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正
摘要:近年來,新媒體的迅速發(fā)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紛紛向新媒體陣營轉型。人民網作為《人民日報》衍生出的網媒在新聞傳播中展現出了強勁的發(fā)展優(yōu)勢,尤其是人民網在新聞專題的制作上有著鮮明的特點。文章主要通過分析人民網專題案例和與其他媒體相比較,尋找其特色所在。
關鍵詞:人民網;新聞專題;特色
人民網創(chuàng)建于1997年1月1日,作為《人民日報》的網絡版,在剛出生就被給予了廣泛的關注。《人民日報》的創(chuàng)辦初衷是為了發(fā)揚革命精神,宣揚和平民主,具有一定紅色革命背景。人民網創(chuàng)辦后繼承了《人民日報》的辦報理念,積極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宣傳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及時傳播國內外各領域信息,是網友們溝通領導、傳遞民意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國互聯網上最受矚目的官民互動平臺。迄今為止,人民網已成為國內以及國際上最具權威性和公信力的網絡媒體之一。人民網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優(yōu)秀的新聞專題報道,筆者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分析人民網新聞專題的特色。
一、權威性
人民網與其他商業(yè)性的網絡媒體相比,新聞專題更具權威性。雖然黨報在日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受到一些沖擊,但人民網作為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傳播黨和政府的主張、反映人民的心聲、引導社會意識等方面,主流媒體的主導地位依然牢固。人民網的政治敏感性、政策指導性、理論準確性、監(jiān)督有效性一直支撐著其不可取代的媒體權威性。人民網采取求真務實的理念,不追求市場的叫賣聲,只求走進人民的心目中。雖然整個網絡媒體的公信力還沒有健全,但人民網具備嚴格的發(fā)布程序和良好的網民互動平臺,不再是以往嚴肅的面孔[1]。發(fā)布的信息越來越貼近大眾并提出了"三貼近政策”。人民網的權威已經建立在了大眾公認的基礎之上。
而商業(yè)性網媒則是以盈利為目的,現而今傳媒行業(yè)的商業(yè)性迅速蔓延到互聯網當中,技術平臺變成了傳媒企業(yè)謀利的工具,傳統的廣告形態(tài)也從線下變成了線上,提升了使商業(yè)網媒的利潤空間,不管是普通,民眾還是社會的精英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謀利。同時,伴隨著新聞專業(yè)主義口號的傳媒市場化改革,傳媒逐漸擺脫了政府的直接管制,但這只是資本和利益的獨立,并非傳媒行業(yè)的真正獨立。商業(yè)性網媒對利潤和利益的追求,使其缺乏行業(yè)和職業(yè)倫理的約束
[2]。所以在公信力和權威性的建立上商業(yè)性網媒始終處于劣勢。
由此可見,人民網作以《人民日報》的網絡版,充分具備權威性和嚴肅性。從本質上就不存在商業(yè)性網媒得不良特性。因此,人民網所制作的新聞專題更具有新聞價值,以權威和真是著稱,可信度極高。
二、獨家性
人民網制作的新聞專題更具獨家性。一個好的新聞專題最重要的當然是擁有一個好的新聞選題。但是現在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網絡媒體的群體數量都很大,對于某個新聞事件的轉載量也較大,所以這就導致了很多新聞的相似度極高。現在對一個重大事件的新聞報道,幾乎在每家媒體上都可以看到。在同一事件的多家報道中,一個好的新聞專題很難脫穎而出。但是,如果有媒體采訪權的新聞單位就會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經過獨家采編制作出獨樹一幟的新聞專題,不但贏得了受眾的關注還將被同行轉發(fā),這樣就很容易在眾多的媒體中成為佼佼者[3]。
從前,人們總以為一個好的新聞,事件本身是最重要的,記者和編輯只是新聞的講述和傳播者。現在,隨著對新聞報道要求越來越高,一篇好的深度報道也將吸引受眾的眼球。以一個獨特的視角和切入點去分析新聞事件本身,挖掘其背后所蘊含的深層次意義,往往能引起觀眾的深思。而人民網就具備這樣的優(yōu)勢,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的專題報道中,其中就有一篇題為《第二個“金色十年”起航 "中國智慧”照亮金磚前行》的深度報道。報道中深度解析了此次會議中的中國方案,分析了"金專+”的重要意義。這樣的一篇深度報道包含在新聞專題中,提高了整個專題的報道深度和傳播價值,也滿足受眾深層次的信息需求。從新聞專題的獨家報道上就可以看出,人民網相對于其他商業(yè)性網站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如果這些商業(yè)網媒想要制作優(yōu)秀的新聞專題,就只有提高自己的新聞整合能力,轉載或引用其他媒體發(fā)布的新聞[4]。
三、板塊設計
人民網作為網絡媒體,它在新聞專題的板塊設計上更具特色。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網絡媒體在題材內容,版面設計,互動方式上都有著更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根據新聞題材的性質不同,也應該采取不同的版面設計。在比較嚴肅的新聞專題中,往往采取簡單的排版風格。2014年3月8日人民網對"馬航客機MH370失聯”的專題報道中,版面上采用三欄式設計,最新消息被放在中間欄最醒目位置。版面左側設置了對整個事件概況的視頻報道,還有協助熱線、失事飛機、網友留言等。右側則是失聯客機的搜索歷程和報頻記者。在整個板塊設計中,還增添了一個圖文報道,將整個事件發(fā)展的脈絡以時間線的順序簡單明了的傳遞給觀眾。雖然整個的板塊數量相對于其他網媒而言,不如其他網站板塊劃分的細致。但是人民網在排版風格中融入了線條、色彩、構圖、聲音、畫面、視頻等設計元素,簡單且富有設計感的排版使得整個專題報道第一眼看上去就能檢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減輕了觀眾的閱讀壓力。這也迎合了將專題的功能和觀眾的需求放在首位的排版風格。
新聞不能策劃,但新聞傳播可以策劃。人民網在對"馬航客機MH370失聯”的專題策劃中,十個板塊實時更新報道,文字、圖片和視頻的不斷更新讓受眾對事件的進展一目了然。將有關客機失聯的各種消息分類整合,讓讀者在短時間內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的了解到最新動態(tài)。其中專門設置了一個事件概況的板塊,這個板塊中描述了從2014年3月8日確認飛機失聯,到2015年1月29日宣布客機上所有乘客遇難,再到2017年8月6日發(fā)現飛機殘骸。從新聞發(fā)生到現在三年過去了,這個版塊從未停止對事件的發(fā)展的更新,使得整個新聞專題一直保有一定的時效性和熱度[5]。
二十年的發(fā)展已經使得人民網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經驗。人民網的新聞專題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是否迎合受眾的需求,永遠是衡量一個優(yōu)秀新聞專題的重要標準之一。但是如何更好的貼近觀眾是人民網應該時刻考慮的問題。人民網與其他商業(yè)性網媒相比起來嚴肅有余,活潑不足。現而今青年網民是整個網絡受眾的主力軍,他們思維活躍參與性強,為網絡媒體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希望人民網能夠繼續(xù)發(fā)揚新聞專題的獨特風格,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制作出觀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專題。
參考文獻
[1] 高超.淺析人民網新聞專題的特色[J].新聞傳播,2011(02):82.
[2] 任路.人民網新聞特色解讀[J].新聞戰(zhàn)線,2007(02):57-59.
[3] 彭華.電視民生新聞的特色分析[J].新聞愛好者,2009(17):60-61.
[4] 梁淑玲.專題特色數據庫立項影響因素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04):123-126.
[5] 王會麗.CALIS專題特色數據庫中心網站利用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8(08):33-35+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