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梅鶴 張二麗
摘 要 近年來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道路交通量的迅速增加,關注道路的建設與發展的人們越來越多。而城市道路的瀝青路面由于受荷載作用、水文條件、氣候條件的影響,或由于施工的缺陷、基層和土層強度低及車轍破壞則在影響道路綜合完好率各項破損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目前,提高道路完好水平,是我們市政道路施工以及養護工作所面臨的重要任務。本文在此淺議一下瀝青路面的成因與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 瀝青路面通病 成因與防治
中圖分類號:U415 文獻標識碼:A
1瀝青路面的優缺點
(1)瀝青路面由于使用了粘結力較強的瀝青材料作為結合料,這不僅增強了礦料顆粒間的粘結力,而且還提高了路面一系列的技術品質,使路面具有平整、耐磨、不揚塵、不透水、耐久等優點。由于瀝青材料具有強粘強塑性,在汽車通過時造成的震動小、噪音小、略有彈性、平移舒服等特性。是城市道路修建廣泛使用的主要面層。
(2)瀝青路面的缺點是易被履帶車輛和堅硬物體所破壞,表面常被磨光而影響安全,溫度穩定性差,高溫易軟,低溫易脆并產生裂隙。此外,鋪筑瀝青面層時易受氣候和施工季節的限制,雨天就不宜鋪筑各種瀝青面層,冰凍地區在低溫時鋪筑瀝青面層,則難以保證施工質量。
2瀝青路面病害的成因
造成瀝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因素很多,但綜合起來主要有路面結構設計不合理,材料質量控制不嚴,現場施工質量控制不嚴,氣候條件因素影響,以及養護和維修未及時到位等多方面問題。而目前引起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病害現象主要有:裂縫、冷油、松散、坑槽、水破壞五個方面。
2.1裂縫
瀝青路面裂縫主要有縱向裂縫、橫向裂縫和龜裂裂縫三種,縱向裂縫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舊路基拓寬路段,新老路基結合部的不均勻下沉,土質臺階處理不規范,分層填筑厚度及壓實度控制不嚴等。橫向裂縫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溫度反復升降導致瀝青面層溫度壓力疲勞,使瀝青混合料的極度拉伸壓力變化,加上瀝青的老化使瀝青疲勞度增高,壓力松弛性能降低,使路面產生橫向裂紋。而龜裂現象的主要成因是由于路面的整體強度不足而引起,其中一個因素可能是路面結構涉及不合理,路基路面壓實度不足,路面材料配合不當或攪拌的不均勻等使得瀝青與石料粘結性差;另外一個因素可能是由于路面產生出現縱向裂縫或橫向裂縫后未能及時進行填封,致使水分滲入到下層,基層表面被逐步掏空而產生龜裂現象。
2.2冷油
瀝青用量過大,油石比例掌握不準確是冷油產生的主要原因。而現場施工質量控制不嚴和施工管理不善,粘層油用量不當,噴灑過多或灑布不均勻,攤鋪時混合料產生離析,局部細料過分集中,均會產生局部冷油現象。另外,在使用中雨水滲入使下層瀝青與石料剝離,致使在水的作用下瀝青膜剝落,而上泛引起表層冷油。
2.3松散
瀝青面層密實度不足,混合料密實度不夠導致粘聚力降低,集料就容易從混合料中脫落而形成局部松散,瀝青混合料施工溫度過高會導致瀝青老化,降低與礦料的黏附性,而溫度過低會導致混合料壓實困難,造成混合料內部孔隙過大而產生路面松散。
2.4坑槽
路面上出現的坑槽,是使用中龜裂、松散等其它損傷進一步發展的結果。瀝青路面本身孔隙率大或壓實度不足或過分離析是路面產生坑槽的一項成因。而使用中車輛修理或機動車用油滲入路面,污染物使瀝青混合料松散,又經行車碾壓而逐步形成坑槽也是一項成因。
2.5水破壞
形成水破壞的原因除與瀝青混合料不均勻,孔隙過大有關外,還與瀝青碎石間的粘連性能或有無抗剝落劑,交通流量大小,重載車輛比重及道路沿線降雨量等因素都有關系。而因建設施工中易造成后期水破壞產生的往往是由于施工中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控制不嚴,瀝青混合料拌合不均,碾壓效果不良等因素導致的瀝青路面空隙率過大所造成。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氣候原因也是主要導致水破壞產生的主要成因,如:我國南方潮濕地區的瀝青路面水破壞毀壞數量和速度就比北方干旱地區要嚴重的多。
3加強全面養護、提高瀝青路面使用壽命
現在多數道路只修筑不養護或忽視養護工作,致使新建的瀝青路面使用時間不長就出現種種破損現象,所以加強養護工作就十分的重要及必要。
3.1加強初期養護,使路面盡早成型
對于新建道路,要控制車速,并采取先空兩邊后控中間的原則指揮行車碾壓,已達到全面壓實的目的。當路面全面反油后,再撒養護料,并要隨時檢查平整度,超出規范值的要及時拉毛,炒料墊平。
3.2把握季節氣候特點進行養護
干旱季節,宜開控路槽處理病害,抓緊時間在雨季到來之前,及時封補瀝青面層裂縫。雨季則重點注意整治道路的排水導流,清理疏通邊溝、截水溝。夏季高溫時要適時處理泛油、擁包、波浪等病害并進行中修。冬季低溫時要及時清除積雪、冰塊,縱坡較大地段要鋪撒沙子等進行防滑。
3.3經常保持路面的清潔
瀝青路面在使用期間要及時掃除路面上的塵土,泥污等雜物要使每個養護人員知道雜物對路面的危害性,并隨時進行清除落在路面上的石塊、玻璃等硬物,以防路面與輪胎的破損。
3.4定期進行中修罩面
瀝青路面受行車磨損和空氣、水分、日光等自然因素的雙重作用,容易使瀝青結合料老化,出現大面積的表面顆粒脫落、麻面和裂縫。例如路面出現小裂縫,要及時灌入熱瀝青材料進行封閉處理,防止地表水滲入路面避免路面出現大裂縫。在道路疲勞剛剛開始應安排中修,為恢復和改善路面技術狀況,應及時采用簡易表面處治罩面是比較經濟有效的方法。道路如果破環嚴重,不應安排中修,而應大修或改建。
以上這些影響因素是我們在養護道路中經常遇到的,也比較容易忽視。我們只有加強管養方法學習及強化管理,并在實際工作中,根據其主要成因從路面設計、原料進場到具體施工,有針對性的采取一系列預防和改善措施。同時必須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從管理部門,設計部門到施工部門都應層層重視、層層把控、層層落實,切實完善修建和養護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根本上予以解決。另外,也應加快新技術的研發和運用,積極探索透水瀝青及瀝青冷再生、熱再生等新技術、新材料的現實運用,使現代技術和材料能夠盡快在公路修建和養護方面發揮其先進作用,以幫助更好的解決所綜述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