內容的教學闡述教學生成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1]。
一、物流概論課程教學生成探析
1、教學片段。如何在物流管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需要我們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進行思考,并在實踐中學會總結。物流概論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物流的基本知識、基本作業流程、機械設備與技術、現代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標準化、物流成本管理與物流服務與營銷等。內容比較豐富,涵蓋范圍比較廣泛,又是偏理論性的內容,需要學生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教師在講解第二章第一節《物流的分類與形式》時,可以與學生一起對物流材料進行分類。關于物流的分類有很多種,分類的角度不同,方式也就不同,因此,教師可以不用急著為學生建立一個知識的框架體系,而是讓學生自主學會給物流分類,以防先入為主,限制學生的思維。但在實際過程中,多數學生還是會從宏觀角度與微觀角度進行物流的分類管理,然后在接下來的明細劃分中,就會有較為明顯的區別。如有的學生從物品的角度出發,如,有的學生從物流活動所屬產業的角度進行劃分,可以氛圍第一產業物流、第二產業物流以及第三產業物流等,然后在這個大綱之下,再進行具體的劃分。還有從物流活動地域范圍的角度來劃分的,可以分為國際物流和國內物流兩大類,然后主要針對國內物流進行細化,如區域物流、城鄉物流等。再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進行物流的劃分。在劃分完之后,我會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問:同學們日常生活中的快遞屬于哪一類物流?然后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有的學生回答:屬于國內快遞。教師進一步引導:可以具體一點嗎?然后有的學生就回答:屬于城鎮物流。還有的學生回答:屬于日常用品物流。教師問兩位學生:城鎮物流和日用品物流之間的關系具體是怎么樣的?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學生立馬就可以想到用集合的思想理清楚不同性質的物流之間的關系。這樣師生互答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欲望,并且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問題的探討,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2]。
2、教學反思。課堂互動的方式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注重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培育學生的德育思想,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為了將德育思想更好地融合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當要求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育自己的德育思想。就拿這堂課的教學來說,由于對物流活動劃分的方式有很多種,因此,我強調根據不同種類進行層次的劃分,再采用相應的方式進行研究。如以地域范圍的層次性為例,按照地域范圍劃分的物流活動也具有層次性,而不同層次的物流活動也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要求學生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層次的物流活動,并注重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進行思考和總結,加深印象。
二、運輸管理課程的教學生成分析
1、教學片段。在運輸管理課程中,以《運輸及運輸模式》這一章節的講解為例,在尊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基礎上,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積極思考與運輸有關的問題,如運輸的概念是什么?運輸模式有哪些?每一種運輸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什么?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問,閱讀課文,并學著進行概括、歸納。然后進行發言:學生甲:運輸是指用設備和工具,將某一物品從一地點向另一地點運送的物流活動,其中包括集貨、分貨、搬運、中轉、裝入、卸下以及分散等一系列過程,學生乙進行補充:在現代物流中,它是不同地域范圍內,對物品進行空間位移,以改變物品的空間位置為目的的活動。教師問道:這兩種概念的界定有何不同?學生乙思考片刻,回答:我的答案多了一個“在現代物流中”的限制。其實這兩種答案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運輸的概念,并沒有很大的區別,也不管是在哪個時代,運輸都是指某一物品發生的空間位移。教師并不點破,引導學生繼續進行課文閱讀,讓學生自主了解運輸的不同模式及其各自的功能。生活在這個年代中,每天都不可避免地與物流打交道,學生能夠更好地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知識的學習和記憶。如運輸的功能,物質產品的生產是以滿足社會的各種需求為目的的,而如何才能達到這一目的?正是運輸活動將物資產品送達到用戶的手中,消除了物質產品在空間位置上的差異,使得產品進入流通領域。這便是運輸的基本功能。然后再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由組合成3-4人一組,共同探討運輸與物流之間的關系,教師加以引導,要求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把握物流的基本概念。學生在小組中分配好各自的任務,如其中一位學生負責物流的分類,其他的學生可以分別負責物流的功能分析、物流系統的介紹和物流的合理規劃等。
2、教學反思。將合作學習的方式運用到中職課堂教學中,既有效提高學生的合作完成任務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智育、德育平衡發展,又能夠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使學生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掌握運輸管理與物流管理的知識與方法,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3]。
三、結語
總之,在中職教育中,將德育教學理念與課程內容相結合是促進學生全面的、綜合的素質和能力發展的要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當積極踐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教學緊緊圍繞學生這個主體展開教學活動,注重和滿足學生的真實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建軍.課堂中的“意外”,生成中的精彩——一則教學案例及反思[J].新課程導學,2015,(35):71.
[2] 宋委.抓住教學生成,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由一個教學片段引發的反思[J].新教育,2016,(07):44-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