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沈從文先生民族藝術思想初探

2017-11-23 00:24:06
廣西民族研究 2017年6期
關鍵詞:藝術

李 潔

沈從文先生民族藝術思想初探

李 潔

既往對沈從文先生的研究,大多聚焦其文學方面。其實,沈從文先生對民族藝術特別是民族工藝美術也深有研究,對民族藝術有深刻的理論見解,可以簡括為人民觀、多元觀、專精觀和生活觀。他的這些思想對于中國當代民族藝術發展仍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沈從文;民族藝術思想

眾所周知,沈從文先生是蜚聲海內外的文學大師。同時,他又是一位對民族藝術有精深研究的學術大家。關注民族藝術研究的學者讀者對沈從文先生的藝術研究,印象最深、接觸最多的往往是他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取得的開創性重大成果,如《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中國服飾史》。的確,沈從文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末期轉事文物研究以后,晚年最有代表性的成果,集中體現在這兩部著作當中。不過,據已經整理結集出版的《沈從文全集》32卷所選編著述,他有關民族藝術的研究文章,多達數十篇,寫作和發表的時間自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延續到生命謝幕的80年代。其中,單篇文章尤以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為多。這些篇幅長短不一、主題各有側重的文章,內容涉及書法、繪畫、雕刻、音樂、舞蹈、建筑、服飾等諸多領域,以及藝術教育和文化藝術交流史,視野及于古今中外。細細品讀這些文章,可以發現沈從文先生對民族藝術不僅具有廣泛深入的研究,而且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但是,現有關于沈從文先生學術成就的研究,絕大多數集中在文學領域。①可參考的較為詳盡的綜述類文章,見鄧瓊:《90年代沈從文研究綜述》,載《南開學報》1998年第5期;石柏勝、孫洋:《新世紀十年沈從文研究視域綜述》,載《淮北技術職業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雅嘉拉達(yajialada):《沈從文研究文獻綜述》,見“天涯論壇”之“傳媒江湖”,上傳時間2005年7月14日,等。筆者在此嘗試從民族藝術的角度,對他的思想觀點做一點初步的梳理和概括,以此拋磚引玉,希望引起更多研究者對沈從文先生在民族藝術領域重要成就的關注。

一、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實踐是民族藝術創造的源頭活水

藝術的本源問題,是藝術理論的核心問題。沈從文先生通過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分析,鮮明地提出了人民是藝術的真正創造者、人民大眾的生產生活實踐和需求是民族藝術的源頭活水的重要理論觀點。

如果就沈從文先生對文學的藝術性問題的思考而言,上述論斷似乎并不符合他自己的看法。他晚年曾經說過,作為一位作家,他自己從不刻意提出什么理論主張,也不認為自己有什么思想傾向。在與《沈從文傳》作者凌宇的答問中,當被問及“您在作品中歌頌下層人民的雄強、獷悍等品質,與當時改造國民性思想有無共通之處”時,他的回答是:

“毫無什么共通處。我是試圖用不同方法學習用筆,并不有什么一定主張①本文除非特別說明,加黑文字均為筆者為了突出引文重點所做的處理。。我因為底

子差,自以為得踏踏實實的學習三十年,才可望在工作實踐中達到成熟程度。”[1]522

在回答凌宇“《邊城》 《黔小景》 《貴生》是否含有人生莫測的命定論的傾向”問題時,他進一步談道:

“我沒有那么高深寓意。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企圖從試探中完成一個作品。我最擔心的是批評家從我習作中尋找‘人生觀’或‘世界觀’。”[1]522

可是,面對凌宇提出的另一個問題:“對下層人民的描寫,一方面同情他們悲苦但不自覺的命運,一方面發掘他們身上美德的光輝,這樣理解對嗎?”沈從文先生的傾向性似乎就比較明顯,他說:

“從我一堆習作中,似不值得那么認真分析,探討。因為是習作。寫鄉村小城市人民,

比較有感情,用筆寫人寫事也較親切。寫都市,我接近面較窄,不易發生好感是事實。”[1]523

盡管在文學創作中,沈從文在“用筆”時盡量避免“感情用事”或“思想傾向”,因為在他看來,“用筆最少輪廓最真的是藝術”,[1]159“一個作者在一篇作品上能不糟蹋文字,同時是為無數讀者珍惜頭腦的一件事”,[1]157-158即主張避免將作者個人的思想、觀點、立場、情感生硬地、直接地強加給讀者,而應當給讀者思考、領會、詮釋的空間,珍惜、尊重讀者的獨立判斷和自主選擇。但是,在論及民族藝術時,沈從文先生的“下層人民”立場卻是十分鮮明的,而且充滿感情。在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藝術形象“龍”與“鳳”的藝術發展史時,沈從文先生分析道:

“在人民印象中,歷來雖龍鳳并稱,從古以來,且和封建政治緊密結合,龍鳳圖案成為封建裝飾藝術的主題,同時也近于權威象征。但事實上兩者在歷史發展中卻似同而實異,終于分道揚鑣,各有千秋。……”[2]6

“龍歷來就代表一種權威或勢力,中古以來的傳說附會,更加強了它這一點。漢唐以來,由于方士和尚附會造作,龍的原始神性雖日減,新加的神性卻日增。封建王侯,割據水府,稱孤道寡,龍在封建制度上,因之占有一個特別地位。鳳到這時卻越來越少神性,可是另一面和詩文愛情形容相聯系,因之在多數人民情感中,反而日以親切。前者隨時勢推遷,封建結束,龍在歷史上的尊嚴地位,也一下喪失無余。……至于鳳呢,卻在人民情感中還是十分深厚而普遍。新的時代將依然在許多方面成為裝飾藝術的主題,作各種不同反映。人民已不怕龍,卻依舊喜歡鳳。”[2]6

“……鳳的圖案已不是宮廷所獨用,早成為人民藝術主題了。換句現代話說,即鳳接近人民,人民因之豐富了鳳的形象和內容,鳳給廣大人民以生活幸福的感興和希望。從表面看,因此一來,鳳的抽象地位,不免日益下降,再不能和龍并提。事實上鳳和人民感情上打成一片,特別是在民間婦女刺繡中簡直是賦以無限豐富的藝術生命,使之不朽,使之永生。”[2]9-10

他通過對龍與鳳因被不同政治利益集團表征化利用而分道揚鑣、最終在藝術生命表現上也殊途異運的深刻分析,明白指出,對于民族藝術而言,即使僅就“龍”“鳳”這樣的臆造性的藝術形象而論,只有與勞動人民結合在一起,才會在內容和形式上永葆生命活力。

其實,在沈從文先生看來,不獨藝術形象或對象,而且藝術的部門,其發展繁榮,也離不開人民的生活與創造智慧。在《湘西苗族的藝術》一文中,他感慨道:

“……現在才明白產生這種好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適當的對象和特殊環境作為土壤,這些好山歌不會生長的,這些歌也不會那么樸素、真摯而美妙感人的。……”[2]331

“苗族男女的歌聲中反映的情感內容,在語言轉譯上受了一定限制,因之不容易傳達過來。但是他們另外一種藝術上的天賦,反映到和生活密切關聯的編織刺繡,卻比較容易欣賞理解。他們的刺繡圖案組織的活潑生動,而又充滿了一種創造性的大膽和天真,顯然和山歌一樣,是共同從一個古老傳統民族藝術的土壤里發育長成的。這些花樣雖完成于十九世紀,卻和二千多年前楚文化中反映到彩繪漆器上和青銅鏡子的主題一脈相通。同樣有青春生命的希望和歡樂情感在飛躍,在旋舞,并且充滿一種明確而強烈的韻律節奏感。可見它的產生存在都不是偶然的,實源遠流長而永遠新鮮。”[2]331-332

沈從文先生認為,無論民族藝術的繼承,還是民族藝術的創新,都離不開人民的生產生活需要。民族藝術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在于它的人民性、生產生活實踐性及歷史積累。

“這次展出圖案,許多朋友看來,都覺得很新鮮,還有些人竟不大相信這是中國自己的東西。中國地方太大,人民藝術又太豐富,一般人對于和自己同時生存在這么一個偉大國家的各兄弟民族的情形隔閡是極其自然的。”

“其實這不僅是真正民間的藝術,而且一部分還是真正具有傳統優美風格的古典民間藝術!不僅和當地人民生活有密切聯系,并且還和當地人民歷史發展有密切聯系。”

“但是,現在學藝術的,一提起中國古典藝術時,印象中不免總會聯想起一些陳列在博物館中的東東西西,發銹的銅器,斷手斷腳的雕刻……總之,有大部分埋到墳墓里二千三千年后再從墳里掏出的東西。要不,就是經過風吹日曬過千年的壁畫,和顏色敗壞的字畫。……古典藝術不一定只是博物館中所有的東東西西。照博物館習慣,陳列保存的大多數是已經消滅了的一個封建社會剝削階級上層生活使用的東西。還有屬于人民的,和人民日常生活格外密切的東西,它雖然不曾埋于地下,雖然歷來就不受收藏家的注意,可是它卻極容易和活生生的民族生命一樣的保存下來。”[3]140-141

“俗說鳳凰不死,死后又還會重生。這傳說極有意思。凡是深深活在人民情感中的東西,它的歷史雖久,當然還會從更新的時代,和千萬人民藝術創造熱情重新結合,得到不朽和永生。”[2]10

二、多元互鑒是發展繁榮民族藝術的重要條件

發展繁榮民族藝術的條件和路徑問題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對此,既有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的傾向,也有重外輕內或輕外重內的偏頗,以及重“主流”輕“支流”或以“正統”“非正統”區分優劣、決定取舍的誤區。對于這種種不正確的理論傾向,沈從文先生都持明確的批判性立場。

他在《試談藝術與文化——北平通訊之四》一文中,曾經深刻指出:

“余雖一美育重造政治信仰者,然洋人之種族自尊自大偏見,及中國新藝術家之藝術自卑與自高錯綜意識,均感缺乏。……既不甚理解中國藝術教育之徹底西化,具何進步意義;亦不甚同意用完全現實商業精神,發揚中國文化工作。因辦藝術教育者,如不知藝術廣泛含義,及一民族手與心與所用工具器材結合學習過程,惟侈言藝術‘革命’,殊無謂也。……至于當前時代,欲以草率態度,輔以薄弱宣傳,對千年優秀巨制宣戰,而言所畫貓貓狗狗即足代替一切,欲世人承認藝術革命成功,天下歸我,不容易也。談繪畫若不知白描象生粉本摹習為何事,不知水勢石錄草木人樹專譜具何意義,不知種種器材性能及其使用方法,惟知用素描寫生代替。談雕刻若不知中國雕刻有何物,在雕刻項目下除金、銅、石、玉、土、竹、木、牙、漆之外,猶有多少部類可供參證取法,惟備少許外國廉價石膏復制模型充數。談美術史缺少對中國一般美術,具廣泛認識、深湛理解,及高度鑒賞興趣,并于學校中參考陳列室有充分準備,便于舉例,惟僅僅能夠用一本美術史教美術史……此種藝術教育,業已誤人子弟近三十年,不特無顯著成績,且難免有傳染‘無知’傾向。此無知不必取證于多方面,只看看知名之士工作表現及作風即可知之。新教育主持人,實不宜葫蘆依樣,必需另有計劃,始能言‘美育’二字也。”[4]384-385

在這里,“洋人的種族自尊自大偏見”,應指挾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文明之威睥睨天下的“洋人”,他們那種高人一等的藝術優越感;而“中國新藝術家之藝術自卑與自高錯綜意識”,則指那些“受半殖民地化工藝圖案趣味影響”[2]327而膜拜西方藝術,在“洋人”和西洋藝術面前因失去自信而自卑,又因親近西洋藝術而在民族傳統藝術和國人面前自鳴得意的中國“新”藝術家的復雜矛盾心理。對于諸如此類的種種,沈從文先生“均感不足”,即不能茍同、羞與為伍。

在沈從文先生看來,任何民族藝術的產生和發展,都是“手與心與所用工具器材結合學習過程”。在發展民族藝術的道路上,自詡為“革命”的歷史虛無主義,不過是一種“草率態度”,是對民族藝術的“無知”并不斷在“傳染”這種無知,是不會有什么真正意義的建樹的:

“所謂現代藝術家者,對于這個民族在過去一份長長歲月中,用一片顏色,一把線,一塊石頭或一堆泥土,銅與玉,竹木與牙角,很強烈地注入自己的生命意識作成的種種藝術品,有多少可以注意處,皆那么缺少注意,不知注意。各自既不能運用人類智慧光輝的遺產,卻又只想徒然的在這塊地面創造新的歷史。就藝術言,中國幾個成名藝術家目前所有的工作,真可以說是正在糟蹋這個民族的工作!多一個藝術學校,也就似乎多一個減少民族復生信心和勇氣的機關。”[1]467

因此,他極力主張要善于從歷史遺產中學習,認為這是個人取得成就、藝術獲得進步的基本途徑:

“使此后學藝術的,多少明白一點他所應學的范圍很寬,可學的東西也不少,創一派,走一新路,皆不能徒想拋開歷史,卻很可以運用歷史。從事藝術的人,皆能認識清楚只有最善于運用現有各種遺產的藝術家,方能創造一個他自己所在時代高不可攀的新紀錄。”[1]469他聯系工藝美術的實際,強調扎根傳統對于弘揚民族藝術特色并推陳出新的重要性:

“想要去掉近百年我國工藝美術不健全影響,充分發揮出固有民族藝術中的大方氣魄和高度精美特色,必須扎根于民族文化優秀傳統基礎上,好好進行學習,才能廣泛吸收民族遺產中營養,來豐富新作品的內容。”[4]419

與此同時,他強調藝術“雅俗共賞”、古今互鑒、百花齊放的極端重要性:

“目下我們多數藝術工作者,大致都還只是把‘藝術’用習慣舊眼光來注意,所見所好都未免太窄。把文人畫看成正宗主流,即興揮毫稍有新意就驚為‘超越古人’。舊式山水間憑空加上一道橋梁、一些車輛,即承認為‘富于現實意義’。有關民間藝術,興趣雖注意到了剪紙、年畫、挑花和藍印花布,還沒有人肯從歷史發展上用點功夫,追究一下這些東西來龍去脈和相互影響……至于另外萬千真正出于勞動人民完成的手工藝品,雖充滿生命熱情,而又富于再生產價值,報刊上尚少有篇章介紹。國內重要美術刊物,也還不習慣留出一定地位,讓它有機會和群眾見面。美術學校更未聞有人準備這么一個課程,要學生來選選課!這種種現象都和我們對于藝術看法大有關系。如辦藝術教育的,搞工藝圖案設計的,主持生產的,能夠把兩種舊影響①“兩種舊影響”即“部分受半殖民地化工藝圖案趣味影響,部分受封建末期文人藝術鑒賞水平影響”。語出《從一本書談談民族藝術》,《沈從文全集》第31卷,第327頁。加以消除,并且把不自覺的‘大漢族主義’殘余意識去盡,看法上有了基本改變,辦法會不同一些。工藝美術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會更容易見出成績,得到比目前千百倍的茂盛繁榮!”[2]327-328

對于地域性、民族性藝術的相互關系及其在中華民族藝術這個大花園中的重要地位和價值,沈從文先生也有鮮明的觀點。他認為:

“美術系屬于全人類心智與熱情之產物,為連接人類苦樂溝通人類情感一種公共遺產。對于此種珍貴遺產之謹慎保持,并發揚光大,進而貢獻于人民共同享受,豐饒人民情感,或加深其生命深度,實藝術家之責任。”[4]375

“(民族藝術)同時還必然與其他區域民族文化成就,有個彼此交流、相互影響的關系,絕不可能孤立存在。特別是像祖國這個民族大家庭的文化,數千年來人民就在這片廣大土地上共同存在,在政治上早就成為一個整體,在物質文化上,彼此交流融化、相互吸收,或者且更早于政治上的統一。”[2]347

對于中國少數民族藝術,沈從文先生十分珍惜、愛護。關于發掘、整理、展示、利用和發展少數民族藝術對于繁榮社會主義中國的藝術和文化事業的重要意義,他在多篇文章、多種場合一再呼吁、反復強調。他指出:

“……美中不足處是民族文化還來不及注意。文化工作一般近于自上而下。當地音樂舞蹈,近年來雖已引起適當的注意,由于外出會演成功,進而有組織六十人左右的民族歌舞團計劃。本州新建筑,在裝飾上就還見不出任何地方風格和特征。還有民族文化中極其重要一個部門,當地制作精工花紋壯美的編織物、刺繡、挑花等等手工藝美術品,我們關心實在很不夠。在中南、西南許多民族區域,這些由于生活需要和愛美情感,千百年千萬人通過長時期勞動和智巧的積累,所創造出來的東東西西,其實不僅僅是一種普通工藝品,既能代表當地人民的文化成就,同時也是全中國一份重要文化遺產。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研究所,在新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上,都值得把這些材料看得和歷史文化中精美遺產同等重要。若干日用輕工業生產,如善于取法,把部分圖案反映到新的生產上,建筑部門反映到新的裝飾彩繪上,都必然可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但是,由于社會傳統習慣,對于民族文化的忽視或輕視,多年來毀去的實在已不少了,目下還在毀壞過程中。各位委員,這是不成的!這里還有無數的好花,遠比近三百年官僚文人字畫重要得多!我們必須要去掉大漢族主義的意識殘余,有一個較新一些也更正確一些的看法,來對待這個問題。重視這個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遺產,來充實祖國文化的內容,豐富現代人民的生活。”[2]324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中華民族藝術是各民族藝術薈萃的大花園,中國古往今來藝術的輝煌成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各民族藝術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的結晶。這樣的意識和理念,在沈從文先生的頭腦中是一貫的。或許正因為如此,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這部皇皇巨著中,他不僅根據故宮和各地博物館館藏實物,以及各地的考古發現,盡可能完整地展現出在祖國大地上的各民族先民創造的服飾文化和藝術,而且在清代部分,還根據新中國的民族識別,把能夠推考的當代各民族在數百年來的服飾藝術成果也予以呈現。

三、真正的民族藝術是藝術家專精虔敬創造的心血結晶

對于民間藝術,無論是地域性的還是民族性的,沈從文先生都特別突出其歷史傳承性、生活本源性、勞動創造性和大眾主體性。在他看來:

“一切文化藝術的成就,都出于勞動和智慧的積累,不可能憑空產生。一切文化藝術的成就,除卻本民族經過長年以來勞動和智慧的積累,才產生它特有風格和式樣,這種風格和式樣,也即充分反映出某一民族人民共同的感情。”[2]347

分析藝術的民族特色的產生,他也強調:

“其實更加能夠豐富歌舞中的民族色彩,特別值得注意留心的,還是當地萬千勞動婦女雙手創造出的萬千種精美刺繡編織物。這些出于人民生活需要,充滿熱烈深厚情感,通過長期勤勞、作成的各種美術品,無論在和色或構圖方面,都有異常豐富的內容,大膽的想象,或華美秀麗,或素樸天真……”[2]327

又如前文曾提及的,他在分析以鳳為題材的藝術發展史時也指出:

“鳳的圖案已不是宮廷所獨用,早成為人民藝術主題了。換句現代話說,即鳳接近人民,人民因之豐富了鳳的形象和內容,鳳給廣大人民以生活幸福的感興和希望。從表面看,因此一來,鳳的抽象地位,不免日益下降,再不能和龍并提。事實上鳳和人民感情上打成一片,特別是在民間婦女刺繡中簡直是賦以無限豐富的藝術生命,使之不朽,使之永生。”[2]9-10

但是,他同時也積極肯定各民族能工巧匠和藝術家在其中所發揮的特殊作用。在談到民族工藝時,他強調了“老師傅”“老藝人”的重要性:

“我國民族工藝原有的無比優秀傳統,實保存于兩個方面:一是生產操作技術和部分設計藝術,還掌握在老藝人、老師傅手中,另一方面是歷史上留下來的豐富民族美術遺產,還多收藏在全國各博物館中。”[4]418

對于日益專業化的各藝術部門,他特別看重對待藝術的嚴肅態度,強調“虔敬”“專一”“辛勤”在成就藝術事業中的重要性。他指出:

“社會組織復雜時,所有事業就得‘分工’。任何一種工作,都需要鍥而不舍地從事多年,才能夠有點成就。當行與玩票,造詣分別顯然。兼有幾種長處,所謂業余嗜好成就勝過本行專業的,自然有人。但這種人到底是少數。特殊天才雖可以超越那個限度,用極少精力,極少時間,作成發明創造的奇跡。然而這種奇跡期之于一般人,無可希望。一般人對于某種專門事業,無具體了解,難說創造;無較深認識,決不能產生奇跡。不特謹嚴的科學是這樣,便是看來自由方便的藝術,其實也是這樣。”[2]124

正因如此,他痛砭時弊,指出“玩票”心態和風氣對于藝術發展的危害:

“多數人若肯承認在藝術上分工的事實,那就好多了。不幸得很,中國多數人大都忽略了這種事實。都以為一事精便百事精。尤其是藝術,社會上許多人到某一時都喜歡附庸風雅,從事藝術。惟其傾心藝術,影響所及恰好作成藝術進步的障礙,這個人若在社會又有地位,有勢力,且會招致藝術的墮落。”[2]124

他以“寫字”為例,指陳書法藝術誤入歧途的怪現象和社會根源:

“輕視字的藝術價值的人,其實不過是對于字的藝術效果要求太多而已。糟的倒是另外一種過分重視它而又莫名其妙的欣賞者。這種人對于字的本身美惡照例毫無理解(湊巧這種人又特別多),正因其無理解,便把字附上另外人事的媒介,間接給他一種價值。把字當成一種人格象征,一種權力的符咒;換言之,欣賞它只為的是崇拜它。前年中國運故宮古物往倫敦展覽時,英國委員選畫的標準是見有乾隆皇帝題字的都一例帶走。中國委員當時以為這種‘毛子精神’十分可笑。其實中國藝術鑒賞者,何嘗不是同樣可笑。近年來南北美術展覽會里,常常可以發現吳佩孚先生畫的竹子,馮玉祥先生寫的白話詩,注意的人可真不少。假石濤假八大的字畫,定價相當的高。還是容易找到買主。幾個比較風雅稍明繪事能涂抹兩下的朝野要人,把鬻畫作畫當成副業收入居然十分可觀。凡此種種,就證明‘毛子精神’原來在中國更普遍的存在。幾年來‘藝術’兩個字在社會上走了點運,被人常常提起,便正好依賴到一群藝術欣賞者的糊涂勢利精神,那點對于藝術隔膜,批判不苛刻,對于名公巨卿又特別容易發生景仰情緒作成的嗜好。山東督辦張宗昌,雖不識字,某藝術雜志上還刊載過他一筆寫成的虎字!多數人這么愛好藝術,無形中自然就獎勵到庸俗與平凡。標準越低,充行家也越多。書畫并列,尤其是寫字,仿佛更容易玩票。無怪乎游山玩水時,每到一處名勝地方,當眼處總碰到一些名人題壁刻石。若無世俗對于這些名人的盲目崇拜,這些人一定羞于題壁刻石,把上好的一堵墻壁一塊石頭臟毀,來虐待游人的眼目了。”[2]125-126

為了扭轉這種種不良風氣,讓現代社會分工條件下的藝術能夠邁向健康發展之路,沈從文先生強調了“分工”和走專精化道路的重要性:

“‘分工’應當是挽救這種藝術墮落可能辦法之一種。本來人人都有對于業余興趣選擇的自由,藝術玩票實在還值得加以提倡。因為與其要做官的兼營公債買賣,教書的玩麻雀牌,辦黨的唱京戲,倒還是讓他們寫寫字畫點畫好些。然而必需認識分工的事實,真的專家行家方有抬頭的機會。”[2]126

可是,究竟怎樣才算得上是專精和虔敬?如何努力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專家行家?沈從文先生結合書法藝術,做了富有啟發性的闡述:

“話說回來,在中國,一切專業者似乎都有機會抬頭,唯獨寫字,它的希望真渺茫得很!每個認字的人,照例都被動或自動臨過幾種字帖,劉石庵、鄧石如、九成宮、多寶塔、張黑女、董美人,……是一串人熟習的名詞。有人喜歡玩它,誰能說這不是你的當行,不必玩?正因為是一種誰也知道玩一兩手的玩意兒,因此在任何藝術展覽會里,我們的眼福就只是看俗字劣字,別無希望了。專家何嘗不多,但所謂專家,也不過是會寫寫字,多學幾種帖,能摹仿某種字跡的形似那么一種人吧。欣賞者不懂字,專家也不怎么懂字。必明白字的藝術,應有的限度,折衷古人,綜合其長處,方能給人一點新的驚訝,新的啟示。欲獨辟蹊徑,必理解它在點線疏密分布間,如何一來方可以得到一種官感上的愉快,一種從視覺上給人雕刻、圖畫兼音樂的效果。這種專家當然不多。另一種專家,就是有繼往開來的野心,卻無繼往開來的能力,終日胡亂涂抹,自得其樂,批評鑒賞者不外僚屬朋輩以及強充風雅的市儈,各以糊涂而兼阿諛口吻行為,贊嘆愛好,因此這人便成一家。這種專家在目前情形下,當然越來越多。這種專家一多,結果促成一種風氣,便是以庸俗惡劣代替美麗的風氣。專家不抬頭,倒是‘塞翁失馬’,消極的不至于使字的藝術十分墮落,專家抬頭,也許更要不得了。”[2]126-127

四、民族藝術應當服務于豐富美化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沈從文先生認為,“藝術,它的作用就是能夠給人一種正當無邪的愉快”[2]125。在他看來,“美術系屬于全人類心智與熱情之產物,為連接人類苦樂溝通人類情感一種公共遺產。對于此種珍貴遺產之謹慎保持,并發揚光大,進而貢獻于人民共同享受,豐饒人民情感,或加深其生命深度,實藝術家之責任。”[4]376他進而主張,“一個新的國際藝術組合,將進而致力于一種新世界觀的形成,對人類關系重作修正。吾人實深信人類明日之新信仰建立,將于美術與科學兩者綜合作成之情緒理性基礎上,可得到合理發展及永久穩定……”[4]376說到底,沈從文先生是反對“為藝術而藝術”的,而是堅持藝術必須呼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沈從文先生認為,從事藝術事業的正確態度,就是時刻把人民的需要放在心上,忽視了人民需要的藝術追求,是不可取的,是會走彎路的:

“向民族遺產學習的呼聲,雖來自各方面,凡是能夠抱定一個虛心和誠懇態度去研究發掘的,總可望得到應有的成果。可是學習和接受遺產工作,也并不簡單,特別是藝術部門的遺產。如無選擇的去追求表面形式,把握不住學習遺產的本質,是會走彎路的,作成一種華而不實傾向的。……學習并不簡單。首先得學習辨別什么是人民真正喜歡的,和什么是腐朽不足取法的,才不至于老走彎路。”[3]139

“我國藝術部門的遺產的確是豐富多彩的。但如果無所選擇地接受,或只追求表面形式,把握不住本質,就會走彎路,浪費人力物力。因此,在學習接受民族遺產之前,必須首先了解什么是人民真正喜歡的東西,所以……深入生活是最重要不過的。”[4]409

他結合新中國建立初期與人民日常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日用輕工業品和工藝品的設計和生產情況,非常明白地指出:

“目前國內日用輕工業品,或者地方性特種工藝品,如地毯刺繡、漆器、搪瓷、玻璃、陶瓷、景泰藍及印染紡織物,工藝圖案有很多似乎已和優秀傳統脫了節,作得不盡令人滿意。原因雖相當復雜,有兩點不良影響卻是共同的:即部分受半殖民地化工藝圖案趣味影響,部分受封建末期文人藝術鑒賞水平影響,因之很多圖案設計,不免日趨庸俗,看不出什么新的藝術感情,和新社會要求不相稱,為群眾所不喜歡。和外銷有關的產品,如地毯、絲繡,情形已經相當嚴重。即限于國內銷售的印花布,新的生產年來雖已有改進,去應有的百花齊放也還遠。中國園林田野間現有的千百種顏色鮮艷形態秀美的好看花朵,就還少見反映到新的生產上來。民族優秀傳統精美絲綢刺繡圖案,更不曾好好加以利用。應市的上百種新花布,許多改稱‘葉布’反而適當些。因為全是些大小不成形樹葉填滿空間!這種情形恐怕不盡是一個‘孔代表’擋路的問題。此外還有許多人思想意識都相當保守頑固,批評來時就互相推諉‘改進工作阻礙在另一環’,事實上卻共同結成一條軟綿綿的橡皮抗拒長鏈,使來自各方面的群眾好意見,都起不了推動作用。……所以當前或明天事情,‘好好學習’才真正是戰勝各種保守頑固思想、解決迎面困難最具體的辦法。”[2]327

在沈從文先生的觀念里,脫離了人民世代創造所累積的優秀傳統和文化遺產,忽視了人民現實生活中真切的需要,所謂藝術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回歸、回應人民實際生活的真實需要,不僅是發展民族藝術的出發點,也是民族藝術發展進步的必然歸屬,最終還是要以“人民喜歡”“人民需要”作為成敗得失的準繩。

五、結 語

沈從文先生對民族藝術有濃厚的興趣、深沉的情感、精深的研究、深刻的見解。他對于民族藝術的研究和著述的時間跨度雖然長達半個世紀,其間的社會語境幾經變遷,但是,他的思想和主張基本上是一以貫之的。最鮮明的就是:他始終站在勞動人民和社會大眾的立場上,珍重人民的勞動創造,視之為民族藝術的真正源泉;關注人民的生活需要,倡導藝術應當以人民是否喜歡、是否需要作為判斷的基本標準,主張將藝術“貢獻于人民共同享受,豐饒人民情感,或加深其生命深度”。他反對自得其樂的藝術“玩票”,自鳴得意的藝術“創造”,認為真正的藝術必須是對人民藝術創造的歷史積累和優秀傳統遺產有充分理解、尊重和消化吸收基礎上的融會貫通。這些重要的思想遺產,筆者概括為人民觀、多元觀、專精觀和生活觀,對于今天的藝術事業健康發展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 16卷)[C].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2]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 31卷)[C].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3]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 30卷)[C].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4]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 14卷)[C].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A TENTATIVE STUDY OF SHEN CONGWEN'S VIEWS ON ETHNIC ARTS

LI Jie

Shen Cong-wen is a well-known Litterateur.Meanwhile he is a very excellent scholar in ethnic arts,ethic arts and crafts in particular,but few people recognize the latter.His important thoughts about ethnic arts can be found here and there in his collected works.Shortly to say,his views on ethnic arts could be generalized as follows:art is stemming from the people's product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should satisfy people's life;only a multivariate environment can make art prosper;the artist's specialized and elaborate efforts make arts refined.These thoughts still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ethnic arts.

Shen Cong-wen;views on ethnic arts

李 妍﹞

【作 者】李潔,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系主任,副教授。北京,100081

J02【文獻識別碼】A

1004-454X(2017)06-0134-008

猜你喜歡
藝術
抽象藝術
家教世界(2022年13期)2022-06-03 09:07:18
西方現代藝術的興起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4
身邊的藝術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2
可愛的藝術罐
兒童繪本(2018年22期)2018-12-13 23:14:52
美在《藝術啟蒙》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06
紙的藝術
決定的藝術
英語學習(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爆笑街頭藝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日本免费精品|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性爱网站|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国产在线第二页| 久久成人免费| 成人福利视频网| 九九九国产| 欧美一区福利|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网国产|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啪|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思思热精品在线8| 99久久99视频|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婷婷六月天激情|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91精品亚洲|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九色91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2019国产在线|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黄色a一级视频|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在线丝袜|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国产美女91视频| 国产乱视频网站|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小视频|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99视频在线看|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欧美激情第一区|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