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靜波
銀行求企業貸款
◎ 徐靜波
前一段時間,我在北京采訪,遇到了一些搞企業的人士,他們問我:“聽說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有三萬多家,日本人到底是如何做企業的?”我跟他們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做長久,除了自身的謹慎經營之外,政府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日本有一家負責企業調查的公司,叫做東京商工調查株式會社。去年,他們對5000家企業做了一個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65%的企業表示根本不需要銀行貸款,只有15%的企業會考慮向銀行申請貸款。
日本商業銀行的企業貸款年利率最高的是3.5%,最低的只有0.9%,一般是2%。相比別的國家,這一貸款年利率是偏低的。既然年利率那么低,企業為何還沒有貸款積極性?我想這里面有兩大原因:一是企業本身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可以應對自己的經營,也就是說不缺錢;二是日本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不會盲目去擴大產業規模,也不會盲目去從事跨行業的投資,因此幾乎沒有資金需求。
日本企業的這種經營模式有一個專用的名詞,叫“安全駕駛”。所以日本社會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銀行需要求企業貸款。
去年11月,日本新潟縣的一家地方銀行邀請我去做演講,這家銀行邀請了當地100家左右的企業老板來聽講。這個活動的主辦方是銀行,所有活動經費也是銀行出的,100多號人的晚餐費也是銀行掏的。這家銀行的行長跟我說:“如果企業不向我們貸款,或者不把錢存到我們銀行的話,那我們就無法生存下去。”聽了這位行長的話,我很理解銀行為何要拍企業的馬屁。
日本企業對于資金有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必須準備半年以上的流動資金,也就是說,企業在半年內接不到一份訂單,也能扛過去。“半年準則”是日本人經營企業的一個基本原則,正因為有這個原則,日本企業才會做到信步而走,不急不火。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理念,日本企業,尤其是家族型企業是拒絕風投基金靠近的,更不會輕易接納風投基金的參股。
在我們看來,這種缺乏闖勁的做法會失去許多的機會,但是日本不少企業認為做企業不是放煙火,不求一時的燦爛,但求長久擁有。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