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烏春 高志玥
(1.山西職業技術學院社體部;2.山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 山西太原 030031)
太原市高職院校足球師資隊伍現狀調查與分析①
郝烏春1高志玥2
(1.山西職業技術學院社體部;2.山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 山西太原 030031)
師資隊伍是阻礙高職院校發展的首要因素,體育教師的職業素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體育工作的優劣。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太原市12所高職院校足球教師的數量、性別、年齡、職稱與學歷、運動員等級與裁判等級、參與足球運動、科研等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找出太原市高職院校足球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發表與之相關的建議。
太原市 高職院校 足球 師資隊伍
隨著國家不斷出臺優惠政策,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院校的數量與日俱增。但是師資隊伍卻是阻礙高職院校發展的首要因素,由于高職在校生人數逐年增長,而體育教育又一直不被重視,造成體育教師嚴重短缺,因而就出現了“全能型教師”和“放羊式”的教學現象,全部體育課程均由一位體育教師承擔。高職院校體育老師主要負責管理、引導、執行體育工作,他們的職業素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體育工作的優劣。因此,為了培養當前社會所需的高職足球老師,分析探討高職院校足球師資隊伍建設近況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根據表1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太原市12所高職院校中僅有10名足球老師,而每年約有5500名學習足球的學生。可見,12所高職院校師生比例為l∶550,而國家規定的教師配備標準比例是1∶300,太原市沒有一所高職院校能符合這一要求,這表明太原市高職院校沒有足夠的足球老師,其人數非常缺乏,不能較好地完成足球教學任務,嚴重阻礙了高職院校足球運動的正常發展。根據調查還可以看出,在僅有的10名足球教師中全部都是男教師,沒有女教師,這可能與足球運動對抗性很強、足球訓練單調枯燥有關。但是女教師帶女學生,更容易交流和把握尺度。因此在前提滿足的情況下,建議各高職院校要逐步培養足球女教師。

表1 太原市高職院校足球教師數量和性別統計表(N=10)

表2 太原市高職院校足球教師年齡結構統計表(N=10)

表3 太原市高職院校足球教師職稱與學歷結構統計表(N=10)
根據表2的調查結果顯示,太原市12所高職院校的10名足球教師中,年齡在31~40歲之間的有6名,占60%;年齡在30歲以下的有2名,占20%;年齡在41~50歲之間和50歲以上的均為1人,均占10%。可見,足球老師以31~40歲的中青年教師居多,是教學一線上的中堅力量。30歲以下的老師由于剛剛步入工作崗位不久,教學經歷不夠豐富;與他們相比,31~40歲的教師經驗相對豐富,體力、精力也比較充沛,因此,毫無疑問他們成為足球教師中的中堅力量,為體育師資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能緊跟體育學科發展的步伐。另外,40歲以上的足球老師大多數都是正高或副高,愛崗敬業,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豐富,是足球教學骨干教師。從年齡上分析,太原市高職院校教師結構比較合理。
根據表3的調查結果顯示,太原市12所高職院校的10名足球老師中,有3人是助教,占30%;有6人是講師,占60%;僅有1人是副教授,占10%;沒有教授。可見,在太原市12所高職院校的10名足球老師中,初、中級職稱人數居于首位,主要是由于現在教師必須有碩士學歷才能晉升職稱,甚至還有工作年限的限制,這就在某種程度上給老師晉升職稱帶來了困難;而高級職稱人數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主要是由于以前中專院校的絕大多數高講沒有轉評為副教授。在太原市的高職院校教授還是非常短缺的,這種結構不是很合理。
根據調查還能夠得出,高職院校足球老師研究生學歷較少,占30%,本科學歷占據了半壁江山,仍然有一部分老師還是專科學歷。與前幾年相比,最近幾年高校的體育老師在學歷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主要途徑就是研究生在職學習。當今,在高職院校體育老師中根本就沒有博士學歷。從職稱、學歷結構上看,只有下大力氣選用多種手段調整、改善高職院校體育老師結構,才能縮小差距,緊跟時代的步伐。

表4 太原市高職院校足球教師參與足球運動統計表(N=10)

表5 太原市高職院校足球教師科研情況統計表(N=10)
根據表4的調查結果顯示,太原市高職院校90%的足球教師除了完成平時正常的教學任務外,還必須負責指導足球競賽、參與學校以外的其他單位組織的足球活動。他們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太原市高職院校足球運動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是其專業知識廣度和深度的表現,也是其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教學工作是高職院校的重中之重,而體育科研工作往往也被忽視,也沒有為其下撥獨立的專項經費,因此,極大地打擊了體育教師參與科學研究的積極性。絕大多數教師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足球教學、足球訓練及足球競賽上,即使發表論文,多數也都是為了晉升職稱、應付差事,其論文質量并不高。根據表5的調查結果顯示:足球師資隊伍中,發表0~1篇論文的有2人,占總教師人數的20%,主要是剛進入工作崗位的年輕老師,由于他們缺乏撰寫論文的經驗和能力,并且暫時不用考慮職稱晉升問題,基本上都不發表論文。發表2~3篇和4~5篇論文的各3人,分別占總教師人數的30%,發表6~7篇論文的有1人,占10%,這一部分老師主要是助教和講師。僅有唯一的一個足球副教授發表了7篇以上論文。根據調查還可以看出,在課題的參與情況方面,有50%的足球教師參與了院級課題,30%的足球教師參與了省級課題,而沒有人參與過國家級課題。以上數據表明:足球教師的科學研究水平多數都比較差,發表的論文相對比較少,未能很好地將日常訓練和正式競賽中的實踐經驗總結升華為理論知識。因此,太原市高職院校應該讓已晉升為高級職稱的體育老師多引導剛進入工作崗位還未晉升職稱的體育老師參與科學研究,并總結其研究成果,使其科學研究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1]蔣維,李鋼.探析湖南高職院校足球發展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213,214.
[2]張文仙,左光敏.多元價值取向下高校學生體育社團建設的路徑研究[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90-95.
[3]薛鵬.當前校園足球發展中的問題研究[J].科技視界,2014(33):149.
[4]楊文敏.解析分層教學在高職院校足球教學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3(1):122.
[5]衛平來.校園足球活動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安徽體育科技,2010,31(4):86-88.
G807
A
2095-2813(2017)09(b)-012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6.121
郝烏春(1988,8—),男,漢族,山西天鎮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